華文網

資政|党的十九大:邁向新階段的偉大宣言

黨的十九大是社會主義中國邁向新時代的偉大宣言。

黨的十九大作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盛會,必將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啟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新的時代。十九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階段提供重要實踐與理論指南,進一步彰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對民族復興所具有的偉大意義,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所具有的偉大意義。

全方位展拓黨的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五年來,我們黨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不夠發達、制度不夠成熟定型的最大國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結合變化國際國內環境,始終保持清醒冷靜,形成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和發展戰略,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推動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革。

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意味著我們黨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總結歷史,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凝聚全黨智慧,形成用以指引黨的事業發展的新經驗和新理論。這是中國共產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再出發,是國家與社會成長的里程碑。宣示著理論與實踐發展進入新階段,社會主義優越性逐步體現並展示出強大輻射作用,開創了党加強自身建設、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境界。

將共同富裕的價值期待變成具體的政策措施。一個現代化的先進政黨,要有能力把握變化世情國情黨情的新特點,提出適應時代特點的發展理論與建設框架。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立足經濟新常態,堅持社會生產和社會保障協調推進,抓重點帶全面,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決勝全面小康,

努力實現從擺脫貧困到共同富裕,推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從“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到“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共同富裕不僅僅是黨的價值理念,更成為均衡發展中重要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選擇。2012年來,我國年均減貧人口達到1300萬人以上。GDP占世界比重為15.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

這一切表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次大會必將為現代化進程和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定向指南,更加充分地調動8900萬黨員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推動發展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使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各項目標變成改善民生福祉、維護公平正義的具體政策措施。

堅持實踐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堅持實踐探索在前,提煉總結在後,勇於和善於推進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党治軍治國、內政國防外交的系列重要講話,就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性特徵和規律的深刻把握形成的指導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理論創新。

黨的十九大的一項重要政治使命就是堅定宣示我們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以此恢廓科學社會主義道路,保證人們知所趨赴。中國共產黨領導近四十年改革開放、六十八年國家建設和近百年党的建設成就,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踐、中華文化的有機結合,提供了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理論創新的不竭動力。

十九大的理論創新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極不平凡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系統總結和理論飛躍,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党領導人民決勝全面小康,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行動指南。

中國道路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有益範本。從“一帶一路”倡議到金磚五國,從G20到APEC,從國際減貧到國際維和、全球治理,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政治發展中作用和影響力日益增大,黨的十九大所彰顯的價值理念,宣示的政治路線、發展方針、戰略部署,必然要成為其他國家政策制定的重要參照,成為別國發展繞不開的政治考量。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的中國,在砥礪前行中展示了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科學社會主義重煥勃勃生機。

在世界局勢日趨複雜多樣的情況下,中國的發展與穩定日益成為世界繁榮與穩定的壓艙石。當世界越來越需要依靠中國保有繁榮與發展、和平與穩定的時候,黨的十九大必然要成為舉世矚目的重大政治活動。這既是中國日漸富強的表現,也是世界對中國參與並逐步引領國際事務治理、提供中國思路的認同。這意味著党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十三億多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為發展中國家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全面從嚴治党的思路舉措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党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使我們党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今天,回望全面從嚴治黨波瀾壯闊的偉大征程,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自身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對解決這些問題面臨的困難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對全面從嚴治黨有堅定的信仰和頑強的意志,對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有崇高的使命和強烈的擔當。正因為有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參與,我們黨才能在過去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習總書記說,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十九大必將成為凝聚全黨智慧,統一全黨思想,使全黨達到馬克思主義新的高度,實現社會團結的盛會,必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永不停息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新起點。

(摘自《公務員文萃》2017年第十二期)

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次大會必將為現代化進程和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定向指南,更加充分地調動8900萬黨員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推動發展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使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各項目標變成改善民生福祉、維護公平正義的具體政策措施。

堅持實踐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堅持實踐探索在前,提煉總結在後,勇於和善於推進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党治軍治國、內政國防外交的系列重要講話,就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性特徵和規律的深刻把握形成的指導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理論創新。

黨的十九大的一項重要政治使命就是堅定宣示我們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以此恢廓科學社會主義道路,保證人們知所趨赴。中國共產黨領導近四十年改革開放、六十八年國家建設和近百年党的建設成就,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踐、中華文化的有機結合,提供了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理論創新的不竭動力。

十九大的理論創新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極不平凡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系統總結和理論飛躍,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党領導人民決勝全面小康,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行動指南。

中國道路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有益範本。從“一帶一路”倡議到金磚五國,從G20到APEC,從國際減貧到國際維和、全球治理,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政治發展中作用和影響力日益增大,黨的十九大所彰顯的價值理念,宣示的政治路線、發展方針、戰略部署,必然要成為其他國家政策制定的重要參照,成為別國發展繞不開的政治考量。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的中國,在砥礪前行中展示了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科學社會主義重煥勃勃生機。

在世界局勢日趨複雜多樣的情況下,中國的發展與穩定日益成為世界繁榮與穩定的壓艙石。當世界越來越需要依靠中國保有繁榮與發展、和平與穩定的時候,黨的十九大必然要成為舉世矚目的重大政治活動。這既是中國日漸富強的表現,也是世界對中國參與並逐步引領國際事務治理、提供中國思路的認同。這意味著党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十三億多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為發展中國家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全面從嚴治党的思路舉措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党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使我們党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今天,回望全面從嚴治黨波瀾壯闊的偉大征程,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自身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對解決這些問題面臨的困難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對全面從嚴治黨有堅定的信仰和頑強的意志,對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有崇高的使命和強烈的擔當。正因為有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參與,我們黨才能在過去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習總書記說,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十九大必將成為凝聚全黨智慧,統一全黨思想,使全黨達到馬克思主義新的高度,實現社會團結的盛會,必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永不停息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新起點。

(摘自《公務員文萃》2017年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