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加強絲路學研究為“一帶一路”建設集智獻策

新華社上海4月8日新媒體專電為了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供智力和學術支持,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的“‘一帶一路’與絲路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於6日-8日在上海舉行。

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表示,“一帶一路”的建設進程和覆蓋範圍已遠遠超出3年多前提出時的預期,現在應進一步加強注重實地調研、問題導向和國別研究的跨學科的絲路學建設,加快構建“一帶一路”話語體系。

上海外國語大學絲路戰略研究所所長馬麗蓉介紹了全球絲路學的學派演變和最新研究動向。她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建設進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預期。

在深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加快推進“民心相通”、優化軟環境、防範非傳統安全風險等成為當務之急。

據介紹,由絲綢之路催生的絲路學於20世紀問世,其研究涵蓋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宗教、民族、考古、地理、生物、醫學及國別區域問題,

已相繼出現歐洲、中國和美國等學派以及日本、韓國等學術重鎮,歷經絲路遺跡、絲路文獻、絲路歷史、絲路貿易、絲路文化、絲路外交、絲路治理等研究階段。“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推動了全球絲路學轉型,也為中國絲路學復興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機遇。

蘭州大學前副校長、中亞研究所所長楊恕在主旨發言中指出,當前國內“一帶一路”研究存在“文重理輕”、研究方向不均衡等現象,

需堅持問題導向,重視實地調研。與會多位學者也認為,中國絲路學須從學術研究、理論支撐與話語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扎實研究,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學理支撐。

巴林駐華大使、海合會駐華使團輪值使團長安瓦爾·艾勒·阿卜杜拉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海合會自貿區有望成為中國-海合會經濟金融合作的兩大里程碑,

在該倡議框架下海合會將從中國和其他合作夥伴中受益約1.6萬億美元投資。

除學術研究外,資訊相通、語言相通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新華社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甘峰分享了新華社在打造“資訊絲路”方面的實踐。

“新華絲路”資訊服務平臺包括中英文資料庫、征信、諮詢與智庫、交易撮合四大服務體系,提供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資訊查詢與發佈、資訊甄別、個性化諮詢以及商務撮合交易等服務。

來自中國、德國、印度、伊朗、哈薩克、土耳其等國60余位官員、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研究涵蓋政治學、歷史學、宗教學、外國語言文學及絲路學等學科領域。外交部前副部長、中國中東學會名譽會長楊福昌也作了主旨發言。

旨在展示我國中青年學者首批絲路學研究成果的《絲路學研究·國別和區域叢書》於7日發佈,這套從書由上海外國語大學絲路戰略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策劃出版。同時,專注于絲路學研究的專業學術期刊《新絲路學刊》也正式創刊,致力於為中國絲路學學科建設和相關研究的開展搭建學術交流陣地。(完)

研究涵蓋政治學、歷史學、宗教學、外國語言文學及絲路學等學科領域。外交部前副部長、中國中東學會名譽會長楊福昌也作了主旨發言。

旨在展示我國中青年學者首批絲路學研究成果的《絲路學研究·國別和區域叢書》於7日發佈,這套從書由上海外國語大學絲路戰略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策劃出版。同時,專注于絲路學研究的專業學術期刊《新絲路學刊》也正式創刊,致力於為中國絲路學學科建設和相關研究的開展搭建學術交流陣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