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向皇帝跪拜,卻不給皇帝開城門,此人在皇帝和大明江山中選了後者

土木堡之變中,雄心萬丈的明英宗想恢復祖先昔日的榮光,

於是仿效先祖率領幾十萬大軍北上征伐蒙古,無奈御駕親征的他被蒙古人當場俘虜。此戰後,大明的顏面算是丟到了家。歲月荏苒,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想當年,明英宗的先祖朱元璋、朱棣父子,那可是分分鐘就能把蒙古壓在身下暴揍。

明英宗被俘後,

蒙古首領也先感覺如獲至寶,成天押著明英宗在大明的城池下叫喊威脅,目的就是為了進城大肆搶掠一番,無奈大明中央一面另立了新皇,一面派出一代名將于謙組織防守,也先幾次“挾天子以搶掠物質”都沒能占到便宜。

在這一系列的正確動作中,

有一位守將光芒四射,此人便是郭登,他是將門之後,軍事能力突出。在土木堡之戰中,郭登堅守大同,在主帥被殺後,郭登展現出了非凡的戰場號召力,迅速組織起了隊伍,在一陣鏗鏘有力的動員演講後,大同守軍硬是抗住了蒙古大軍的輪番進攻。除了守城,郭登對野外運動戰也是十分擅長,曾經以800騎兵夜襲蒙古瓦剌部,殺盡三千蒙古騎兵,重創了蒙古引以為傲的騎兵部隊。

當也先押著明英宗來到了大同城下時,扼守大同的正是郭登,蒙古人先在城下威逼利誘,無效後也先祭出了法寶,令明英宗在大同城下對著大同守軍痛哭流涕,哀求打開城門。郭登看到了明英宗後,立馬跪倒在城牆上,又是請罪又是問候,

但就是不開城門,任明英宗在城下哭的淒慘無比。

雖然郭登為了保大明江山,拒絕打開城門受到了朝堂的一致認可,但自此他和明英宗的私怨算是結下了。果然,明英宗復辟後,一紙詔書就將郭登貶去了甘肅,至於為什麼不殺郭登,可能是因為郭登保家衛國的名聲實在過大,

舉國皆知,不好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