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才與情:與陳獨秀、李大釗齊名的革命先驅秋瑾,被害後無人敢收屍


秋瑾

秋瑾是個奇女子,是中國革命以及中國女權運動的先驅,

也是文武雙全的女俠,更是一個寂寞的先行者。她捨身取義,只為喚醒了億萬國人。

秋瑾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當時的秋瑾免不了遭受裹腳、包辦婚姻等舊社會女子的遭遇。秋瑾的婚姻在當時看來是個不錯的婚姻,丈夫王廷均是湘潭的富紳子弟,但婚後兩人性格截然相反,而當時的生活對秋瑾來說如同生活在牢籠之中。


秋瑾劇照

“人生處世,應當匡救時局的艱危,以實現自己的抱負,怎麼能為柴米油鹽等家庭瑣事了此一生呢?”。

沒過多久,秋瑾就沖出這牢籠東渡日本求學,在那裡她經常參加集會,登臺演說革命救過和女權道理。回國後秋瑾同國內的革命者密切聯繫加入光復會。回日本繼續求學的她加入同盟會。

為提倡女權,宣傳革命,秋瑾創辦了《中國女報》,她發出了“女學不興,種族不強;女權不振,國勢必弱”,“女子必當有學問,求自立,不當事事仰給男子”,“我還望我們姐妹們,把從前的事情,一概擱開,把以後的事情,盡力去做,……我們自己要不振作,到亡國的時候,那就遲了”等呐喊。


秋瑾劇照

秋瑾不是個理論家,而是個實幹家。她一直主張武裝起義革命,自己也參加些刺殺活動。

1907年,秋瑾到處聯絡會黨,運動軍學兩界,準備起義,同徐錫麟呼應。徐錫麟因計畫洩密,導致起義失敗被捕。事後從其弟徐偉的供詞中牽連秋瑾,事情洩露。

徐錫麟起義失敗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秋瑾那裡,大家一致認為撤離是當前最好的選擇。但秋瑾拒絕了,

她堅信“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如滿奴能將我綁付斷頭臺,革命至少可以提前五年成功”。

秋瑾被捕後,審訊時寫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這句世人傳頌的絕命詩句。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紹興軒亭口就義,年僅三十二歲。

秋瑾遇難後,親人怕牽連躲進山裡,竟無人為其收屍。後呂碧城和吳芝瑛設法將其遺體偷出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