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左宗棠、李鴻章的海防與塞防之爭

1875年1月,光緒帝登基。新皇帝登基,總要有萬象更新的氣象,

左宗棠覺得等來了一舉定乾坤的機會,上書要求出兵收復新疆。

按理,左宗棠貴為封疆大吏,提出收復新疆的要求合情合理,哪有那麼困難?

但還真的存在阻力。主要是施加阻力的人的官爵、地位、聲望和才能,可以說和左宗棠至少是一時瑜亮。

那人就是李鴻章。

光緒帝即位後,當時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了七大建議:第一開煤礦,第二開鐵礦,第三架電線,第四修鐵路,

第五各海口添設洋學格致書院,第六建海軍。

李鴻章不愧為一代名臣,這六條建議可以說都是極具戰略眼光。但他的第七條建議,卻引起了左宗棠極大的不滿:停止西征,暫時拋棄新疆,加強海防。

這就引發了當時著名的“海防”和“塞防”之爭。

在李鴻章的眼裡,誰是中國未來最大的死敵?無疑就是日本。所以當下所有要務,都要圍繞海軍建設和防範日本進行。他上書:“新疆乃化外之地,

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里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

而在左宗棠看來,他並不否認日本是中國未來的勁敵,但他認為,當下最緊迫的問題,其實是新疆問題。新疆關係到全國六分之一的國土,怎能說丟就丟?

於是他也上書:“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

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所謂千里荒漠,實為聚寶之盆。……若新疆不固,則蒙古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而況今之與昔,事勢攸殊。俄人拓境日廣,由西向東萬餘裡,與我北境相連,僅中段有蒙古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為綢繆者也。”

李鴻章和左宗棠雖然都出自曾國藩的湘軍幕下,

但從師徒關係而言,李鴻章可以說完全是曾國藩的衣缽傳人,而左宗棠只比曾國藩小一歲,更多的只是上下級關係,而且左宗棠一輩子其實就沒服過曾國藩。從傳承關係來看,左宗棠更傾向於林則徐一脈——林則徐一直把沙俄視為中國的心腹大患。

李鴻章當時位高權重,再加上所言並非全沒道理,所以當時朝中支持“海防”的占多數。但關鍵時刻,

有一個人還是最後拍了板:新疆問題,還是要解決的!

這個人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為什麼要支持左宗棠?第一,左宗棠的觀點當然是有道理的,166萬平方公里國土,誰丟了都愧對列祖列宗;第二,左宗棠官名清廉,他要求做的事,肯定是為國,不會存私心;第三,清朝就是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問鼎中原的,入關後就一直很重視少數民族的問題,新疆一亂,如果波及蒙古等其他少數民族,大清江山危矣。

當時尚未完全掌權的慈禧,經過權衡利弊,最終給左宗棠點了贊:就聽你的!放手幹吧!

大清江山危矣。

當時尚未完全掌權的慈禧,經過權衡利弊,最終給左宗棠點了贊:就聽你的!放手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