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甘肅廉政網評論:警惕“注意力”政績觀——查擺和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三)

“領導下車後可視範圍聚焦在前方三又二分之一處,咱們可以在這個地方建設項目。”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登的一幅漫畫《就怕領導不注意》,形象刻畫了某些幹部只盯著領導“注意力”打轉的畸形政績觀。

“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下水道鋪不好,是因為領導看不見;背街小巷治理不好,是因為領導不常去;扶貧專案不容易扶進深山老林,是因為領導到不了。就說農村建設吧,一些地方熱衷於打造“亮點工程”,農村道路建設、人飲工程、環境衛生整治、薄弱學校改造、文化廣場、種養殖項目等等,大大小小的項目往一起堆,林林總總的“試點”往一起擠,

更有甚者,各種榮譽都紮堆兒評。於是,亮點靚了,典型有了,獎牌滿牆,各級領導紛紛而來。這些“造盆景”“壘大戶”、甚至弄虛作假的行為,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最關心領導的“注意力”,不考慮群眾的“滿意點”。這種“注意力”政績觀的,不是一人、兩人,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實際工作中,那些打著群眾的幌子,卻一門心思讓領導注意的行為,從表面上看是對上級負責,其實揭開光鮮的面紗,

背後是個人的私欲。在這種人眼裡,只要上級滿意了、領導高興了,自然政績突出,就不難獲得提拔、升遷。這就是“注意力”政績的根本動力所在。

一個巴掌拍不響。同樣,“注意力”是一種合力:我得吸引你注意,你也得能夠被吸引。在參觀考察去後,群眾也會心裡犯嘀咕:這些領導幹部的眼神咋就這麼差,腳咋就這麼懶呢?看不見實際、走不近困難,有可能是不願看、不想走。下級吸引上級的注意力,

上級得借用亮點吸引自己的上級。一級一級向上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數位工程,什麼能夠吸引上級的注意力,就用什麼工程。有的地方,一個項目能簽約四五次,一個工程能開工八九次,因為領導出席、領導剪綵呀。從上級來說,你造你政績的同時,也為我打造了政績。“注意力”政績,看起來是形式主義,本質上是官僚主義。

上下合力的“注意力”政績觀,危害極大。

事實證明,片面追求上級注意,只會讓各項工作浮於表面、流於形式。無論集“千般寵愛於一身”的真項目,還是集“層層智慧於表格”的假數位,“注意力”政績,只圖樹立自身形象、只為自己升遷鋪路,往往不顧發展實際、不講客觀規律,最終留下一堆“爛攤子”,給一個單位、一個地方造成巨大的損失。這種“只唯上”的投機行為,一邊浪費國家財物,一邊傷害群眾感情;一邊惡化政治生態,
一邊帶壞社會風氣。

有經濟學家說,當今社會是“注意力”經濟的時代。從廣告開始,到品質結束,眼花繚亂的宣傳背後,沒有過硬的品質,無論如何都不能長久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工作也一樣,一時的打扮能吸引上級的目光,但是不能長久地吸引群眾的點贊。“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我們工作努力的真正方向,我們真正依靠的人不是“近視”的領導,而是我們為之服務的群眾。群眾才是政績最終的考核者和評判者。合不合格,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說到底,警惕“注意力”政績觀,就是警惕我們是不是站錯了立場,看錯了方向。

群眾才是政績最終的考核者和評判者。合不合格,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說到底,警惕“注意力”政績觀,就是警惕我們是不是站錯了立場,看錯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