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件乾隆年間的國寶,被溥儀抵押給銀行,結果差點被融化製成金條

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宣佈退位。眾所周知,清朝的滅亡最終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而且清朝皇室還得到民國政府的優待。不僅如此,民國政府還給了清朝皇室很多優待條件,比如第二款,“清帝遜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付”。

不過雖然清帝退位的條件上寫了每年有四百萬元開銷,

但是皇室成員早已習慣了奢華的生活,因此經常政府提供的錢不夠花,於是大家想到了變賣宮中先祖留下的古物成了大家唯一一條出路。

1922年12月溥儀大會,結果為了大婚典禮共花銷291756元,這對於一個有出無進的小朝廷來說簡直是極其奢侈的。在溥儀的大婚上,有一組金編鐘最後一次被奏響,這就是當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壽時鑄造的金編鐘。

這套金編鐘極其奢華,純金鑄造。當年在乾隆年間被鑄造後,每當皇宮重大典儀時,這套編鐘就會被放置在太和殿旁,與琴、瑟、鼓、鈸共奏雅樂,氣勢恢宏。然而,讓人讓人感慨不已的這套編鐘,被溥儀偷偷典當出宮,在外面漂泊了近30年的時間,甚至差點被融化做成金條。

雖然溥儀退位但是他還是住在紫禁城裡,一直過著奢華的生活。據資料顯示,1919年清室欠恒利號28萬5千多兩銀子,欠亨記6800多兩,欠交通銀行39000多兩等等。為了維持自己的奢華生活,1924年5月,在溥儀的授權下溥儀岳父榮源把各種玉器、瓷器、古籍,還有冊封皇太后、皇后的金冊、金寶箱、金寶塔、金編鐘等抵押給北京鹽業銀行,

總低價80萬元。

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關於這樣抵押的,“只這後一筆的四十萬元抵押來說,就等於是把金寶金冊等十成金的東西當荒金折價賣,其餘的則完全白送。”當金編鐘被偷偷運出紫禁城之後,

隨即被送到北京鹽業銀行的地下金庫中。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當年他抵押的物品最後都成了鹽業銀行的財產。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這批從故宮流出來的珍寶被秘密運送到天津。由於當時社會動盪不安,軍閥和日本人都在尋找金編鐘的下落,於是考慮到安全,當時參與運送的人員考慮到將編制回爐融化製作成金條。也許有天佑,這件國寶最終還是躲過了一劫。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後,當時持有金編鐘的胡仲文把金編鐘交到了解放軍軍官會的金融管理處,這件珍貴的國寶終於再次回到了故宮的懷抱。1954年,這組用金一萬多兩製作而成的金編鐘首次公開展出。

於是考慮到安全,當時參與運送的人員考慮到將編制回爐融化製作成金條。也許有天佑,這件國寶最終還是躲過了一劫。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後,當時持有金編鐘的胡仲文把金編鐘交到了解放軍軍官會的金融管理處,這件珍貴的國寶終於再次回到了故宮的懷抱。1954年,這組用金一萬多兩製作而成的金編鐘首次公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