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乾隆年間的散文家袁枚曾經靠一條裹腳布竟破了奸殺大案

乾隆年間,江蘇江寧縣有個姓葉的裁縫,妻子早逝,家中有個獨生女,長得很漂亮。街上的無賴惡少都對她垂涎三尺,常在她樓下轉悠。可是葉女莊重得很,父親外出時,她就關上大門,

獨自在樓上做針線活。

一天晚上,葉裁縫回家,卻見大門開著。他摸到樓上,點燈一看,嚇得目瞪口呆:女兒雙手被自己的裹腳布綁在長板凳上,褲子扔在凳腳邊,喉嚨間有深深的指痕,已氣絕身亡;地上還有半截血淋淋的舌頭,他查看了下,並不是女兒的。

葉裁縫號啕大哭,連夜到縣衙報案。縣令當即到現場驗了屍,又派出大批捕快,四處搜捕斷舌之人。

三日後的上午,捕快在城隍廟發現一個青年蹲在香桌下,神色有異,便上前盤問。那個青年不住地搖頭,卻說不出話。捕快發現他就是斷舌之人,便將他押回縣衙。縣令升堂審訊,斷舌青年比畫著,只承認強☆禁☆姦未遂,不承認殺人。縣官不信,喝令用刑。斷舌青年怕被打,忙磕頭認罪。

不久,原縣令任滿外遷,繼任的是著名詩人與散文家袁枚。袁枚細閱案情,又提審犯人幾次,做出推斷:斷舌青年是在強☆禁☆姦前強行親葉女時被咬斷舌頭的,既是如此,他定會負痛而逃,怎麼可能用葉女的裹腳布將其綁在凳上再將其奸殺呢?於是,他把斷舌青年打了一頓後就放了。

真正的兇手究竟是誰呢?袁枚宣稱:只有那條長板凳和裹腳布是見證者,於是天天用夾棍夾長板凳,用鞭子抽打裹腳布,要它們供出兇手。百姓聽後,大為驚奇,紛紛趕來看熱鬧。這天,袁枚從早上一直審到中午,人越圍越多。忽然一聲炮響,大門立刻關上了。袁枚大聲說:“本官為了破獲此案,每天夾凳打布,終於感動上蒼。昨夜神明托夢給我說,今天就可以捉住兇手。

我已遵照神明的吩咐,令差役把裹腳布系在兩邊的柱子上了,凡想出去的人,必須用手摸布。如果是兇手,他的手碰到布,布就會把他的手絞住。”於是人們都站在一邊,按次序一個個摸裹腳布出去,都沒有什麼異常。有兩個青年走到柱子下面時,身體還未靠近裹腳布,兩手已顫抖不止。袁枚大喝一聲:“拿下!”差役們一擁而上,將他們逮住了。袁枚稍一審訊,二人就招供了。

原來,那天有個貨郎經過葉家,葉女就下樓買針線,選了幾種樣式後,又上樓取錢。斷舌青年乘機閃進了門內。葉女付了錢後,關門上樓,斷舌青年一把抱住葉女,強行親嘴。葉女一怒之下,咬掉了他的舌頭。青年疼痛難忍,急忙下樓,開門逃走。過了一會兒,有兩個歹徒蕩到附近,見葉家大門半開著,心中暗喜,就悄悄地上了樓,奸殺了葉女。

為破此案,袁枚著實費了一番心思。他先問一個精明強幹的役使,關於此案心中是否有可疑之人。那役使把本地的無賴惡少一個個排查過後,忽然說:“有兩個惡少,形影不離,日日尋事,可自從葉女死後,就一直沒有露面。斷舌青年被關進監獄後,他們才又出來活動。”於是袁枚想出了審訊長板凳與裹腳布的法子,引那兩個惡少露出馬腳,果然捉住了兇手。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贊!若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裡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從而進行跟深入地探討,我們將推送更多優質內容給您!”

有兩個歹徒蕩到附近,見葉家大門半開著,心中暗喜,就悄悄地上了樓,奸殺了葉女。

為破此案,袁枚著實費了一番心思。他先問一個精明強幹的役使,關於此案心中是否有可疑之人。那役使把本地的無賴惡少一個個排查過後,忽然說:“有兩個惡少,形影不離,日日尋事,可自從葉女死後,就一直沒有露面。斷舌青年被關進監獄後,他們才又出來活動。”於是袁枚想出了審訊長板凳與裹腳布的法子,引那兩個惡少露出馬腳,果然捉住了兇手。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贊!若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裡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從而進行跟深入地探討,我們將推送更多優質內容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