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趙州“吃茶去”的禪義

編者按:“吃茶去”作為禪門一大公案,歷代有多種解讀。它究竟有何深意,是故弄玄虛,還是另有玄機?且看本文解析。

作者:蘇樹華

趙州曾有“吃茶去”公案,教界學界,多有錯會。有人把“吃茶去”當作禪,說什麼趙州的“吃茶去”是“生活禪”。

迷了自心實相的人,未到此間的人,“吃茶去”不是禪,即使盤腿打坐,歷經塵沙劫數,那也不是禪,而是顛倒妄想。

覺悟了自心實相的人,到了此間的人,穿衣吃飯,應酬人事,無不是禪。

趙州的“吃茶去”,今人錯解不少,

即使多年參學的人,也是錯解趙州“吃茶”的義,錯將“吃茶去”當賞賜,錯將“吃茶去”當禪,以為吃茶代表生活,“吃茶去”就是“生活禪”,而不知趙州的“吃茶去”,那是祖師的棒喝,那是祖師的剝奪,打掉心上的塵埃,奪去學人的執著,令人露出真面目。今試分析之,以見其禪意。

師(趙州)問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間否?

雲:不曾到。

師雲:吃茶去!

又問那一人:曾到此間否?

雲:曾到。

師雲:吃茶去!

院主問: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即且置,曾到為什麼教伊吃茶去?

師雲:院主!

院主應諾。

師雲:吃茶去。[1]

趙州問“曾到此間否?”如何是“此間”?“此件”是個什麼地方?是指這個山林寺廟嗎?這裡不得親證親見,

皆是“吃茶去”的漢。

曾到此間否?未曾到。咄!一邊吃茶去。

曾到此間否?曾到。咄!一邊吃茶去。

未曾到。咄!一邊吃茶去。曾到。咄!一邊吃茶去。趙州這個“吃茶去”,是賞,還是罰?

院主問:不曾到,讓他吃茶去,為什麼曾到,也讓他吃茶去?趙州呼喚一聲:院主!院主應諾。然而,院主卻莫名其妙:老和尚喚我一聲,有什麼事麼?院主等了老半天,也沒見老和尚說有什麼事。

可見,院主天天住在這個寺廟裡,他也是未到此間的人。趙州喚他一聲,院主應諾,這聞聲的是什麼?這觀音的是誰?若人識得這個觀音的人,即今當下到此間。

注釋:

[1]《古尊宿語錄》卷十四《趙州真際禪師語錄之余》。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243—244頁。

關聯閱讀:

“生命與國學”頭條號徵稿啟事

君子慎獨,只慎乎心

門庭有異,歸元不二——批判陽明先生的“貶佛尊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