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淺讀陳洪綬《瓶花圖》

【國畫精賞】

清 · 陳洪綬《瓶花圖》

明 陳洪綬 瓶花圖 鏡框 設色紙本 成交價179萬元

【作品鑒賞】

陳洪綬號曰老蓮,章侯其字也,先祖原居河南許昌,南宋時隨高宗南遷,定居于浙江諸暨楓橋鎮。陳洪綬在少年時代即顯示出在繪畫藝術的天授之才,著名畫家藍瑛、孫杕看到陳洪綬十歲時的畫作,驚歎道:“使斯人畫成,道子、子昂均當北面,我輩尚敢措筆乎!”又曰:“此天授也”。此後陳隨藍、孫兩師學習,繼而研習、臨摹古代大師傳世之作,師法唐人,兼學宋元諸名家,

人物、山水、花鳥無所不學,他的藝術天分加上勤學苦練使他很早就在畫壇聲名大振。

陳洪綬生活在晚明時期,朝廷極度腐敗,文化方面卻呈現出多變而豐富的面貌,陳洪綬是彼時最具強烈個性的藝術巨匠,在繪畫的各個題材中均有獨特的創造性,並影響中國繪畫數百年,流風至今不衰。

陳洪綬的這件《瓶花圖》繪於絹本,縱104公分,橫51公分,題款:溪山老蓮洪綬畫于深柳讀書堂。

雖未署年款,據陳洪綬傳世的其它創作于深柳讀書堂的作品及《瓶花圖》的風格推斷,這件作品應創作於十七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那時陳洪綬年齡近四十,繪畫技巧已然十分純熟。繪折枝梅、竹、山茶花並插于古銅瓶之中,瓶身可見紋飾,通體鏽跡斑駁。右下有高足盤,盤內有一玲瓏剔透觀賞石,瓶石相稱,高低變化,巧妙地豐富了畫面的視覺效果。瓶內梅花枯乾中裂,
枝端繁花點點,正在次第開放。數朵紅色山茶花姿態挺拔,鮮豔無比,配以雙鉤竹葉一叢勾勒賦色正是老蓮花鳥畫中一貫的獨特面貌,花葉之中蟲咬鳥啄的傷痕更是陳洪綬的拿手本領,這件《瓶花圖》既是畫家長期寫生錘煉的結晶,也是宋代花鳥畫的神韻所在。

因陳洪綬花鳥繪畫具有高度的裝飾性,所以類似《瓶花圖》這樣的題材在當時必定廣受歡迎,傳世的陳洪綬類似作品尚有數件可以參考,

尤其近似的是《石渠寶笈三編》著錄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歲朝圖》(見參考圖)可資比照。

明 陳洪綬 瓶花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

漢族,浙江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後鄉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廷供奉。明亡入雲門寺為僧,後還俗,以賣畫為生。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與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人謂“明三百年無此筆墨”。陳洪綬去世後,其畫藝畫技為後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名作《九歌》、《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