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中小學統一使用部編語文教材,小學語文大變天,紮心不?

- 教育熱點 -

為什麼全國統一使用部編教材?

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目前消息是從起始年級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臺。

“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為什麼要編寫“部編本”?教材內容有何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為你解答。

溫儒敏,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也是《作文素材》特邀編委之一。

為何要編寫“部編本”教材?

“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並存的情況下,

起到示範作用,促進教材編寫品質的提升。目前接到通知江蘇省秋學期從起始年級起全面使用部編新教材,蘇教版將停用。

“部編本”內容有何變化?

“部編本”的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此外還適當兼顧時代性。課改之後流行的各種版本語文,

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視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多選“時文”。這不能說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大家會發現,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相對少了。

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

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

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寫作部分,“部編本”如何安排?

“部編本”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讓老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

寫作課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兩個學期一共12次寫作課,每個單元1次。分別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揮聯想與想像,寫出人物精神,學習抒情,抓住細節,怎樣選材,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較,現在的編法是希望有一個系列,更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比較有“抓手”,比較方便教學實施。

‘’部編本”是如何編寫的?

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學科專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前後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另外還有週邊的各學科的諮詢專家、學者,人數就更多了。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到現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請個主編,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編寫經過複雜的程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後,先後經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後才提交給教育部。

可以說,新教材是國家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實力乾貨”,下面就跟著小編,看看這些“乾貨”有哪些內容:

l 傳統文化篇目增加,古詩文共124篇增幅達80%

•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 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 古詩文出處和體裁也更加多樣,出處涵蓋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等各個時代的優秀作品,體裁涵蓋也非常廣,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l 先學識字,後學拼音

以前的教材是先學拼音後學寫字,但在新編教材中,一年級的的孩子學語文,要先認“天、地、人”這些常用字,之後再學拼音。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單純學拼音內容比較枯燥,而且拼音作為符號孩子在生活中直接接觸得少,反倒是漢字是生活中常見的,這其實是更關注孩子的需求了。

l 識字量減到300個

“會認字”由原來的400個減少到300個,“會寫字”仍舊是100個,但是更加重視筆劃和筆順的教學,加強漢字的書寫教學。

l 培養親子感情,新增欄目《和大人一起讀》

這與《語文課程標準》關於課外閱讀的要求相一致,將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和大人一起讀》提供的是閱讀材料,也是一種閱讀的氛圍、閱讀的方法、一種閱讀興趣,是大人和孩子結伴走向閱讀世界的階梯,是讓閱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的一條有效途徑。除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體驗閱讀帶來的快樂,同時還要讓學生慢慢明白閱讀也是一種責任,從而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課本變了,你懷念嗎?

小編覺得,統一教材是好事,但是,一想到我們有過共同回憶的一些文章、插圖可能不在了,畢竟是一代人的回憶,心中還是有些懷念,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們都已經漸漸長大,小學那些耳熟能詳的課文,你還記得嗎?

小烏鴉銜石頭喝水的故事↓↓↓

那一年我們用拼音拼讀的古詩↓↓↓

那些小時候天天看見,長大又成了“網紅”的插圖

這些插圖,你還記得是哪篇課文的嗎?

這波回憶殺,有沒有讓你想起小學的時光?還有人說,如果能認出超過5張,說明你已經老了。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向前看,新的教材,新的學生,會有新的回憶。

新的學期,一起來迎接新的教材吧!

讓老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

寫作課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兩個學期一共12次寫作課,每個單元1次。分別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揮聯想與想像,寫出人物精神,學習抒情,抓住細節,怎樣選材,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較,現在的編法是希望有一個系列,更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比較有“抓手”,比較方便教學實施。

‘’部編本”是如何編寫的?

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學科專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前後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另外還有週邊的各學科的諮詢專家、學者,人數就更多了。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到現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請個主編,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編寫經過複雜的程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後,先後經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後才提交給教育部。

可以說,新教材是國家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實力乾貨”,下面就跟著小編,看看這些“乾貨”有哪些內容:

l 傳統文化篇目增加,古詩文共124篇增幅達80%

•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 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 古詩文出處和體裁也更加多樣,出處涵蓋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等各個時代的優秀作品,體裁涵蓋也非常廣,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l 先學識字,後學拼音

以前的教材是先學拼音後學寫字,但在新編教材中,一年級的的孩子學語文,要先認“天、地、人”這些常用字,之後再學拼音。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單純學拼音內容比較枯燥,而且拼音作為符號孩子在生活中直接接觸得少,反倒是漢字是生活中常見的,這其實是更關注孩子的需求了。

l 識字量減到300個

“會認字”由原來的400個減少到300個,“會寫字”仍舊是100個,但是更加重視筆劃和筆順的教學,加強漢字的書寫教學。

l 培養親子感情,新增欄目《和大人一起讀》

這與《語文課程標準》關於課外閱讀的要求相一致,將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和大人一起讀》提供的是閱讀材料,也是一種閱讀的氛圍、閱讀的方法、一種閱讀興趣,是大人和孩子結伴走向閱讀世界的階梯,是讓閱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的一條有效途徑。除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體驗閱讀帶來的快樂,同時還要讓學生慢慢明白閱讀也是一種責任,從而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課本變了,你懷念嗎?

小編覺得,統一教材是好事,但是,一想到我們有過共同回憶的一些文章、插圖可能不在了,畢竟是一代人的回憶,心中還是有些懷念,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們都已經漸漸長大,小學那些耳熟能詳的課文,你還記得嗎?

小烏鴉銜石頭喝水的故事↓↓↓

那一年我們用拼音拼讀的古詩↓↓↓

那些小時候天天看見,長大又成了“網紅”的插圖

這些插圖,你還記得是哪篇課文的嗎?

這波回憶殺,有沒有讓你想起小學的時光?還有人說,如果能認出超過5張,說明你已經老了。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向前看,新的教材,新的學生,會有新的回憶。

新的學期,一起來迎接新的教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