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九月起全國中小學統一使用部編本教材,家長要怎麼做

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這一版教材以語文學科為例,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適當兼顧時代性。

據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介紹,

之所以要編“部編本”,是因為現有的一綱多本教材品質參差不齊,部編本想起到示範作用。

部編本教材是怎麼編寫出來的?

新教材中的語文教材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最多也就一兩年。“部編本”教材編寫經過複雜的程式,

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

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後,先後經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後才交給教育部。

部編本教材有哪些變化?

1、 傳統篇目增多

語文教材不僅書本大了一圈,由原來的16開本變為A4大小,傳統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小學6個年級的古詩文總數比原有人教版增加了50餘篇,增幅達80%。

古詩文的文體也更趨多樣化,

從《詩經》到清代詩文,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2、 宣導親子閱讀

新教材對家長提出最大的“要求”莫過於“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把親子閱讀編入教材,讓家長參與到教學教育中來。這種編排不僅有利於能很好地推動全民閱讀,還非常利於為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但這一欄目的效果還要看家長的配合度。

3 、側重閱讀

綜合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口語交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未來,對於語文的學習,老師們或會注重課程方面的整合和改變,將會引導孩子們進行跨學科學習和項目式學習,更符合對孩子全面能力的培養目標。

4 、要在教學中落實名著導讀

新編語文力圖讓“教讀”“自讀”,

加上“課外導讀”,這也是考慮到目前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讀書少的弊病,在教材中起到某種糾偏的作用。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像研讀閱讀課文那樣來研讀推薦名著。

要把個人的閱讀偏好擱置起來,用心閱讀、欣賞每一本推薦名著,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發現名著的魅力;還要在學期教學計畫中安排適當的課時,從時間上保證、落實名著導讀。

家長該怎麼做呢?

1、在7月至9月份的暑假過渡期間,

不妨讓孩子先和這些變化接觸一下,可以從網上各大書店、本地的新華書店、圖書館借一些或者買一些相關的書籍。事先緩衝一下,可以避免開學後面對新課本不知多措的慌亂。

2、家長可以適當的讓孩子把這些古詩詞、經典著作,每天讀起來,先從聲音上對這些古文音律、對仗、韻律美的認可,習慣養好了,讀的多了,達到背誦的地步,開學後便會先行一步。

3、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習慣需要培養,習慣之後潛意識裡會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以後的讀書、學習就像每天呼吸一樣自然,豈不是好事。

3、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習慣需要培養,習慣之後潛意識裡會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以後的讀書、學習就像每天呼吸一樣自然,豈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