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古名著《山海經》的愛好者看過來,請給小編指點迷津!

作者:本頭條ID 史有餘辜

今天去隨便逛了下溫州博物館,

在歷史館中有一個發現,就是溫州這邊的史前文化根據時期的早晚都散落在海拔50-150米的山上,比如老鼠山遺址、鯉魚山遺址、烏岩山遺址等,都有從低海拔往高海拔搬遷,又從高海拔往低海拔搬遷的跡象,當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山海經-海內南經》中的一段話:甌居海中,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

溫州現在根據地質學家考證已經明確在6000年前發生一次海侵,浙南的靈江(今又稱椒江,浙江第三大水系,發源于浙江省仙居與縉雲交界處的天堂尖)、甌江及飛雲江下游河口附近確實存在局部海侵現象,正是這種海侵逼迫人類往高處搬遷,海侵逐漸退去後有從高處往低處搬遷,距今1500年前才退到現在的水準,在5000年前現在的溫州市區仍是一片汪洋。

那麼再來看山海經的記載:甌居海中。甌現在是溫州的別稱,在古代指浙江南部包括現在的台州、溫州等地,山海經中明確記載了那時的甌國在海中,古閩國也在海中,也就是說現在的科學考證和山海經中的記載是一致的。

如果史前甌國的範圍還有一部分在現在的海中的話,

那麼山海經中:其西北有山指的就是現在的雁蕩山?如果今天的科學是正確的,那麼說明《山海經》記載的至少是6000年前的中國地貌?另外在解讀山海經地圖的時候是否還要向海外擴展才正確?如果甌國的這個判斷是正確的,那麼海內經部分是否可以以這個正確點往外延伸,得出整個海內經的地圖呢?如果史前人類當時是在依山傍水的地勢生活,
那麼是否說明至少6000年前的海平面比現在高50-150米嗎?

小編一直相信《山海經》是一部上古地圖,更大的可能是大禹治水時期或者之前的一部中國地理志,而不是像有些人說的杜撰之書,最後希望各位《山海經》愛好者能夠給小編上面提出的問題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