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贛州古城,一條小巷道盡千年風雨滄桑

1939年的贛南情況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據方世藻介紹:“蔣經國上任前,這裡是江西的化外,各軍閥占山為王,各霸一方。……地方土豪劣紳,封建頭目,高牆壁壘,擁兵自據。‘天大,地大,除了總裁就是他。

’買賣兵役,亂增捐稅,成為常事。煙民的數量超過6位數。贛州城賭場規模不亞於澳門。圩子巷笙歌喧天,日以繼夜。許多地方民匪難分……商賈大號掌有鄉村大量的良田。民眾的絕大多數鬥大的字難識一擔。難童、遊民無處安身。”(方世藻《“贛南新政”概述》)。

那日夜宿贛州,因為第二天無需趕路,就打算在贛州城裡轉轉,問了大堂經理,贛州城哪裡值得走走,經理不假思索:灶兒巷。於是欣然前往。也沒多久就來到灶兒巷附近,問路一老翁,老翁說就在附近,但眼前這座建築更值得一看,因為這曾是蔣經國的官邸。只見這座標識為“六合鋪10號”的建築外牆極為豪華,似為中西合璧之建築風格,外牆上依稀可以看見白日徽標,曾經的官邸舊址名稱已被刮去,

不知道其本來名稱。外牆也已被雜亂無章的電線佈滿。

大門敞開著,老翁說可以隨便進去。屋內很昏暗,密密麻麻的分隔有很多小房間,據說都是公租戶,走道非常狹窄,到處都是居民們晾曬的衣物,室內所有的光線就靠自然光從頂上的“天窗”投射進來。

(實際非常昏暗,都是靠相片後期處理,提亮暗部)。因為光線太暗,家家戶戶都閉著門,除了狹窄的走廊外也沒啥看頭,於是我們退了出來。

翻書查證,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六合鋪街有酒樓、戲院、賭場、煙館,燈紅酒綠,鶯歌燕舞,盛極一世,

奢靡程度與昔日大上海不相上下。直到1939年秋,接受蘇維埃教育的蔣經國從蘇聯回國後,入主贛南,連續5年推行實施他的“贛南新政”,推行他的建設新贛南運動後,嫖、娼、賭、煙有了極大的遏制,這六合鋪街才失了它的勁頭,萎為一條普通街道。

沒想到從蔣經國舊時官邸出來後,

老翁竟然還沒走,而是一直在門口等我們,然後直接把我們帶到“灶兒巷”巷口。

巷子的名字頗有來頭,據說是:清初時很多衙役住在這裡,而衙役統一穿的服裝是黑色服裝,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們叫做皂役,他們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兒巷"。後來諧音就變成了"灶兒巷"。走到巷口,抬頭看到的門牆上面標示的仍是“皂兒巷”。思量著,舊時的衙役是公門中人,收人多少是有保障的,住處自然不會太差。

巷子全長不到三百米,是一條典型的古城街,巷子裡至今仍然保留著風格各異的店鋪、作坊、賓館、錢莊、衙署和民居等舊時建築,漫步在小巷裡,腳下的路有著千年悠久的歷史,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有著自己的歷史故事,它們靜靜的述說著歲月的滄桑。

看,那一處處翹起的飛簷都壘疊著一段段逝去的舊時光,而裝飾的花楣後或許都隱藏著一個個有故事的過往。

那些舊時雕窗則通過一個個"明錢"圖案,仿佛把時光截留在一個木屐踢踏作響的時代,讓上了歲數的人一走近就陡生親切和念想。

小巷雖經幾次整修,仍不掩其古韻悠悠。那些青磚烽火馬頭牆,牆身錯落有致,灰塑門樓古香古色,傳統門樓高大氣派,深宅大院氣勢非凡,這些無一不是灶兒巷裡誘人的風韻。

小巷可隨人任意進出,不收遊覽費。

細細觀察,發現巷子裡幾處舊宅子還住著一些老居民和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有些是幾代人一直居住到現在。不多的住客維持著小巷子既不過分喧囂又不至於太寂寥,賦予它恰如其分的煙火氣……

小巷裡保存最完善的應該是董府,董府原是一個錢莊,裡面的佈局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贛南風格的天井式建築,前幾年,這幢建築快要倒塌時,據說當地一位董氏居民把它買下來,雖恢復建築原貌,卻把用途改成了餐館(圖中紅燈籠處),經營贛南風味菜。

義興號在以前據說是一個賣煙葉、煙絲的店鋪,俗稱煙館。


筠陽賓館在古時是一個會館。會館是外地人到某座城市做生意,由於人多而專門建的一個落腳點,也是進行公眾聚會的地方。

筠陽會館是一個保存歷史最久的會館,建於清朝光緒19年,是江西高安人在贛州做生意時聚集的地方。那時,高安又叫筠陽。高安人很開放,當時這家賓館除了招待高安人外,還對外出租。

而今的筠陽會館也失去了昔日的繁華,成為尋常百姓人家。

有網友說 ,這個只剩下一面牌坊的就是當時贛州最高檔的群仙樓,曾經作為蔣經國官方宴請的酒樓,她躲過了8年抗戰、逃脫了10年文革,卻還是要淹沒在今天城市化的滾滾紅塵之中。

在贛南,娼妓業是國民政府的一項重要財政收入,全區共有青樓150家,妓☆禁☆女687人。(趙利文《蔣經國與贛南政治》)妓戶都是向政府登記過的,並按時交納 “花捐”。蔣經國下達禁娼的命令之後,“贛縣的大紳土劉甲第、省黨部委員兼縣財務委員會委員長劉紀雲和縣政府經征處主任劉定全首先出來講情。妓院老闆提州願意增加稅額。但蔣經國斷然地執行命令,關閉所有妓院,令各縣停收花捐,並撥出專款2萬元建立婦女工廠,將妓☆禁☆女安排到該廠從良,學習生活技能,開始用勞動養活自己的新生活。1941年7月,贛縣政府貼出佈告,重申嚴禁虐待婦女,禁絕娼妓,是年底全區娼妓基本禁絕。”(方世藻《“贛南新政”概述》)

小巷裡,很多時光已經流逝,很多印記已經模糊,昔日的一切奢靡已成歷史。贛州的現代繁華和古老灶兒巷原來只是一個轉身這麼近。小巷伴隨著千年時光的緩緩流過,洗淨鉛華,堅守著它最真的模樣;或許,相遇才剛剛只是開始。

洋光攝客:一個前新聞攝影工作者,與您分享旅途風景,人文趣事。

後來諧音就變成了"灶兒巷"。走到巷口,抬頭看到的門牆上面標示的仍是“皂兒巷”。思量著,舊時的衙役是公門中人,收人多少是有保障的,住處自然不會太差。

巷子全長不到三百米,是一條典型的古城街,巷子裡至今仍然保留著風格各異的店鋪、作坊、賓館、錢莊、衙署和民居等舊時建築,漫步在小巷裡,腳下的路有著千年悠久的歷史,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有著自己的歷史故事,它們靜靜的述說著歲月的滄桑。

看,那一處處翹起的飛簷都壘疊著一段段逝去的舊時光,而裝飾的花楣後或許都隱藏著一個個有故事的過往。

那些舊時雕窗則通過一個個"明錢"圖案,仿佛把時光截留在一個木屐踢踏作響的時代,讓上了歲數的人一走近就陡生親切和念想。

小巷雖經幾次整修,仍不掩其古韻悠悠。那些青磚烽火馬頭牆,牆身錯落有致,灰塑門樓古香古色,傳統門樓高大氣派,深宅大院氣勢非凡,這些無一不是灶兒巷裡誘人的風韻。

小巷可隨人任意進出,不收遊覽費。

細細觀察,發現巷子裡幾處舊宅子還住著一些老居民和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有些是幾代人一直居住到現在。不多的住客維持著小巷子既不過分喧囂又不至於太寂寥,賦予它恰如其分的煙火氣……

小巷裡保存最完善的應該是董府,董府原是一個錢莊,裡面的佈局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贛南風格的天井式建築,前幾年,這幢建築快要倒塌時,據說當地一位董氏居民把它買下來,雖恢復建築原貌,卻把用途改成了餐館(圖中紅燈籠處),經營贛南風味菜。

義興號在以前據說是一個賣煙葉、煙絲的店鋪,俗稱煙館。


筠陽賓館在古時是一個會館。會館是外地人到某座城市做生意,由於人多而專門建的一個落腳點,也是進行公眾聚會的地方。

筠陽會館是一個保存歷史最久的會館,建於清朝光緒19年,是江西高安人在贛州做生意時聚集的地方。那時,高安又叫筠陽。高安人很開放,當時這家賓館除了招待高安人外,還對外出租。

而今的筠陽會館也失去了昔日的繁華,成為尋常百姓人家。

有網友說 ,這個只剩下一面牌坊的就是當時贛州最高檔的群仙樓,曾經作為蔣經國官方宴請的酒樓,她躲過了8年抗戰、逃脫了10年文革,卻還是要淹沒在今天城市化的滾滾紅塵之中。

在贛南,娼妓業是國民政府的一項重要財政收入,全區共有青樓150家,妓☆禁☆女687人。(趙利文《蔣經國與贛南政治》)妓戶都是向政府登記過的,並按時交納 “花捐”。蔣經國下達禁娼的命令之後,“贛縣的大紳土劉甲第、省黨部委員兼縣財務委員會委員長劉紀雲和縣政府經征處主任劉定全首先出來講情。妓院老闆提州願意增加稅額。但蔣經國斷然地執行命令,關閉所有妓院,令各縣停收花捐,並撥出專款2萬元建立婦女工廠,將妓☆禁☆女安排到該廠從良,學習生活技能,開始用勞動養活自己的新生活。1941年7月,贛縣政府貼出佈告,重申嚴禁虐待婦女,禁絕娼妓,是年底全區娼妓基本禁絕。”(方世藻《“贛南新政”概述》)

小巷裡,很多時光已經流逝,很多印記已經模糊,昔日的一切奢靡已成歷史。贛州的現代繁華和古老灶兒巷原來只是一個轉身這麼近。小巷伴隨著千年時光的緩緩流過,洗淨鉛華,堅守著它最真的模樣;或許,相遇才剛剛只是開始。

洋光攝客:一個前新聞攝影工作者,與您分享旅途風景,人文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