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英國為討好蘇聯出售最新款航空發動機 蘇聯轉手仿製出2萬台

米格-15‘比斯’和VK-1渦噴發動機

VK-1系列渦噴發動機是蘇聯第一款大批量生產的渦噴發動機,

VK-1渦噴發動機總共生產了2萬多台。VK-1和VK-1A不加力發動機是用在了亞聲速戰鬥機米格-15和米格-17,以及轟炸機伊爾-28,後來的VK-1F加力式渦噴發動機是用在米格-17F戰鬥機上。這款發動機,我國也引進批量生產,渦噴5和渦噴5A,用在殲5戰鬥機和輕型轟炸機轟5。

德國RD-10,以德國Jumo-004為藍本

“二戰”後蘇聯發動機的初期發展,也是與德國頗有關聯。“二戰”末期,美蘇會師柏林的過程,也是雙方在戰爭末期“搜刮”德國“戰利品”的過程。這其中的“戰利品”也包括納粹德國的“黑科技”和人才。噴氣式發動機即是如此,在德國的Jumo-004和BMW-003的渦噴發動機的基礎上,蘇聯仿製了RD-10和RD-20,但性能和可靠性上一般。

原裝羅·羅的Nene

而在“冷戰”初期的1946年,克列門特·艾特裡為首的英國工黨政府為保持與蘇聯的外交關係允許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向蘇聯出口40台當時最先進的離心式渦噴發動機——“尼恩”(Nene)。尼恩-Ⅰ、尼恩-Ⅱ和德溫特-V,蘇聯的本土化型號是分別是RD-45、RD-45F和RD-500。這是標準的未經許可仿製了,所以後來羅·羅公司還想追討專利費,

當然是無果了。沒有成功。

米格-15/17的設計也是在圍繞著這台VK-1展開的

1946-1947年,克裡莫夫發動機設計局正在RD-45的基礎上改進研製了VK-1,更大的燃燒室,更大的渦輪,更大的發動機進氣量,在發動機推力上有了明顯提升,推力達到了26.5千牛。由此蘇聯第一款大批量生產的渦噴發動機誕生。

VK-1,採用離心式壓氣機,直徑更大

整體結構上VK-1的結構與RD-45很接近,採用了單級雙向離心式壓氣機,燃燒室有9個單獨的火焰筒,

渦輪為單級。由於VK-1發動機採用的是離心式壓氣機,與先進的軸流式壓氣機相比,機身直徑更大。後續的VK-1系列渦噴發動機的改型,主要是提升推力性能,增加了“加力”,提升了加力狀態下的工作時間。

20世紀 50年代中期,在VK-1基礎上進一步改型為試驗發動機VK-5、VK-5F和VK-7。但隨著軸流式壓氣機成為主力技術,這種離心式壓氣機設計的VK-1系列,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已難有作為。

頗有意思的是,VK-1渦噴發動機退役後,還有著別樣用於,改裝用於機場的除冰和除雪、航母飛行甲板的清掃、消除放射性污染等用途,原理上還是噴氣發動機噴出的高溫、高速氣流,對冰雪、放射性沾染物進行吹除。

但隨著軸流式壓氣機成為主力技術,這種離心式壓氣機設計的VK-1系列,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已難有作為。

頗有意思的是,VK-1渦噴發動機退役後,還有著別樣用於,改裝用於機場的除冰和除雪、航母飛行甲板的清掃、消除放射性污染等用途,原理上還是噴氣發動機噴出的高溫、高速氣流,對冰雪、放射性沾染物進行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