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午間故事:傳聞有一種仙人掌,只能埋在有銀兩的地方才能開紅花

這年深秋,廣甯縣富戶耿壽延掌櫃,帶著兩個夥計,

走水路到浙地營生,沒想商船遭遇大浪!消息傳到廣甯耿家,猶如晴天霹靂,耿家外看富得流油,只因有耿壽延這根頂樑柱,如今這根頂樑柱一傾,整個耿家怕也是要覆滅了。

果然不假,耿壽延下葬後,耿家就開始了內亂。耿壽延曾娶二房,大的是賈氏,生一個兒子,名叫耿少,不學無術。另一房是曾氏,生一女叫耿綾。賈氏為大,平日不把曾氏放在眼裡,如今耿壽延一死,更不在話下。

遂三七二十一,公然分起了家。耿家有四處廂房,唯獨西廂房是耿壽延專作書房之用,僅有三間,外套一個院子,西廂房擺設最為簡樸,賈氏平時最聞不得書香味,就把這一處最寒磣的院落劃歸曾氏門下,其餘東南北廂占為己有。同時命令下人把東南北廂通往西廂房的門都封死,這一來,與曾氏算是老死不相往來了。另耿壽延在廣寧縣還有三處產業,即廣寧錢莊一處,布莊二處,
卻統統被賈氏控管了。

一夜之間,曾氏和女兒耿綾,一下子沒有了生計來源,只得攬活做。還好耿綾心靈手巧,從小就纏著奶娘教她刺繡!當時廣寧縣專有一家刺繡作坊,招收民間奇巧女子,從事刺繡的精細工活。耿綾謀下這份差事,日夜刺繡,雖累但也樂在其中。慢慢地,刺繡技巧出神入化,掙的錢足夠貼補家用。

倒是曾氏,背著女兒唉聲歎氣,這個家,她是盡不了力的。只好囿在西廂房中,

耿壽延的書很多,曾氏便一本一本拿去看,看多了,迷上了一本解簽的書,這本解簽的書改變了曾氏的生活。她有一次去廣寧最大的城廟,意外碰到一幫人求好簽在等城廟簽神解簽,可是那位姓鐘的簽神,年已古稀,生了一場病後,連話都講不齊全,何能再解簽呢?曾氏斗膽對圍住鐘簽神的那幫人說,她可以試一下解簽,鐘簽神聽聽她解的全否?就是這一次替鐘簽神解圍,
憑著曾氏對簽的理解,博得眾人的信任。鐘簽神很滿意曾氏的表現,有意讓她來城廟坐台,每日替人解簽,也能混口飯吃,曾氏答應下來。

有一次,城廟前抬來了一頂轎子,只見賈氏從轎子下來,並不見歡顏,卻是滿臉悲淒,由丫頭扶著進了城廟,徑直奔到主堂就下跪禱告,最後搖了支簽,把簽遞到解簽台,賈氏正想說,求籤神解支簽,哪知一抬頭正與曾氏面對面,看著曾氏穿解簽人特有的服飾,

驚得目瞪口呆。賈氏立即收斂了悲淒,輕蔑一笑,因在廟堂,她不敢口出髒語,夾著尾巴走了,連簽都沒有放回籤筒。

曾氏拿起賈氏本來要解的簽,這支乃是第三十七簽,下下簽。曾氏知道,自從耿壽延溺死後,賈氏掌管著耿壽延遺下的產業,因為經營無道,且耿少腹中空,根本沒有半點做生意的料,起初他也表現出要承繼父親大幹一番的勢頭,騙得了賈氏,可惜他暗地裡出入賭場,跟人狠賭,活生生把耿壽延的一個錢莊給輸掉了。賈氏得知後,為時已晚。今日趕到此搖簽,盼能得個徵兆,豈知撞見曾氏。

耿少犯下的過錯實在是大,被賈氏關押在屋中。耿少脾氣自是不小,一哭二鬧三上吊,皆沒法撬開賈氏這道壁壘,賈氏這次是不手軟了,死了心的。她不想讓耿少再插手耿家的生意。

耿少被困在屋中個把月後,蓬頭散髮,每日賈氏送來的好菜好飯食之無味,他的骨子裡怨透了賈氏的無情,竟然把親生兒子關禁。耿少每日就在屋中往窗外扔紙團,紙團上寫著求救信號,可是廣寧人都知這個耿家少爺平日所為,即使撿到了紙團,哪會前來搭救。倒是有個潑皮,撿到了一個紙團,嘿嘿一笑,遂拿著紙團到賭坊去。這耿少長久不來,這不是斷了賭坊好賭之人的香火嗎。於是賭坊惡棍李池挑了個月黑風高之夜,支人撬開了困住耿少的囚牢,把耿少弄了出去。

這耿少出了牢籠,李池便陪他沐浴香湯,上風月樓享溫柔鄉,耍到腿軟腳酥再把他帶到賭坊。李池也懂得投資,先讓這位耿家少爺小贏幾把,忘乎所以,再狠宰他一刀。

耿少死性不改,正中李池的圈套,沒玩幾把,就把贏來的銀子全部又輸光了。輸光了再賭,李池便讓他寫欠條,再把銀子借支他,玩來玩去的只是桌上的一堆銀子,可玩一個通宵下來,耿家少爺的欠條賭資卻是上萬兩銀子了。

到了淩晨,清點欠資,耿少才清醒過來,完了,看來他的耿家布莊又保不住了。李池便拉下臉來,扣下耿少,讓手下到耿家去遞口訊,賈氏才知兒子又下賭場。趕忙讓宋管家前往賭坊去會晤,不一會兒,宋管家慌張回來,報說耿少爺欠下萬兩的債銀,已簽好把西街布莊抵債。就這樣,耿家的產業相繼被耿少拱手送人。現在只剩東街的一處布莊了,賈氏卻已心力交瘁,便讓宋管家聯繫了一家買主,偷偷把布莊盤賣了,把賣得的銀子存了起來,賈氏是擔心兒子又輸了布莊呀。

耿少把耿家產業折騰得如此狼狽,耿綾與曾氏也只有歎氣的份。曾氏母女用自己的雙手把苦日子過甜。雖然平淡,但也幸福。

曾氏閑下來的日子,就伺弄西廂院子裡的花草。原先耿壽延在世時,因要搭套書房,所以院中植一叢葫蘆竹,離葫蘆竹不遠處,有一株一人多高的仙人掌,仙人掌開一種豔紅小花,小花五瓣,似粉嘟的小手,都指著葫蘆竹叢的方向,甚是怪異。曾氏記得耿壽延對這株仙人掌很是關注,經常背著手在仙人掌前觀賞那指向葫蘆叢的小花,還戲稱此花乃是富貴花。

賈氏把布莊賣了後,耿少還蒙在鼓裡,禁不住又空手去賭坊。賭坊的惡棍李池照樣支銀子給他賭。哪知這次耿少如有神助,竟然贏了數盤,白花花的銀子名正言順地歸到耿少名下。李池想不通這耿家少爺何時賭技長進了?

等耿少再來賭坊時,李池這次留了小心眼,叫人盯緊耿少的手腳。下了三盤後,耿少的馬腳就露出來了,被人逮了個正著,耿少竟然出老千,證據確鑿,耿少氣短,口喊下次不敢了!李池豈能饒他,故意以他出老千為由,揚言要砍斷他的腳和手。失了腳和手,這人怎麼活。

耿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寧願以耿家另一處布莊贖他的手腳。聽耿少一講,眾人大笑,你還以為你真是耿家少爺呀,耿家布莊早已易姓換名了。什麼?耿少跌坐在地。手卻被李池按於砧板上,刀晃著耿少的眼。

耿少嚇暈過去。被一盆冷水澆醒,見李池仍然執刀在嘲笑他。他一激靈,吐出一個惡毒的主意。矛頭直指他同父異母的妹妹耿綾。

可憐耿綾一個弱女子,在回家途中遭遇耿少拐騙。曾氏眼巴巴乾等女兒回家,卻不知女兒蹤跡。遂上衙門去告狀女兒耿綾失蹤一案。官府以曾氏胡言亂語不以斟查。其實這種案子每年常有,官府見怪不怪,曾氏未曾動用銀子,官府不急,也不索賄,就這麼擱著,到了什麼時候老百姓你開天目了,肯給官府送些銀子,當官的才像木偶一樣,動一動。

曾氏從衙門六神無主出來後,路上碰到耿少。曾氏拉住耿少的衣角問他可曾看到妹妹耿綾。耿少嚇得臉色煞白,推託不曾見過就逃走了。十日過去,沒有耿綾的半點消息,曾氏絕望了。一天曾氏恍恍惚惚中聽到有人在敲西廂院的門,曾氏以為是女兒回來了,趕忙從睡夢中爬起來,待曾氏開了門,才發現根本就不是女兒敲門,門外站著城廟掃香灰的老漢和一個雲遊僧人。

老漢說明來意,曾氏十幾天不曾到城廟去解簽,多虧了這位雲遊僧落腳在此,替求籤人解簽達意。如今這雲遊僧又要雲遊去了,老漢特來探問曾氏。

原來如此,曾氏把二人讓進院中,給二人上了杯茶。那雲遊僧卻不落坐,徑直在院中觀看植物,特別注意起那株耿壽延植下的仙人掌。雲遊僧打了個佛禮:“奇哉!敢問曾施主,可知這株仙人掌名號?”

曾氏回道不知,告知是先夫植下,並不曾告知具體植物之名,只知是株仙人掌罷了。

雲遊僧不答話,卻順著仙人掌上所開的小紅花所指,走到窗前一叢葫蘆竹前。參看了周遭,然後笑道:“老納沒猜錯的話,曾施主的先夫以前家資豐厚吧?”

曾氏點頭作答,便把耿家恩怨講給僧人聽。末了,曾氏講到最近其女耿綾失蹤一案,而官府坐視不管,只因沒有銀兩賄賂給他們!

僧人道,“這官家不替民作主,著實可恨!不過曾施主的銀兩,怕可以寄託在這株仙人掌上!”

老漢和曾氏一聽,皆糊塗不解。

僧人開言道:“這株雖是仙人掌,但它並不常見,名叫‘仙人指路’!這種仙人掌善於蓄結銀氣,根須若不能觸及到地底下銀兩的氣味,根本是開不了紅花的,現如今它紅花似錦,開得異常璀燦,離此株仙人掌不遠的地底下,定當埋有銀資。且看它紅花所指,皆是指向那叢葫蘆竹,老納沒言錯的話,此株仙人掌的根須定已伸到了葫蘆竹處!”

為防隔牆有耳,曾氏只好勞煩老漢伐掉了葫蘆竹,然後順著鏟掉的葫蘆竹處深挖下去,果然現出兩壇甕,甕邊纏繞著密密麻麻的仙人掌的根須,搬出重甕,其中一甕皆是白花花的銀兩,另一甕則是珠寶玉器。

耿壽延把鉅資埋於此,卻來不及告知家人就溺水而亡,好在他生前植下這株仙人掌,才不至於讓這筆財產屈尊地下。曾氏用其中的一部分銀子上交官府,官府果然賣力,不出一個月,就從臨近的風月樓把耿綾解救出來,並且治了耿少和惡棍李池的罪名。

曾氏後來從別人手裡,贖回了耿家的一處布莊,悉心經營,日子過得滋滋潤潤的,曾氏一向待人和善,經常做些義舉,倒也在廣寧縣留下了好聲望。

可惜他暗地裡出入賭場,跟人狠賭,活生生把耿壽延的一個錢莊給輸掉了。賈氏得知後,為時已晚。今日趕到此搖簽,盼能得個徵兆,豈知撞見曾氏。

耿少犯下的過錯實在是大,被賈氏關押在屋中。耿少脾氣自是不小,一哭二鬧三上吊,皆沒法撬開賈氏這道壁壘,賈氏這次是不手軟了,死了心的。她不想讓耿少再插手耿家的生意。

耿少被困在屋中個把月後,蓬頭散髮,每日賈氏送來的好菜好飯食之無味,他的骨子裡怨透了賈氏的無情,竟然把親生兒子關禁。耿少每日就在屋中往窗外扔紙團,紙團上寫著求救信號,可是廣寧人都知這個耿家少爺平日所為,即使撿到了紙團,哪會前來搭救。倒是有個潑皮,撿到了一個紙團,嘿嘿一笑,遂拿著紙團到賭坊去。這耿少長久不來,這不是斷了賭坊好賭之人的香火嗎。於是賭坊惡棍李池挑了個月黑風高之夜,支人撬開了困住耿少的囚牢,把耿少弄了出去。

這耿少出了牢籠,李池便陪他沐浴香湯,上風月樓享溫柔鄉,耍到腿軟腳酥再把他帶到賭坊。李池也懂得投資,先讓這位耿家少爺小贏幾把,忘乎所以,再狠宰他一刀。

耿少死性不改,正中李池的圈套,沒玩幾把,就把贏來的銀子全部又輸光了。輸光了再賭,李池便讓他寫欠條,再把銀子借支他,玩來玩去的只是桌上的一堆銀子,可玩一個通宵下來,耿家少爺的欠條賭資卻是上萬兩銀子了。

到了淩晨,清點欠資,耿少才清醒過來,完了,看來他的耿家布莊又保不住了。李池便拉下臉來,扣下耿少,讓手下到耿家去遞口訊,賈氏才知兒子又下賭場。趕忙讓宋管家前往賭坊去會晤,不一會兒,宋管家慌張回來,報說耿少爺欠下萬兩的債銀,已簽好把西街布莊抵債。就這樣,耿家的產業相繼被耿少拱手送人。現在只剩東街的一處布莊了,賈氏卻已心力交瘁,便讓宋管家聯繫了一家買主,偷偷把布莊盤賣了,把賣得的銀子存了起來,賈氏是擔心兒子又輸了布莊呀。

耿少把耿家產業折騰得如此狼狽,耿綾與曾氏也只有歎氣的份。曾氏母女用自己的雙手把苦日子過甜。雖然平淡,但也幸福。

曾氏閑下來的日子,就伺弄西廂院子裡的花草。原先耿壽延在世時,因要搭套書房,所以院中植一叢葫蘆竹,離葫蘆竹不遠處,有一株一人多高的仙人掌,仙人掌開一種豔紅小花,小花五瓣,似粉嘟的小手,都指著葫蘆竹叢的方向,甚是怪異。曾氏記得耿壽延對這株仙人掌很是關注,經常背著手在仙人掌前觀賞那指向葫蘆叢的小花,還戲稱此花乃是富貴花。

賈氏把布莊賣了後,耿少還蒙在鼓裡,禁不住又空手去賭坊。賭坊的惡棍李池照樣支銀子給他賭。哪知這次耿少如有神助,竟然贏了數盤,白花花的銀子名正言順地歸到耿少名下。李池想不通這耿家少爺何時賭技長進了?

等耿少再來賭坊時,李池這次留了小心眼,叫人盯緊耿少的手腳。下了三盤後,耿少的馬腳就露出來了,被人逮了個正著,耿少竟然出老千,證據確鑿,耿少氣短,口喊下次不敢了!李池豈能饒他,故意以他出老千為由,揚言要砍斷他的腳和手。失了腳和手,這人怎麼活。

耿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寧願以耿家另一處布莊贖他的手腳。聽耿少一講,眾人大笑,你還以為你真是耿家少爺呀,耿家布莊早已易姓換名了。什麼?耿少跌坐在地。手卻被李池按於砧板上,刀晃著耿少的眼。

耿少嚇暈過去。被一盆冷水澆醒,見李池仍然執刀在嘲笑他。他一激靈,吐出一個惡毒的主意。矛頭直指他同父異母的妹妹耿綾。

可憐耿綾一個弱女子,在回家途中遭遇耿少拐騙。曾氏眼巴巴乾等女兒回家,卻不知女兒蹤跡。遂上衙門去告狀女兒耿綾失蹤一案。官府以曾氏胡言亂語不以斟查。其實這種案子每年常有,官府見怪不怪,曾氏未曾動用銀子,官府不急,也不索賄,就這麼擱著,到了什麼時候老百姓你開天目了,肯給官府送些銀子,當官的才像木偶一樣,動一動。

曾氏從衙門六神無主出來後,路上碰到耿少。曾氏拉住耿少的衣角問他可曾看到妹妹耿綾。耿少嚇得臉色煞白,推託不曾見過就逃走了。十日過去,沒有耿綾的半點消息,曾氏絕望了。一天曾氏恍恍惚惚中聽到有人在敲西廂院的門,曾氏以為是女兒回來了,趕忙從睡夢中爬起來,待曾氏開了門,才發現根本就不是女兒敲門,門外站著城廟掃香灰的老漢和一個雲遊僧人。

老漢說明來意,曾氏十幾天不曾到城廟去解簽,多虧了這位雲遊僧落腳在此,替求籤人解簽達意。如今這雲遊僧又要雲遊去了,老漢特來探問曾氏。

原來如此,曾氏把二人讓進院中,給二人上了杯茶。那雲遊僧卻不落坐,徑直在院中觀看植物,特別注意起那株耿壽延植下的仙人掌。雲遊僧打了個佛禮:“奇哉!敢問曾施主,可知這株仙人掌名號?”

曾氏回道不知,告知是先夫植下,並不曾告知具體植物之名,只知是株仙人掌罷了。

雲遊僧不答話,卻順著仙人掌上所開的小紅花所指,走到窗前一叢葫蘆竹前。參看了周遭,然後笑道:“老納沒猜錯的話,曾施主的先夫以前家資豐厚吧?”

曾氏點頭作答,便把耿家恩怨講給僧人聽。末了,曾氏講到最近其女耿綾失蹤一案,而官府坐視不管,只因沒有銀兩賄賂給他們!

僧人道,“這官家不替民作主,著實可恨!不過曾施主的銀兩,怕可以寄託在這株仙人掌上!”

老漢和曾氏一聽,皆糊塗不解。

僧人開言道:“這株雖是仙人掌,但它並不常見,名叫‘仙人指路’!這種仙人掌善於蓄結銀氣,根須若不能觸及到地底下銀兩的氣味,根本是開不了紅花的,現如今它紅花似錦,開得異常璀燦,離此株仙人掌不遠的地底下,定當埋有銀資。且看它紅花所指,皆是指向那叢葫蘆竹,老納沒言錯的話,此株仙人掌的根須定已伸到了葫蘆竹處!”

為防隔牆有耳,曾氏只好勞煩老漢伐掉了葫蘆竹,然後順著鏟掉的葫蘆竹處深挖下去,果然現出兩壇甕,甕邊纏繞著密密麻麻的仙人掌的根須,搬出重甕,其中一甕皆是白花花的銀兩,另一甕則是珠寶玉器。

耿壽延把鉅資埋於此,卻來不及告知家人就溺水而亡,好在他生前植下這株仙人掌,才不至於讓這筆財產屈尊地下。曾氏用其中的一部分銀子上交官府,官府果然賣力,不出一個月,就從臨近的風月樓把耿綾解救出來,並且治了耿少和惡棍李池的罪名。

曾氏後來從別人手裡,贖回了耿家的一處布莊,悉心經營,日子過得滋滋潤潤的,曾氏一向待人和善,經常做些義舉,倒也在廣寧縣留下了好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