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家寶藏》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最近與一檔綜藝節目非常火,可以說是央視的又一力作,那我們來看看中國的各大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以及這些文物背後的故事,這些寶物都承載著中華燦爛的文明,傳承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

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

母戊是誰?

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作為商代王室祭祀禮器,它的方鼎內壁上鑄著銘文,其中有一個女人的名字“戊”,

讓商王用國之重器祭祀的女人究竟是誰?這件鎮國之寶如何躲避盜墓與戰火的亂世而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為何說它是一幅“盛世危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

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它的每一次展出都能引發轟動,而每次展出之後都至少要靜養三年,201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彼時十年一現,八千多人故宮排長隊參觀,基本上要排6小時才能一覽國寶,據悉,下一次展出是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時。這幅畫珍貴之處不必多說,它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但更有人說,它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真相究竟是如何?

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的原型竟是汗血寶馬?

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刹那將一隻淩雲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表現得淋漓盡致,

該作品不僅構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

它成為中國旅遊的“吉祥物”,可是國寶級文物竟然差點被當成廢品賣掉?郭沫若為什麼被稱為它的“伯樂”?銅奔馬名聲大噪卻引發無數爭議。這究竟是一匹什麼樣的馬?它的原型是汗血寶馬嗎?它腳踏的是飛燕嗎……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舞馬銜杯紋銀壺

舞馬銜杯紋銀壺

舞馬銜杯紋銀壺——大唐舞馬冤死之謎

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8.5釐米,扁圓腹,蓮瓣紋壺蓋,弓形提梁,一條細鏈連結著壺蓋與提梁。壺底與圈足相接處有“同心結”圖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條結。圈足內墨書“十三兩半”,是壺的重量。壺腹兩側用模具衝壓舞馬圖,馬肥臀體健,長鬃披垂,頸系花結,綬帶飄逸,好像正合著音樂節拍,以優美的舞蹈為飲酒者伴飲助興。該壺構思巧妙,工藝精細,古今未見類同者,堪稱國寶。

唐玄宗時期,皇宮中特別訓練出一種會跳舞的馬。舞馬請酒跳舞,舉世難見,人們也一直當成個傳說,直到這個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出土,才印證了這段傳說。這也是中國唯一一件描繪舞馬形象的古代文物,可見其珍貴。那麼這些舞馬最後的下場是什麼呢?它們和安祿山有什麼關係呢?

臺北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見證皇帝寵妃的不同命運 

翠玉白菜——見證皇帝寵妃的不同命運

這棵翠玉白菜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材料,綠色的部分雕成菜葉,白色部分雕成菜幫,看上去是鮮活欲滴。菜葉上還停留著兩隻昆蟲,它們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

一件翠玉白菜背後是兩位姐妹皇妃珍妃和瑾妃不同的命運。翠玉白菜原來是光緒寵妃珍妃的陪嫁之物,珍妃死後,歸妹妹瑾妃所有,然而,這件象徵著吉祥富貴的“護身符”貌似變成了“催命符”,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是壺的重量。壺腹兩側用模具衝壓舞馬圖,馬肥臀體健,長鬃披垂,頸系花結,綬帶飄逸,好像正合著音樂節拍,以優美的舞蹈為飲酒者伴飲助興。該壺構思巧妙,工藝精細,古今未見類同者,堪稱國寶。

唐玄宗時期,皇宮中特別訓練出一種會跳舞的馬。舞馬請酒跳舞,舉世難見,人們也一直當成個傳說,直到這個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出土,才印證了這段傳說。這也是中國唯一一件描繪舞馬形象的古代文物,可見其珍貴。那麼這些舞馬最後的下場是什麼呢?它們和安祿山有什麼關係呢?

臺北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見證皇帝寵妃的不同命運 

翠玉白菜——見證皇帝寵妃的不同命運

這棵翠玉白菜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材料,綠色的部分雕成菜葉,白色部分雕成菜幫,看上去是鮮活欲滴。菜葉上還停留著兩隻昆蟲,它們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

一件翠玉白菜背後是兩位姐妹皇妃珍妃和瑾妃不同的命運。翠玉白菜原來是光緒寵妃珍妃的陪嫁之物,珍妃死後,歸妹妹瑾妃所有,然而,這件象徵著吉祥富貴的“護身符”貌似變成了“催命符”,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