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商朝開國君主真的埋葬在這裡麼?

商湯(約西元前1670年-西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 ,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國原隸屬于夏朝,

夏朝後期因為夏桀的荒淫無度和暴虐無道,造成了夏朝的衰敗,成湯即位後商國逐漸強大後滅夏建國。成湯就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為商國君主17年,建立商朝後稱王在位12年。 百歲而崩, 廟號太祖,因其長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繼位。葬處據傳有六處,說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但是在古都洛陽偃師,也有一個湯王陵,據說經過歷史論證,此陵就是真正的商湯長眠之處。

湯王陵位於偃師山化鎮藺窯村北,陵墓原高7米,底部正方形,頂部略呈菱形,塚前有墓碑,占地約2畝。湯王陵西面原有祭殿,俗稱湯王廟,廟西有湯王池。後來發大水,湯王廟被沖毀,檁條等隨雨水漂到湯塚西溝內,人們認為湯王英靈看中了這條溝的風水,

就在溝內重建了湯王廟。此溝以廟命名為湯王廟溝,後成村落,因溝內有泉水溢出,名曰湯泉,村名也稱為湯泉溝,現名湯泉村。

史書記載,湯王陵在1970年前後曾被平毀,近年來,藺窯村人按原來的大小丈量出陵墓具體位置重修湯王陵,為其樹立了“商成湯墓”石碑及威嚴莊重的漢白玉雕像,還刻有“商湯建國”、“商湯陵園”碑記,記錄說明商湯的生平及功績。

全國各地多有湯王陵,清代著名經學家和方志學家孫星衍曾根據文獻中有關記載,採用逐個辨析的方法,考證出偃師山化鎮湯王陵是成湯的真正葬身處,

其他如扶風湯陵、寶鼎湯陵、虞城湯陵、商丘湯陵、亳州湯陵、曹州湯陵等,都應是紀念性的墓塚。1983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偃師屍鄉溝一帶發現了3600年前的古城遺址——商都西亳城。這次考古發現也使一直爭議較大的商湯埋葬地水落石出,位於偃師市山化鎮藺窯村的湯王陵是商湯埋葬地成為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