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群眾利益無小事 民生問題大於天

——米易縣縱深推進“兩轉一提”走筆

新山村村民積極參加“七好”評比活動。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從今年11月下旬到2018年3月底,我市深入開展“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扎實推動全市黨員幹部“轉變觀念、轉變作風、提升能力”。

在貧困村,“走基層”活動如何取得實效?黨員幹部如何通過“兩轉一提”釋放活力?部門如何把“兩轉一提”轉化為自身動力?米易,

用行動回答。

□特約通訊員 周明豔

本報記者 陶泓霖 文/圖

12月的新山村,溫暖的陽光裡,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忙碌地勞作。

新山村位於米易縣柔佛巴魯傈僳族鄉,海拔2500米左右。

這裡的民舍依山而建,這裡的農田依山分佈,錯落有致的柔佛巴魯梯田在許多人眼裡,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產物。

新山村屬於傈僳族群眾聚居村寨,轄10個村民小組,有村民430戶1861人,

傳統農業的痕跡在這個傈僳村寨裡隨處可見——土布、土房、耕牛和犁耙……這裡的少女都會刺繡,具有圖騰意義的紅色和黃色絲線在她們手中變成了柔佛巴魯村民嚮往美好生活的花紋和圖案。

文明風尚進山寨

黨群共建“四好村”

新山村為省級貧困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1戶359人。

今年初,米易縣在新山村啟動“黨群同心創四好、秀麗柔佛巴魯展新貌”創建活動,努力打造“四好村”創建升級版,

新山村村民的觀念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我們村原來家家戶戶都種玉米、種小麥,外地人來村裡做客,誰都不知道該如何招待客人,現在村裡有了接待中心,有外地人來旅遊,我們可以拿出本民族的特色菜款待遊客。”新山村村民蘭石寶對記者說。

自創建活動開展以來,新山村不僅有了自己的特色食譜,村民們還為了得“先進”,鉚足勁地建設“四好村”。

為督促柔佛巴魯村民將好習慣、好風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自我養成、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米易縣婦聯牽頭組成了6個測評小組,採取周評、月評、季度評等方式,對村組幹部和村民進行“七個好”衛生好習慣檢查評比活動。

通過評比,村民們的家居衛生條件不僅得到改善,爭當優秀的精氣神也被調動起來。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這不僅是新山村建設“四好村”的標準,

更是村民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

“美好的生活是腰包不僅要鼓,還要有講文明、愛衛生的精神面貌,這樣我們村才會吸引更多遊客來旅遊。”貧困戶賀樹雲對記者說的話不僅是個人觀念,還是新山村村民的共識。

在“走基層”活動中,米易縣把“七個好”評比活動下沉到基層一線,將原來參與評比的54戶村民“擴充”到165戶,覆蓋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們不僅看到了村民、村風的變化,更看到新山村村民共推‘康養+農業’‘康養+旅遊’產業發展的勁頭。下一步,我們已經聯繫了技術學校,準備組織部分村民參與傈僳族特色菜品的廚藝培訓,主動回應村民們發展旅遊接待的需求。”米易縣婦聯主席黃超對記者說。

在全市第一輪“走基層”活動中,米易縣黨員幹部走村入戶、體察民情、聆聽民聲,柔佛巴魯傈僳族村把“七好”評比活動“擴容”、白馬鎮利用“農民夜校”為貧困戶送技術、撒蓮鎮為全鎮4567戶農戶建立“民情資料庫”……一項項工作落實到基層,這不僅是對民需的回應,更是黨員對群眾利益的守護與擔當。

部門在行動 青春在飛揚

米易是國家南菜北調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也是全省首批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

農業,在米易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總會給人帶來綠色、美味的視覺及味覺感受。

冬日的暖陽普照米易,設施農業成為這片希望田野的主角。米易早春蔬菜知名度越來越高,始終離不開埋頭耕耘的人們,其中不僅有農戶的背影,還有農技工作者的身影。

把最實用的技術帶進田野,這是每一位農技工作者行走鄉間的初衷,也是每一位農戶的期盼。

近段時間,米易縣農技工作者劉勇一直奔走在貧困村的田間地頭,作為病蟲害防治專家,他深知自己不僅要守護好凝聚著農民心血和汗水的結晶,更要幫助貧困農戶脫貧致富,走上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在扎實推進“兩轉一提”過程中,米易縣農牧局提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基於農牧工作實際,我們在全域開展了農技人員每週一次上山、下田、進農戶活動,把心思放在群眾身上,把技術送到農戶家中。”米易縣農牧局局長文忠濤對記者說。

米易縣教育系統把“兩轉一提”作為推進教育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助推器。米易縣教育局局長馬靜說:“我們要把‘兩轉’體現到教育教學改革上,體現到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營造上,把‘一提’體現到課堂效益和辦學品質上,持續推動米易縣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在米易縣縱深推進“兩轉一提”的過程中,不僅有部門的力量,還有青春的風采。

12月1日,團縣委組織部分團幹部及團員青年在撒蓮鎮金花塘村、灣崍村、禹王宮村開展主題黨團日活動,參加活動的年輕人送肥料、幹農活,集體分享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閱讀體會,開展了“以什麼樣的姿態進入新時代,以什麼樣的作用肩負新時代”交流討論。大家一致表示,“姿態”即“態度”,“作用”即“作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圍繞中心重實幹,立足崗位建新功,奮進拼搏、銳意進取,切實擔當起新時代的青春使命。

記者手記

“兩轉一提”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在米易縣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群眾、為民辦實事的背後,是一幅佈滿群眾微笑的笑臉圖,這幅圖既是對工作的肯定,也是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抓落實的力量源泉,更是米易縣幹群心連心、共築幸福夢的目標追求。

更看到新山村村民共推‘康養+農業’‘康養+旅遊’產業發展的勁頭。下一步,我們已經聯繫了技術學校,準備組織部分村民參與傈僳族特色菜品的廚藝培訓,主動回應村民們發展旅遊接待的需求。”米易縣婦聯主席黃超對記者說。

在全市第一輪“走基層”活動中,米易縣黨員幹部走村入戶、體察民情、聆聽民聲,柔佛巴魯傈僳族村把“七好”評比活動“擴容”、白馬鎮利用“農民夜校”為貧困戶送技術、撒蓮鎮為全鎮4567戶農戶建立“民情資料庫”……一項項工作落實到基層,這不僅是對民需的回應,更是黨員對群眾利益的守護與擔當。

部門在行動 青春在飛揚

米易是國家南菜北調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也是全省首批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

農業,在米易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總會給人帶來綠色、美味的視覺及味覺感受。

冬日的暖陽普照米易,設施農業成為這片希望田野的主角。米易早春蔬菜知名度越來越高,始終離不開埋頭耕耘的人們,其中不僅有農戶的背影,還有農技工作者的身影。

把最實用的技術帶進田野,這是每一位農技工作者行走鄉間的初衷,也是每一位農戶的期盼。

近段時間,米易縣農技工作者劉勇一直奔走在貧困村的田間地頭,作為病蟲害防治專家,他深知自己不僅要守護好凝聚著農民心血和汗水的結晶,更要幫助貧困農戶脫貧致富,走上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在扎實推進“兩轉一提”過程中,米易縣農牧局提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基於農牧工作實際,我們在全域開展了農技人員每週一次上山、下田、進農戶活動,把心思放在群眾身上,把技術送到農戶家中。”米易縣農牧局局長文忠濤對記者說。

米易縣教育系統把“兩轉一提”作為推進教育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助推器。米易縣教育局局長馬靜說:“我們要把‘兩轉’體現到教育教學改革上,體現到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營造上,把‘一提’體現到課堂效益和辦學品質上,持續推動米易縣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在米易縣縱深推進“兩轉一提”的過程中,不僅有部門的力量,還有青春的風采。

12月1日,團縣委組織部分團幹部及團員青年在撒蓮鎮金花塘村、灣崍村、禹王宮村開展主題黨團日活動,參加活動的年輕人送肥料、幹農活,集體分享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閱讀體會,開展了“以什麼樣的姿態進入新時代,以什麼樣的作用肩負新時代”交流討論。大家一致表示,“姿態”即“態度”,“作用”即“作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圍繞中心重實幹,立足崗位建新功,奮進拼搏、銳意進取,切實擔當起新時代的青春使命。

記者手記

“兩轉一提”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在米易縣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群眾、為民辦實事的背後,是一幅佈滿群眾微笑的笑臉圖,這幅圖既是對工作的肯定,也是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抓落實的力量源泉,更是米易縣幹群心連心、共築幸福夢的目標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