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蘇聯巔峰時期軍事力量有多強?為啥敢跟美國叫板?

在二戰蘇德戰爭的初期,德國憑藉淩厲的閃擊戰攻勢與精銳的機械化部隊大敗蘇聯軍隊,俘虜了成千上萬的蘇軍官兵;在蘇聯境內長驅直入,奪取了蘇聯西部遼闊的國土。

因為戰爭的開局如此良好,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德國高層曾自信滿滿的以為只需兩個月就能徹底打垮蘇聯。

然而,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德軍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蘇聯的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制,以及高度集中統一的、實施中央指令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國民經濟很快便可以轉入戰爭軌道,並建立具備強大恢復能力的戰爭體制。而蘇聯遼闊的疆域與豐富的資源,恰恰又可以為蘇聯的戰爭體制進行“戰鬥加成”。

那麼,蘇聯恢復能力的強大,體現在哪裡呢?

強大的戰時軍事恢復能力

戰爭初期,蘇軍部隊損失極為嚴重,截止1941年12月,蘇軍累計損失數百個師共計700萬兵力。如此慘重的傷亡,按理說蘇軍戰鬥力應該被消耗殆盡了。然而,

蘇聯具有數量眾多的人口,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兵力,在戰後不久就有成千上萬的青年參軍入伍。並且,蘇聯在戰後緊急擴大了軍官培養體系,將軍事院校、各學院軍事系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同時將軍官學習時間縮短為2~3個月。這些年輕的軍官與士兵在士兵雖然在上戰場之初經驗不足,但在殘酷的戰場上迅速得到歷練而成長起來。到1942年,蘇聯就不缺合格的官兵了。在整個二戰期間,
蘇聯共計動員了作戰部隊2700萬人,其中還有53萬婦女,在1945年戰爭結束時還保持著1136.5萬的員額。

冷戰時期的蘇美爭鋒一直是眾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在這場歷時40多年的軍事競爭中,蘇聯與美國這兩個大超級大國各有自己的長處。美國的優勢不必多說,其龐大的經濟規模、高水準的科學技術一直以來傲視群雄,而蘇聯則在軍事領域享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冷戰達到白熱化的1970~1980年代,

蘇聯的軍力也達到了頂峰。彼時的蘇聯擁有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為雄厚的軍事力量,其強大程度令整個北約都感到恐懼。

巔峰時期的蘇聯軍事力量強大到了什麼程度呢?我們來看一看1980年代蘇軍的幾組資料。

1980年代,蘇聯擁有陸軍199萬,

分為16個軍區。編為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約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主戰坦克5.5萬輛、裝甲戰鬥車輛6.3萬輛、火炮2.9萬門、地對地導彈發射架約1570部。

1980年代,蘇聯擁有海軍45.1萬,分為4個艦隊和一個區艦隊。裝備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隻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隻797艘,登陸艦艇187艘,主要輔助船隻269艘。擁有巡航導彈核潛艇44艘;攻擊核潛艇65艘,此外還有常規潛艇100多艘。

1980年代,蘇聯擁有空軍45.3萬,遠端航空兵約10萬,編為5個集團軍。裝備中遠程轟炸機752架;方面軍航空兵約31.5萬人,編入12個軍區和駐東歐四國蘇軍集群的空軍序列,裝備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具體裝備有防空截擊機2370架。空軍則為42萬人,裝備有殲擊轟炸機2240架,殲擊機2130架,此外還有運輸機620架、直升機220架。

1980年代,蘇聯擁有戰略火箭軍(蘇聯首創軍種)29.8萬,編為6個火箭集團軍。有發射控制司令部300個。擁有洲際導彈1398枚,戰略作戰飛機1690架。此外還有邊防軍25萬,內務部隊35萬。

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的軍事力量達到了歷史巔峰:颱風級核潛艇,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基洛級常規潛艇,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蘇聯最強大的是陸軍,當之無愧的排世界第一。最高峰時期擁有65000輛坦克和75000輛裝甲車,被譽為“鋼鐵洪流”。到了1988年,蘇聯的軍事力量雖然相比巔峰期有所下降,但還是擁有53000輛主戰坦克、63000輛裝甲車、29000門火炮。常備陸軍人數199萬。

海軍方面,裝備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隻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隻797艘,登陸艦艇187艘,主要輔助船隻269艘。擁有巡航導彈核潛艇44艘(“奧斯卡”級8艘、C-Ⅱ級6艘、C-Ⅰ級9艘、E-II級18艘、Y級3艘);攻擊核潛艇65艘(“阿庫拉”級7艘、“塞拉”級3艘、A級6艘、V-Ⅲ級25艘、V-Ⅱ級7艘、V-Ⅰ級16艘、Y級1艘),此外還有常規潛艇100多艘。

空軍方面,中遠端轟炸機752架,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此外還有運輸機620架、直升機220架。

防空軍擁有各型殲擊截擊機1300架,防空導彈發射架9600部,雷達約7000部,有反彈道導彈發射架100部。

戰略火箭軍擁有洲際導彈1398枚,戰略作戰飛機1690架。

在核彈數量上,蘇聯最高峰時期(1985年)擁有將近45000枚,而美國在最高峰期(1967年)只有約33000枚。

蘇聯人對於力量的追求執著到變態,甚至演變為一種"畸形",軍種齊全、裝備先進已經是常態,所擁有的重型火炮,輕型火炮、戰術攻擊機數量逆天,這些都歸功於蘇聯本身強大軍事工業體系。在巔峰時期,蘇聯一年的軍事工業產品就能滿足一個軍事強國的戰爭需要,但即便到了這種境界,蘇聯也依舊“貪婪”,他們對於核武器的懼怕仍然存在,因此繼續瘋狂地武裝自己。

1930年,蘇聯紅軍只擁有50多萬名現役軍人。到1941 年,蘇聯紅軍已經擴編為300多個師,500多萬現役軍人。

據俄羅斯國防部公佈的資料,蘇德戰爭(1941年6月到1945年5月)期間,軍人死亡910多萬人,受傷1520多萬人,蘇軍總傷亡數達到2400多萬。

二戰末期,蘇聯現役軍人有1200萬人。西方分析家的估算,蘇聯軍隊現役軍人人數在最多時有3000~4000萬人,無疑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

元帥多

蘇聯的元帥軍銜分為“蘇聯大元帥”、“蘇聯元帥”與“蘇聯海軍元帥”、“軍兵種主帥”和“軍兵種元帥”四個等級。整個蘇聯時期,共有116人獲授元帥(主帥)軍銜。

蘇德戰爭前,蘇軍的元帥總共不到10位,包括伏羅希洛夫、布留赫爾、布瓊尼、圖哈切夫斯基、葉戈羅夫、鐵木辛哥、沙波什尼科夫、庫利克等。

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突擊晉升的元帥多達30人。比如,史達林獲授蘇聯大元帥,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戈沃羅夫、羅科索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托爾布欣、梅列茨科夫、貝利亞等則在此期間獲授蘇聯元帥。從數量上看,遠超同期美國晉升的五星上將、英國晉升的元帥,也超過同期德國晉升的元帥。

被輿論詬病的是蘇聯的勳章和獎章。蘇聯堪稱世界第一勳章大國,各行各業都有大量勳章或獎章,如“勞動紅旗”勳章、“鐮刀與斧頭”獎章、“蘇聯英雄”勳章、“農業成果”獎章、“發展鐵路”獎章、“英雄母親”勳章等等。

蘇德戰爭期間,有1.16萬余人蘇聯軍民獲得“蘇聯英雄”勳章,700萬蘇聯軍人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除各種勳章和獎章,蘇聯還頒發很多種與衛國戰爭有關的紀念獎章,和各種勝利日周年紀念獎章。比如,1945年5月和9月的頒發的“對德勝利”紀念章和“對日勝利”紀念章,就分別有1500萬枚和150萬枚之多。

有人說:冷戰蘇聯的強大可以援引歐洲戰略家們的話“如果蘇聯軍隊星期天開始進攻歐洲,星期一就能佔領德國慕尼克,星期三就能佔領法國巴黎,星期五就能佔領西班牙馬德里和希臘雅典,不等美國盟軍從大洋彼岸剛來,歐洲就淪陷在了紅色鐵蹄之下”。

在80年代初期,蘇聯進行了以北約為假想物件的“西方-81”軍事演習,這場軍事演習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演習了,出動了足足五十萬人。在為期8天的軍演中,蘇軍主要演練了導彈遠端精確打擊,裝甲集群突擊,空降兵的傘降和機降,海軍陸戰隊的人員/重裝備突擊上陸等科目。在演習中,僅僅坦克就動用了上萬輛,比當時中國一個國家全部的坦克數量還要多。而且蘇聯軍方要求“要最大限度的接近實戰”,不但動用的是真刀真槍,導調部甚至連演習的結果想定這一環也省略了,而是命令雙方根據戰場形勢臨時判斷進行決策,打到分出勝負為止。一時間,場面之宏大壯觀,讓人歎為觀止。在當時,這股軍事力量足以平推歐洲。

赫魯雪夫時代,蘇聯在坦克數量上已經確立了對西方的絕對優勢,而這個優勢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將繼續擴大。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的國力軍力達到頂峰,大量先進坦克的服役不斷為鋼鐵洪流注入新鮮血液,T-64、T-72、T-80等新銳坦克相繼問世。尤其是1965年服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種三代坦克,在同時期西方還在裝備二代坦克時,T-64無疑是跨時代的武器,其在火力防護機動上碾壓當時西方任何一種坦克,在1979年豹2沒出現前,沒有任何一種西方坦克能與之抗衡。蘇聯視為鎮國重器,嚴格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公開,此時蘇聯已經在坦克的數量和品質上確立了對北約的雙重優勢。

▲T-64是當時最先進的坦克

▲T-72是蘇聯裝甲洪流的中堅

▲T-80代表了冷戰時蘇聯坦克的最高水準

1981年9月4日,蘇聯舉行了代號“西方-81”的軍事演習,這場演習最大的觀眾就是北約各國,大量西方國家受邀圍觀。在這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中,蘇聯陸海空軍聯合出擊,參演總兵力達50萬人,淋漓盡致的演示了蘇聯大縱縱深裝甲集群突擊。西方-81演習了冷戰軍事對抗的巔峰,是蘇聯軍隊鼎盛時期的真實寫照,代表了機械化戰爭時代軍隊建設的最高水準。

看著演習中蘇聯鋼鐵洪流所向披靡的畫面,北約各國被嚇得面如死灰,美國總統雷根說“如果蘇聯在1981年向我們發起進攻,美國將無力抵抗”。按照北約的估計,一旦蘇聯發動戰爭,1個禮拜之內就能佔領整個西歐,然後封鎖英吉利海峽,阻止美國遠征軍登陸。

▲西方-81軍演代表了蘇聯軍力的巔峰

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在爭論著冷戰時期究竟蘇美誰為霸主,從客觀上來評論,論經濟,蘇聯也許未能超越當時的美國;但說軍事與震懾力,至少在20年內,無人能比擬巔峰時期的蘇聯。但是,這場軍備上的較量也讓蘇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隨著冷戰結束的是蘇聯的解體與崩塌。

此外還有常規潛艇100多艘。

1980年代,蘇聯擁有空軍45.3萬,遠端航空兵約10萬,編為5個集團軍。裝備中遠程轟炸機752架;方面軍航空兵約31.5萬人,編入12個軍區和駐東歐四國蘇軍集群的空軍序列,裝備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具體裝備有防空截擊機2370架。空軍則為42萬人,裝備有殲擊轟炸機2240架,殲擊機2130架,此外還有運輸機620架、直升機220架。

1980年代,蘇聯擁有戰略火箭軍(蘇聯首創軍種)29.8萬,編為6個火箭集團軍。有發射控制司令部300個。擁有洲際導彈1398枚,戰略作戰飛機1690架。此外還有邊防軍25萬,內務部隊35萬。

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的軍事力量達到了歷史巔峰:颱風級核潛艇,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基洛級常規潛艇,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蘇聯最強大的是陸軍,當之無愧的排世界第一。最高峰時期擁有65000輛坦克和75000輛裝甲車,被譽為“鋼鐵洪流”。到了1988年,蘇聯的軍事力量雖然相比巔峰期有所下降,但還是擁有53000輛主戰坦克、63000輛裝甲車、29000門火炮。常備陸軍人數199萬。

海軍方面,裝備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隻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隻797艘,登陸艦艇187艘,主要輔助船隻269艘。擁有巡航導彈核潛艇44艘(“奧斯卡”級8艘、C-Ⅱ級6艘、C-Ⅰ級9艘、E-II級18艘、Y級3艘);攻擊核潛艇65艘(“阿庫拉”級7艘、“塞拉”級3艘、A級6艘、V-Ⅲ級25艘、V-Ⅱ級7艘、V-Ⅰ級16艘、Y級1艘),此外還有常規潛艇100多艘。

空軍方面,中遠端轟炸機752架,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此外還有運輸機620架、直升機220架。

防空軍擁有各型殲擊截擊機1300架,防空導彈發射架9600部,雷達約7000部,有反彈道導彈發射架100部。

戰略火箭軍擁有洲際導彈1398枚,戰略作戰飛機1690架。

在核彈數量上,蘇聯最高峰時期(1985年)擁有將近45000枚,而美國在最高峰期(1967年)只有約33000枚。

蘇聯人對於力量的追求執著到變態,甚至演變為一種"畸形",軍種齊全、裝備先進已經是常態,所擁有的重型火炮,輕型火炮、戰術攻擊機數量逆天,這些都歸功於蘇聯本身強大軍事工業體系。在巔峰時期,蘇聯一年的軍事工業產品就能滿足一個軍事強國的戰爭需要,但即便到了這種境界,蘇聯也依舊“貪婪”,他們對於核武器的懼怕仍然存在,因此繼續瘋狂地武裝自己。

1930年,蘇聯紅軍只擁有50多萬名現役軍人。到1941 年,蘇聯紅軍已經擴編為300多個師,500多萬現役軍人。

據俄羅斯國防部公佈的資料,蘇德戰爭(1941年6月到1945年5月)期間,軍人死亡910多萬人,受傷1520多萬人,蘇軍總傷亡數達到2400多萬。

二戰末期,蘇聯現役軍人有1200萬人。西方分析家的估算,蘇聯軍隊現役軍人人數在最多時有3000~4000萬人,無疑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

元帥多

蘇聯的元帥軍銜分為“蘇聯大元帥”、“蘇聯元帥”與“蘇聯海軍元帥”、“軍兵種主帥”和“軍兵種元帥”四個等級。整個蘇聯時期,共有116人獲授元帥(主帥)軍銜。

蘇德戰爭前,蘇軍的元帥總共不到10位,包括伏羅希洛夫、布留赫爾、布瓊尼、圖哈切夫斯基、葉戈羅夫、鐵木辛哥、沙波什尼科夫、庫利克等。

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突擊晉升的元帥多達30人。比如,史達林獲授蘇聯大元帥,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戈沃羅夫、羅科索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托爾布欣、梅列茨科夫、貝利亞等則在此期間獲授蘇聯元帥。從數量上看,遠超同期美國晉升的五星上將、英國晉升的元帥,也超過同期德國晉升的元帥。

被輿論詬病的是蘇聯的勳章和獎章。蘇聯堪稱世界第一勳章大國,各行各業都有大量勳章或獎章,如“勞動紅旗”勳章、“鐮刀與斧頭”獎章、“蘇聯英雄”勳章、“農業成果”獎章、“發展鐵路”獎章、“英雄母親”勳章等等。

蘇德戰爭期間,有1.16萬余人蘇聯軍民獲得“蘇聯英雄”勳章,700萬蘇聯軍人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除各種勳章和獎章,蘇聯還頒發很多種與衛國戰爭有關的紀念獎章,和各種勝利日周年紀念獎章。比如,1945年5月和9月的頒發的“對德勝利”紀念章和“對日勝利”紀念章,就分別有1500萬枚和150萬枚之多。

有人說:冷戰蘇聯的強大可以援引歐洲戰略家們的話“如果蘇聯軍隊星期天開始進攻歐洲,星期一就能佔領德國慕尼克,星期三就能佔領法國巴黎,星期五就能佔領西班牙馬德里和希臘雅典,不等美國盟軍從大洋彼岸剛來,歐洲就淪陷在了紅色鐵蹄之下”。

在80年代初期,蘇聯進行了以北約為假想物件的“西方-81”軍事演習,這場軍事演習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演習了,出動了足足五十萬人。在為期8天的軍演中,蘇軍主要演練了導彈遠端精確打擊,裝甲集群突擊,空降兵的傘降和機降,海軍陸戰隊的人員/重裝備突擊上陸等科目。在演習中,僅僅坦克就動用了上萬輛,比當時中國一個國家全部的坦克數量還要多。而且蘇聯軍方要求“要最大限度的接近實戰”,不但動用的是真刀真槍,導調部甚至連演習的結果想定這一環也省略了,而是命令雙方根據戰場形勢臨時判斷進行決策,打到分出勝負為止。一時間,場面之宏大壯觀,讓人歎為觀止。在當時,這股軍事力量足以平推歐洲。

赫魯雪夫時代,蘇聯在坦克數量上已經確立了對西方的絕對優勢,而這個優勢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將繼續擴大。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的國力軍力達到頂峰,大量先進坦克的服役不斷為鋼鐵洪流注入新鮮血液,T-64、T-72、T-80等新銳坦克相繼問世。尤其是1965年服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種三代坦克,在同時期西方還在裝備二代坦克時,T-64無疑是跨時代的武器,其在火力防護機動上碾壓當時西方任何一種坦克,在1979年豹2沒出現前,沒有任何一種西方坦克能與之抗衡。蘇聯視為鎮國重器,嚴格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公開,此時蘇聯已經在坦克的數量和品質上確立了對北約的雙重優勢。

▲T-64是當時最先進的坦克

▲T-72是蘇聯裝甲洪流的中堅

▲T-80代表了冷戰時蘇聯坦克的最高水準

1981年9月4日,蘇聯舉行了代號“西方-81”的軍事演習,這場演習最大的觀眾就是北約各國,大量西方國家受邀圍觀。在這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中,蘇聯陸海空軍聯合出擊,參演總兵力達50萬人,淋漓盡致的演示了蘇聯大縱縱深裝甲集群突擊。西方-81演習了冷戰軍事對抗的巔峰,是蘇聯軍隊鼎盛時期的真實寫照,代表了機械化戰爭時代軍隊建設的最高水準。

看著演習中蘇聯鋼鐵洪流所向披靡的畫面,北約各國被嚇得面如死灰,美國總統雷根說“如果蘇聯在1981年向我們發起進攻,美國將無力抵抗”。按照北約的估計,一旦蘇聯發動戰爭,1個禮拜之內就能佔領整個西歐,然後封鎖英吉利海峽,阻止美國遠征軍登陸。

▲西方-81軍演代表了蘇聯軍力的巔峰

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在爭論著冷戰時期究竟蘇美誰為霸主,從客觀上來評論,論經濟,蘇聯也許未能超越當時的美國;但說軍事與震懾力,至少在20年內,無人能比擬巔峰時期的蘇聯。但是,這場軍備上的較量也讓蘇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隨著冷戰結束的是蘇聯的解體與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