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前蘇聯巔峰時期軍事到底有多強?二戰後唯一能和美國較量的國家!

蘇聯在其存在期間,軍事實力強大,二戰後是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國一爭高下國家,1988年,蘇聯紅軍的總兵力達到513萬(不含安全和內衛部隊)。蘇軍分為5個軍種: 陸軍 、海軍 、空軍 、防空軍 、戰略火箭軍。

1988年,蘇聯軍事實力如下,(人數以1988年為准):

陸軍,人數199萬,分為16個軍區。編為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約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主戰坦克5.3萬輛、裝甲戰鬥車輛6.3萬輛、火炮2.9萬門、地對地飛彈發射架約1570部。

海軍,人數為45.1萬,分為4個艦隊和一個區艦隊。裝備彈道飛彈潛艇79艘,巡航飛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隻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隻797艘,登陸艦艇187艘,

主要輔助船隻269艘。

空軍,人數為45.3萬,遠端航空兵約10萬人,編為5個集團軍,裝備中遠程轟炸機752架;方面軍航空兵約31.5萬人,編入12個軍區和駐東歐四國蘇軍集群的空軍序列,裝備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

防空軍,人數為63.5萬,編入5個防空區和10個軍區的防空軍序列。擁有各型殲擊截擊機1300架,防空飛彈發射架9600部,雷達約7000部,有反彈道飛彈發射架100部。

戰略火箭軍,人數29.8萬,編為6個火箭集團軍,

有發射控制司令部300個。擁有洲際飛彈1398枚,戰略作戰飛機1690架。戰略火箭軍掌握著令人生畏蘇聯核武器庫,是蘇聯的戰略部隊。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到1949年8月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蘇聯終於打破了美國對核子武器的壟斷,1953年8月12日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這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蘇聯在戰略上的不利形勢,這期間,蘇聯還仿照美國的B-29轟炸機,研製生產了Tu-4轟炸機,

其後,還研製了最大時速達1000公里的Tu-16噴射轟炸機,以取代Tu-4,蘇聯當時所面對的核威脅,主要來自於美國的戰略空軍,但是,這一階段,蘇聯的核子武器與美國相比仍然處於劣勢,為改變這一局面,蘇聯人已暗下決心,要與美國霸權者進行一場殊死的較量,因此,一場更大規模的核軍備競賽也開始了。

從70年代初到80年代,蘇聯的戰略核力量開始在穩定數量的前題下著重提高品質,70年代初蘇聯戰略核力量在達到同美國的大體均勢後,仍然保持著增長的勢頭,洲際彈道飛彈總數,到1975年達到1618枚,核彈頭、彈道飛彈潛艇的數量,在70年代均有十分驚人的增長,從1970~1980年,蘇聯的戰略核潛武力力量也有很大的增長,1970年,蘇聯海軍擁有25艘彈道飛彈核潛艇,

配備飛彈不足300枚,到1980年,彈道飛彈核潛艇約增加到65艘,配備約950飛彈,1980年建造的颱風級核潛艇,排水量為25000噸,艇長170米、寬25米、載有20枚射程為8000公里的SS-N-20潛射彈道飛彈,比美國三叉戟核潛艇大兩倍,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子潛艇。

戰略空軍力量也呈現出適度增長的趨勢,到1980年代擁有長程轟炸機180架,另有75架Tu-22M逆火式轟炸機,這種飛機如果在北極基地中間停留並加油,可擁有攻擊美國本土的航程,在整個70年代,蘇聯戰略核力量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突破:一是蘇聯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的精度有了顯著提高,二是60年代後期決定發展的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在這個時期研製成功,正是這兩個重要原因,使蘇聯核武力第一次具備了對硬性目標的攻擊能力,使美國包括加固的地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和重要的指揮、管制、通訊設施,處於蘇聯的有效核子攻擊威脅之下,70年代,蘇聯的戰略核武器,不僅在數量上繼續保持增長,更重要的是武器的品質有了長足的進步,到80年代初,蘇聯僅在幾個技術領域落後於美國。

進行80年代後,蘇聯已著手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攻防兼備的核子戰略力量,80年代後,美國雷根政府實行重整軍備的方針,並實施戰略防禦計畫,蘇聯為保住自己與美國戰略核力量的大體均勢,也極力推進戰略攻擊核力量和戰略防禦系統的現代化,開始了建立攻防兼備型核力量時期,僅管美蘇銷毀陸基中程核子飛彈即將完成,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接近簽署,但這並未影響蘇聯推進核力量現代化的勢頭。

在戰略攻擊核力量建設方面,自80年代以來,蘇聯繼續換裝第4代改進型洲際彈道飛彈,研製成功並部署了SS-24、SS-25兩種第五代洲際彈道飛彈,這兩種飛彈均為三級固體推進劑,可機動部署與發射,SS-24飛彈可配備10個10萬噸級的核彈頭,射程10000公里,命中精度達190米,已部署SS-24約60枚,SS-25飛彈射程為10500公里,已部署350枚,第五代洲際彈道飛彈的部署,使蘇聯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靈活反應能力大為提高,此外,蘇聯也在研製3種新型洲際彈道飛彈,其中,SS-3的後繼型SS-X-26,於1986年12月成功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其精度和投擲重量均有所提高,另外新的SS-27型洲際彈道飛彈也將裝備部隊,品質已達到或超過美國的飛彈。

到1980年代擁有長程轟炸機180架,另有75架Tu-22M逆火式轟炸機,這種飛機如果在北極基地中間停留並加油,可擁有攻擊美國本土的航程,在整個70年代,蘇聯戰略核力量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突破:一是蘇聯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的精度有了顯著提高,二是60年代後期決定發展的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在這個時期研製成功,正是這兩個重要原因,使蘇聯核武力第一次具備了對硬性目標的攻擊能力,使美國包括加固的地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和重要的指揮、管制、通訊設施,處於蘇聯的有效核子攻擊威脅之下,70年代,蘇聯的戰略核武器,不僅在數量上繼續保持增長,更重要的是武器的品質有了長足的進步,到80年代初,蘇聯僅在幾個技術領域落後於美國。

進行80年代後,蘇聯已著手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攻防兼備的核子戰略力量,80年代後,美國雷根政府實行重整軍備的方針,並實施戰略防禦計畫,蘇聯為保住自己與美國戰略核力量的大體均勢,也極力推進戰略攻擊核力量和戰略防禦系統的現代化,開始了建立攻防兼備型核力量時期,僅管美蘇銷毀陸基中程核子飛彈即將完成,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接近簽署,但這並未影響蘇聯推進核力量現代化的勢頭。

在戰略攻擊核力量建設方面,自80年代以來,蘇聯繼續換裝第4代改進型洲際彈道飛彈,研製成功並部署了SS-24、SS-25兩種第五代洲際彈道飛彈,這兩種飛彈均為三級固體推進劑,可機動部署與發射,SS-24飛彈可配備10個10萬噸級的核彈頭,射程10000公里,命中精度達190米,已部署SS-24約60枚,SS-25飛彈射程為10500公里,已部署350枚,第五代洲際彈道飛彈的部署,使蘇聯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靈活反應能力大為提高,此外,蘇聯也在研製3種新型洲際彈道飛彈,其中,SS-3的後繼型SS-X-26,於1986年12月成功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其精度和投擲重量均有所提高,另外新的SS-27型洲際彈道飛彈也將裝備部隊,品質已達到或超過美國的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