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說話不清楚,聽力問題最容易被忽略

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孩子五六歲了,甚至已經入學了,還是說話不清楚,又找不到原因,通過語音檢查才發現是聽力的問題,聽力損失一般在50分貝以下,40分貝左右,而這之前,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聽力有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

聽力損失導致語音障礙,表現為發音含糊不清、發音不准等現象是比較常見的。實際上對於重度或極重度聽力障礙患者來說,如果聽力損失完全影響了兒童語言發育過程,由於基本聽不到聲音,孩子是基本不能學會說話的,而如果是中輕度聽力障礙,由於聽不清也會說不清。

好了,進入正題,聽力損失在26~40分貝以及41~50分貝,我們分別稱為輕度聽力障礙和中度聽力障礙,實際上幼兒如果發生了中輕度聽力障礙,幼兒同樣可以聽到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聲音,會對聲音做出反應,家長根本無從知曉孩子聽到的聲音和我們聽到的有什麼區別,

除非進行精確的檢查,但一旦開始學說話,他說出話實際上也是對他聽到的聲音的驗證,當然造成構音障礙的原因有很多,要分辨是否是聽力問題導致的發音不准就沒那麼容易了,語音測試和檢查是一種科學實用的方法,因為導致構音障礙的原因不同,具體的發音情況也會有差異,當然這需要專業的主意病理學知識和實踐經驗才能保證檢測的準確性,並通過具體情況制定矯正方案,
進行語音訓練,得到正確的發音。

因此,很多家長根本想不到孩子說話的問題是聽力損失引起的,以為只要能聽到聲音,並且能聽懂別人說話的意思,就認為孩子的聽力是沒問題的,從而把孩子說話的問題聯想到別的原因上,卻得到不結果。

在此給眾家長提個醒,如果孩子說話不清楚,又找不到其他原因,聽力損失是一個可能性,不妨聯繫我們測一下音,有必要可以進行一下更深入的語音檢查,確定是否確實是這個原因引起的,以便助聽或直接進行語言訓練得到正常的發音,對於聽力損失較小的情況,根據具體情況有時可能不需要助聽就可以通過語言訓練得到正確的發音,而大部分聽障患者在助聽後也需要進行語音訓練才能得到正確的發音。

科普:為什麼聽力損失會導致說話不清楚?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到聽覺系統在學說話過程中的作用。發音首先是通過大腦下達指令、呼吸系統提供動力引起聲帶振動、再通過舌、齶、咽等部位對發出的聲音進行調節發出複雜多變的語音,而想要判斷自己的發音是否正確,那就要通過對比自己發出的聲音和聽到的別人發出的聲音,對於開始學說話的幼兒來說,聽不到自然無從對比,聽不清別人的正確的語音,所對比的就會是聽不清楚的聲音,自然就會說不清楚。

舉個例子,戴耳機聽歌的時候很多人說話聲音會不經意地變大,這就是因為在耳機中噪音的影響下,要放大自己的聲音,才感覺自己聽到的自己說話聲音的音量是正常的,實際上在別人聽來卻比正常聲音大了很多。因此,不僅僅是兒童在學說話的過程中發生聽力損失會導致發音的問題,即使語言發育完成以後,長期處在聽力損失的情況下,也可能導致原本準確的發音動作變得不再準確。

對於開始學說話的幼兒來說,聽不到自然無從對比,聽不清別人的正確的語音,所對比的就會是聽不清楚的聲音,自然就會說不清楚。

舉個例子,戴耳機聽歌的時候很多人說話聲音會不經意地變大,這就是因為在耳機中噪音的影響下,要放大自己的聲音,才感覺自己聽到的自己說話聲音的音量是正常的,實際上在別人聽來卻比正常聲音大了很多。因此,不僅僅是兒童在學說話的過程中發生聽力損失會導致發音的問題,即使語言發育完成以後,長期處在聽力損失的情況下,也可能導致原本準確的發音動作變得不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