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佛系家長:不補課,不曬娃,不催孩子寫作業!

作者:家長學習通,菠菜老師

朋友圈剛剛送走了“中年油膩大叔”,最近又被“佛系”霸屏。

其實,所謂“佛系”就是一種看淡一切、泰然處之的生活方式,以平靜的心態笑看人生起伏、追求“愛與和諧”,

一切隨緣。

佛系老師

學不學隨你們,學多少看造化,反正又不是人人都能上清華,何必苦苦逼學生呢?

佛系員工

本本分分上班,安安靜靜下班,績效不達標無所謂,不爭不搶,升職加薪都隨緣。

佛系顧客

買衣服從不麻煩導購,看中就買,不管材質,

不管品質,能穿就行。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一種調侃,現在生活壓力很大,如果沒有這樣一點“佛心”,恐怕會活得很累。

可說起累,怎麼能少得了我們這波身為父母的人啊,每天都圍著孩子和家庭轉,有操不完的心。比如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成績下降了要不要補課;降溫了,穿這麼少會不會生病等等。

如果我們家長用“佛系理念”來教育孩子,那會怎麼樣呢?

01

不催孩子寫作業

“不寫作業,

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這是家長群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也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每次放學一回家,書包一扔就跑去看電視或者晚手機了,別說寫作業了,書連碰都不會碰一下。做家長的怎麼能坐視不管呢,於是就想法設法逼孩子寫作業,威逼利誘都用上了,比如把作業寫完了,週末帶你出去玩,或者直接吼叫威脅,今天不寫完不准吃晚飯。

可是孩子磨蹭的毛病沒改掉,

反而還變本加厲,獎勵一次比一次豐厚,吼叫的聲音也要一次比一次大,等作業寫完,早已身心俱疲,比孩子寫作業還要累。

而佛系家長就不一樣,他們能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畢竟以後能出人頭地的沒有幾個,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人,

過著平凡的生活,既然這樣,那還不如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值得一提的是,佛系家長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更傾向于順其自然,他們尊重孩子的天性,希望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成長環境。在這個崇尚“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今天,可謂是一股清流。

02

不比較孩子

中國家長最大的愛好,就是比較孩子,從生活中比到朋友圈曬娃。

懷孕時比雙頂徑的大小,比B超的體重是多少;生下來後比誰的小孩長牙快,

比誰的孩子最高;上學了,開始比會背幾首古詩,學習成績怎麼樣,有什麼才藝絕活…比完了,贏了如釋重負,輸了各種焦慮。

這些家長往往活得非常累,為了讓孩子變成他們心裡的樣子,就會拼命地讓孩子學學學。不過可惜的是,長期被壓抑的孩子,叛逆期會加倍叛逆,到那時親子矛盾就會被激化。

佛系家長也比孩子,不過他們會拿孩子跟大部分人比,只要孩子不是最後一名就夠了,而不是只和第一名比成績,跟學畫畫的比畫畫。

也許你會覺得這種想法太消極,“人往高處走”固然值得敬佩,但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爬上珠穆朗瑪峰才是成功啊。

因為佛系家長更多是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只要盡力了,即使不是第一名,也要坦然接受,不強求,不埋怨。畢竟,孩子也沒拿我們跟馬雲比存款。

03

不報班

孩子平時學習任務就已經很重了,放假了也沒得休息,很多父母都提前一個月就預約好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孩子每天都周旋在去補習班的路上。

前段時間有新聞說,河北邯鄲10歲女孩報了8個輔導班,這什麼概念,就是說如果每節課1個半小時的話,光是上課時間就要12個小時!

佛系家長也愛給孩子報班,不過孩子喜歡就去學,不喜歡就結束,因為他們相信多學一門興趣就多一扇窗,至於“特長加分”、“以此謀生”那些過於長遠,有當然最好,但是沒有也沒關係,本來當初也是因為興趣開始的。

總的來說就是,學好特長是緣,學不好特長是命,沒必要上綱上線,讓孩子備受煎熬,也讓自己喘不過氣來。

陶侃歸調侃,“佛系家長”身上,確實有地方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比如適當放手,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凡事都追求最好,也要多多觀察孩子內心的想法。

“身在塵世”的我們,如果現在還不能真正放鬆、放手,菠菜老師建議大家,多帶孩子走出去,多參加參加戶外運動,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瞭解他們,陪他們一起成長。

佛系家長也比孩子,不過他們會拿孩子跟大部分人比,只要孩子不是最後一名就夠了,而不是只和第一名比成績,跟學畫畫的比畫畫。

也許你會覺得這種想法太消極,“人往高處走”固然值得敬佩,但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爬上珠穆朗瑪峰才是成功啊。

因為佛系家長更多是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只要盡力了,即使不是第一名,也要坦然接受,不強求,不埋怨。畢竟,孩子也沒拿我們跟馬雲比存款。

03

不報班

孩子平時學習任務就已經很重了,放假了也沒得休息,很多父母都提前一個月就預約好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孩子每天都周旋在去補習班的路上。

前段時間有新聞說,河北邯鄲10歲女孩報了8個輔導班,這什麼概念,就是說如果每節課1個半小時的話,光是上課時間就要12個小時!

佛系家長也愛給孩子報班,不過孩子喜歡就去學,不喜歡就結束,因為他們相信多學一門興趣就多一扇窗,至於“特長加分”、“以此謀生”那些過於長遠,有當然最好,但是沒有也沒關係,本來當初也是因為興趣開始的。

總的來說就是,學好特長是緣,學不好特長是命,沒必要上綱上線,讓孩子備受煎熬,也讓自己喘不過氣來。

陶侃歸調侃,“佛系家長”身上,確實有地方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比如適當放手,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凡事都追求最好,也要多多觀察孩子內心的想法。

“身在塵世”的我們,如果現在還不能真正放鬆、放手,菠菜老師建議大家,多帶孩子走出去,多參加參加戶外運動,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瞭解他們,陪他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