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們還需要多少張純如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說實話這部紀錄片製作並不精細,但在今天,還有幾個小時就要結束時,定會讓你想說點什麼。

張純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國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祖籍江蘇淮安。

1997年出版英文歷史著作《南京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聞名。《南京大屠殺》在一個月內就打入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被評為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

為了撰寫《南京暴行》,純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資料,以及從未出版的日記、筆記、信函、政府報告的原始材料,

她甚至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也通過書信聯繫日本的二戰老兵。

在“火爐”南京,她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衛星曾幫助張純如收集了大量的史實資料。他回憶說,1995年7月,張純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時才27歲,由於氣候不適應,經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點也不耽誤。當時南京的天氣很熱,她不顧自己的身體,

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國內資料上,每天工作時間有10小時以上。”

當時擔任純如翻譯的楊夏鳴副教授回憶說:“她的中文水準一般,不能讀懂中文資料,所以我要逐字逐句為她翻譯。她很認真,更十分嚴謹,

常常用美國材料與中文材料核對事實。她聽不大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方言,但她全錄下來了。她這個人通常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有時真覺得她有些偏執。”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張純如最大的收穫便是使中國人民找到了“中國的辛德勒”——約翰·拉貝先生,找到了拉貝詳細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日記。

今天,詳細記錄了五百多起慘案的《拉貝日記》已經被翻譯成中、英、日等多種文字,

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國家的檔案館裡,成為歷史的見證。

曾經幸福的一家人

張純如所從事的事業在美國,在西方世界,都是一項孤獨者的工作。她接觸到的是血淋淋的史實,在《南京大屠殺》一書的寫作過程中,張純如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髮掉落。

由於她又開始準備寫美國二戰被俘軍人在菲律賓受日軍虐待的歷史,接觸到的殘酷史實又一次觸發她的病痛,引發了她的憂鬱病症,而且張純如還患有偏頭痛,這是憂鬱症的表徵,巨大的病痛揪割著她,她的憂鬱症不斷加深。

2003年7月張純如在為她的第四本書進行研究旅行時,曾因精神崩潰而住進醫院。

2004年11月9日,在美國加州蓋洛斯的車用手槍自殺身亡。

紀錄片拍攝為紀念張純如,也為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第無數次落下了定錘之音。

心中千情百緒,我們到底還需要多少張純如才能讓世人認清現實?

紀錄片拍攝為紀念張純如,也為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第無數次落下了定錘之音。

心中千情百緒,我們到底還需要多少張純如才能讓世人認清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