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預包裝食品消費常識系列之食品標籤的現狀

你是否經常遇到

買回來的“純牛奶”

飲用時發現是乳飲料製品

高高興興買的“醬牛肉”

原來只是“素麵筋”

或者超市挑選了“高鈣”產品

卻不瞭解鈣的含量到底有多高

生活中你是不是被這樣的

大大小小的問題所困惑著

而這些大多是由於誤讀食品包裝造成的

精美的包裝和有趣的食品名稱

往往導致人們對於食品的誤讀

使得人們的消費行為和原來的購物願望

大相徑庭甚或背道而馳

有項資料顯示

在我國有近一半消費者選擇食品時

從不關注食品的標籤內容

而另一半中有40%的消費者

表示看不懂食品標籤或缺乏理性認識

想想你是不是也在這90%的人當中呢

食品標籤是食品的“身份證”

隨著預包裝食品的消費量不斷增加

看懂食品的標籤對於平衡膳食

有著很大的作用

在美國

9歲左右的孩子就學會了

而在日本

食品衛生教育從小就開始

一些女性專門參加家政培訓班

學習食品安全和營養方面的知識

而他們所作的一切

都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其實,消費者的態度

往往決定著消費品的品質程度

食品生產者從來都是“投其所好”

你喜歡什麼,我就生產什麼

從不過問對與錯

關心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時

生產者就會根據消費者的這一喜好

生產出適合消費者的營養健康的產品

早年間反式脂肪的標注

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道理

由於人們追求反式脂肪含量低的食品

迫使食品企業放棄反式脂肪

轉而生產更為健康的營養的食品

在我國

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

往往缺乏專業知識和判斷力

買錯食品

不是一件小事

它不僅僅損失的是我們的錢包

還有我們及家人的健康和安全

上一篇:你肚子痛,或許是因為貪吃了柿子

往期熱文推薦:

讓食品安全走進學校,讓孩子吃上健康放心的食品

食安快線最新版本上線嘍

保質期過了 是否可以繼續使用

關注食品安全,生活因你而美麗

(詳情請下載“食安快線”APP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