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冬至已至,春天還會遠嗎?

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寫到: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其實這句話,用在冬至才是更為恰當的。

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

春生冬至時”,冬至節,春之先聲也。

冬至是陰氣最為嚴重的時候,卻也是陽氣慢慢開始變強的節奏,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也是古人相信否極泰來,絕地重生的不朽精神。所以,冬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

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冬至過後數九九

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並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

冬至開始“進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

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大如年

古人認為,冬至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

在商朝、周朝、秦朝,曾把冬至這天設為“歲首”,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漢朝開始定為節日“冬節”。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相差無幾。

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雲:"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分三候

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吃湯圓還是水餃?

在南方,冬至時節吃的是湯圓

"家家掏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從古詩詞中很容易發現,南方冬至吃湯圓的習俗是在古代就有的,每當冬至將至,各大超市都會事先將各類品牌的速凍湯圓擺放出來,更有廠家將煮好的湯圓免費給消費者試吃。

被認為是全國最懂得吃的廣東人則把冬至稱之為冬節。而且在當地還有吃完湯圓就算大了一歲的說法。

在北方,冬至時節吃的是餃子

冬至時節就以餛飩和餃子為主,北京有句老話“冬至餛飩夏至面”。而"好吃不過餃子"在北方人看來,冬至吃餃子跟餛飩再好不過。

同樣的在各大超市冷櫃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速凍餃子,而餛飩在不同地方叫法也有區別的,相信你絕對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在廣東餛飩普遍被稱為雲吞;湖北則叫它包面;江西稱之為清揚,四川叫抄手。

在河南冬至吃餃子被叫做“捏凍耳朵”,是為了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不會把耳朵凍掉。

冬至就要吟詩作詞

《小至》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詩中寫的是冬至前後的時令變化,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山上梅花沖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孕育著春天的美好景象,既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情趣,又讓人浮想聯翩。

《冬至》

左河水

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

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

冬季給人們的印象是草木凋零,萬木枯敗,冰天雪地,天陰地凍之狀,但詩人卻抓住兩個奇特之況,突出了冬至節氣的關鍵性特點。一是,陰氣強盛而止,陽氣初生,一陽而來;二是,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鬥寒傲霜雪綻放。使人對冬至節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此詩也具有更多的記憶。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多年來作客他鄉,生活窮困,人也漸漸老了,每到冬至非常思念家鄉親人。可是,只能在雪後拄著杖藜面對山溝,想起帶著鳴響的佩玉上朝散後離開皇宮的往事來。每到此時,心裡感傷無限,十分迷茫。從而表達了詩人對仕途挫折和流離他鄉的傷感與迷茫之情。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此詩描寫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鄲驛舍的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詩語言質樸無華而韻味含蓄,構思精巧別致,運用想像等手法,表現出淡淡的思鄉之愁以及濃濃的懷親之意。

而且在當地還有吃完湯圓就算大了一歲的說法。

在北方,冬至時節吃的是餃子

冬至時節就以餛飩和餃子為主,北京有句老話“冬至餛飩夏至面”。而"好吃不過餃子"在北方人看來,冬至吃餃子跟餛飩再好不過。

同樣的在各大超市冷櫃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速凍餃子,而餛飩在不同地方叫法也有區別的,相信你絕對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在廣東餛飩普遍被稱為雲吞;湖北則叫它包面;江西稱之為清揚,四川叫抄手。

在河南冬至吃餃子被叫做“捏凍耳朵”,是為了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不會把耳朵凍掉。

冬至就要吟詩作詞

《小至》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詩中寫的是冬至前後的時令變化,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山上梅花沖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孕育著春天的美好景象,既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情趣,又讓人浮想聯翩。

《冬至》

左河水

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

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

冬季給人們的印象是草木凋零,萬木枯敗,冰天雪地,天陰地凍之狀,但詩人卻抓住兩個奇特之況,突出了冬至節氣的關鍵性特點。一是,陰氣強盛而止,陽氣初生,一陽而來;二是,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鬥寒傲霜雪綻放。使人對冬至節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此詩也具有更多的記憶。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多年來作客他鄉,生活窮困,人也漸漸老了,每到冬至非常思念家鄉親人。可是,只能在雪後拄著杖藜面對山溝,想起帶著鳴響的佩玉上朝散後離開皇宮的往事來。每到此時,心裡感傷無限,十分迷茫。從而表達了詩人對仕途挫折和流離他鄉的傷感與迷茫之情。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此詩描寫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鄲驛舍的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詩語言質樸無華而韻味含蓄,構思精巧別致,運用想像等手法,表現出淡淡的思鄉之愁以及濃濃的懷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