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9%的中國家庭都在做的資產配置,這些理財誤區一定不能碰!

"人到中年,半局人生,如履薄冰。"這句話再次被印證。

2017年12月10號中興通訊42歲老程式猿跳樓身亡,評論眾說紛紜,企業表現的資本家冷血本性令人苛責,也讓我們不得不正視"中年焦慮"這個殘酷事實。

需要警醒的是: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衰落的時候,不能把工作當成你的唯一。

賺錢之外,更重要的是學會建立財富思維。而可怕的是,現在大多數中國家庭有的不理財,甚至有的在做錯誤的資產配置。

正所謂:理財少走彎路比走捷徑重要得多。

那麼中國家庭有哪些理財誤區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呢?應該如何正確做資產配置呢?

誤區一:不欠債不貸款就是家庭財產最好的狀態

很多人覺得,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普通家庭只要存錢就行了。當然,存款是配置資產對沖焦慮感的辦法之一,但是要富,絕對不能只靠存款。

當代金融體系下,負債也意味著財富能力,是控制和調動的金融資源的體現,如果拿去做投資,

能產生更龐大的收益。當然,這裡不是讓人沒事去貸款,而是轉變財富觀念,

就像過去三十年,第一批富起來的有錢人,所持的觀點是:少生孩子多買房。

這五年,房產價格上漲超過50%,如果家裡資產主要是房產,財富漲個50%,當初都是全款買房的嗎?當然不可能。

大多是貸款買的房,隨著房價上漲,家庭財富也在增長。

誤區二:自認為是股神的家庭

一種典型的"自殺式"資產配置就是:買基金的少,買債券的少,除了房產,就是股票。中國很多家庭,要麼不投資股票,要麼所有的錢都拿去買股票。

可以說,這種方式不是理財而是賭博。

股票是高風險高回報的產品,一定要學會資金分散投資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股民有"眾生相",千萬不要抱著賭徒的心態。之前就有報導稱,醫院心理科股民出現高峰,更有的導致抑鬱症復發,所以炒股一定要有危機意識,科學投資,不然一旦股市波動損失慘重,對家庭是沉重的打擊。

建議:炒股中"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已經是老生常談,散戶一定要學會做股票投資組合,最好建長短線兩個帳戶。短線帳戶操作每日金股,長線帳戶絕不做短,嚴格執行止盈止損紀律。靈活調整其中的比例,分散市場風險。

誤區三:盲目輕信高收益理財產品

很多家庭搞不清風險與收益的關係,還輕信"收益高、風險低的理財產品",如果有人宣傳這種產品一定要提高警惕。

比如前段時間,浙江杭州的"快遞櫃投資"詐騙事件,號稱投資5萬元買快遞櫃,每個月返現1500元,年化收益超過15%,投資之後,錢大多收不回來了,屬於非法集資範疇。不少老年人受害,更有一位老奶奶和她女兒共被騙了300w投資,最後全打水漂。

這樣的事件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不僅自己不輕信這類產品,更要向家人,尤其是老年人普及理財知識,預防這類事件的發生。

建議:收益有多高,風險就有多大。自己要提高金融知識儲備,培養風險甄別能力。最重要的是,現在很多投資理財的騙局紛紛盯上了老年人,利用高利息回報為誘餌,把老年人一生積蓄的養老錢以理財的名義收入囊中,一定要多老關注家裡的老年人,普及相關知識,避免家庭悲劇的發生。

什麼樣的家庭資產配置才是合理的呢?下圖是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家庭理財的前提是"有財可理",所以月光族一定要控制消費,強制儲蓄,合理把握風險收益比,然後根據著名的4321定律:40%投資+30%生活開銷+20%儲蓄備用+10%保險。

按如圖所示的四個帳戶把家庭資產按比例劃分,堅持低風險與高風險相結合,合理的資產配置能夠有效的分散風險,以達到資產配置的平衡。

這是如今公認的最科學、穩健的家庭資產分配方式了。

如果有人宣傳這種產品一定要提高警惕。

比如前段時間,浙江杭州的"快遞櫃投資"詐騙事件,號稱投資5萬元買快遞櫃,每個月返現1500元,年化收益超過15%,投資之後,錢大多收不回來了,屬於非法集資範疇。不少老年人受害,更有一位老奶奶和她女兒共被騙了300w投資,最後全打水漂。

這樣的事件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不僅自己不輕信這類產品,更要向家人,尤其是老年人普及理財知識,預防這類事件的發生。

建議:收益有多高,風險就有多大。自己要提高金融知識儲備,培養風險甄別能力。最重要的是,現在很多投資理財的騙局紛紛盯上了老年人,利用高利息回報為誘餌,把老年人一生積蓄的養老錢以理財的名義收入囊中,一定要多老關注家裡的老年人,普及相關知識,避免家庭悲劇的發生。

什麼樣的家庭資產配置才是合理的呢?下圖是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家庭理財的前提是"有財可理",所以月光族一定要控制消費,強制儲蓄,合理把握風險收益比,然後根據著名的4321定律:40%投資+30%生活開銷+20%儲蓄備用+10%保險。

按如圖所示的四個帳戶把家庭資產按比例劃分,堅持低風險與高風險相結合,合理的資產配置能夠有效的分散風險,以達到資產配置的平衡。

這是如今公認的最科學、穩健的家庭資產分配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