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到這件禦書文房精品

筆掭,亦稱筆覘,作舐筆之用,為下筆行文描畫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筆之間發生墨色濃淡不均的現象。“筆覘”一詞,最早出現於明代,明後期文房清玩的風氣愈漸興盛,

其間文人競相編書立作,論述文房器物。《考餘事》所錄文房器具共四十五種,筆覘排於第八位,可見筆覘在當時文人心中的地位。《長物志》卷七雲:“筆覘,定窯、龍泉小淺碟俱佳,水晶、琉璃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葉為之者,尤俗。”可知當時的筆掭多為小淺碟、片葉造型,材質有陶瓷、水晶、琉璃與玉石。

清朝康乾盛世,經濟、文化呈現出一派繁榮,清王朝國力之鼎盛在器物富麗精工的製作工藝上可見一斑,

到了乾隆一朝,更是極盡繁複、華美之能事,將清代宮廷藝術推向了一個後代諸位清帝再無法逾越的制高點,這件銅鎏金“牡丹引鳳”紋筆掭傳承至今,正是清代宮廷卓著的造器文明之縮影。

清乾隆 銅鎏金鳳紋筆掭,請賞析:

尺 寸:長11cm;寬7.5cm;高1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拍賣成 交 價:RMB 920,000

筆掭呈橢圓狀,施金厚潤,邊緣浮雕鳳紋,鳳鳥回環婉轉,鳳首飾一朵牡丹,有『牡丹引鳳』的寓意,繁縟精細。內底似有墨蹟斑斑,陸離駁雜。軀幹沿邊緣隨形雕成,尾羽修長,盤繞口沿,尾羽盡處,枝葉自口沿生出,上浮雕牡丹一朵,花立沿上,恰鄰鳳首。內底似有墨蹟斑斑,陸離駁雜,為筆墨浸潤年久之征。外底光素,正中署“乾隆年制”四字篆刻款,款字小而筆劃精工。

鳳鳥回環婉轉,頗有可觀,鑄造、雕飾工藝繁縟精細,翅羽層層疊加,透雕頸部翎羽,立體感強,紋飾線條流暢,其造型之複雜,難以掌握。鳳為鳥中之王,“見則天下大安寧”;牡丹為群花之首,意含繁榮富貴,牡丹引鳳,祥瑞之象。

《史記》言“鳳凰來翔,天下明德”,鳳自古以來便被賦予了祥瑞的涵義。鳳紋自原始社會仰紹文化時期開始,在各個歷史階段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簡單到複雜,

從抽象概括到繁複的過程。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鳳紋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徵。如商周時期,紋極其樸實,線條簡潔,體現了一種粗獷的形式美。清乾隆時期,宮廷器物多精雕細鏤,寫實風格濃郁,富麗堂皇。

本件筆掭取材精銅,雕以繁複紋飾,又施以鎏金,可謂一掃明人舊跡,為推陳出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