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炒房客要離場?以前買到是賺到,現在賣了才是賺到!

什麼是房子?你隨便找個人問這個問題,他可能會覺得你有病:房子就是錢啊!我要是有幾套房,

就不上班了!

問題是,房子這個“錢”,並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如果把房子看做投資品,看做炒作的工具,那麼只有把房子賣出之後的所得,才真正稱得上是“錢”。

之前筆者就撰文強調:目前的房市已經是魚尾了,有利可圖,卻已經十分微薄;而且魚尾肉薄刺多,稍有不慎就會被卡住。如果現在還貪戀魚尾的蠅頭小利,那麼未來很可能讓投資者把魚身都吐出來。

事實上,這個預期已經成為現實。

據報導,北京某炒房客在當時還是價格窪地的燕郊買下若干房產,今年3月,他的房產總價在1500萬,然而,調控一輪一輪加碼,他錯失了一次又一次機會,直到現在,所持房價價格縮水至900萬——這還只是報價,如果真正交易,可能還有200萬的縮水。

無獨有偶,上海某投機客一個月前還往樓市裡面沖,買了浦東的房子;果然,一個月房價就變化了10%,只不過不是他期望的上漲,而是下跌了10%。

很多炒房客都喟歎,早賣幾個月,能多賺上百萬;如今是想賣賣不掉,硬生生的從炒房客變成招租公;然而房租相對於動輒2~3萬的月供,杯水車薪;守著千萬資產卻天天焦慮與月供,真不知道當年囤房究竟為了啥。

很多人都覺得,這只是個案,但去查一查房價走勢就知道了;很多人用單價做比較,講即便房價跌一半,也比上漲之前要貴,買不起房就是買不起。問題在於,當我們說房產投資收益,你卻在從消費的角度去考慮買房的事情,風馬牛不相及啊!房價再低,賣的時候比買的時候貴,那就是盈利;房價再高,賣的時候不如買的時候貴,那就是虧損。投資重點考察的是收益,

而不是陷入了單價陷阱。

那麼未來房價走勢還有沒有機會呢?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確實有回暖跡象,同比增速回升至5.3%;但是,我們要知道,地產銷量增速源於基數較低,同時真正要買房的門檻也再提高。看看南京前陣子“瘋搶”的房產就知道,幾乎要求是全款了;無疑這提高了投資房產的門檻,

也增加了投資房產的前提投入。而當前樓市調控仍在加碼,住建部等三部委召開會議強調地產調控“不放鬆”,奠定了未來樓市的基調至少是平穩。這就意味著房產的增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甚至不如去買理財利潤更大。

資金方面,去杠杆還在繼續,央行和銀監會則繼續發佈現金貸整治方案,房貸實際利率最高上浮40%,平均在5.36%。這一切都意味著地產銷量反彈不過是個案;在住房改革長效機制提上日程之後,炒房客未來還有多少機會呢?他們的機會恐怕就是在當下及時止損,抓緊機會重新配置資產;否則不但收益難求,未來還可能承受更大的資金壓力。

炒房客未來還有多少機會呢?他們的機會恐怕就是在當下及時止損,抓緊機會重新配置資產;否則不但收益難求,未來還可能承受更大的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