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天營業5小時,養活500萬廈門人的老店,居然在菜市場裡開了40年

這大概是我見過的環境最差的店了,沒有之一,開在鬧哄哄的菜市場豬肉攤後面,陰冷潮濕、嘈雜的環境,說是店,不如說是小攤,黑乎乎的牆面,兩個煤爐燃燒著,連呼入肺裡的都不知道是多少種菜的氣味混合體

但就是這家店卻承載了500萬廈門人最美好的記憶不早起根本就吃不到,且天天排隊,每天只營業不到5小時,5塊錢一碗,一開就是40年。

它就是陳星仔飲食店。

一碗麵糊,見證了廈門人最美好的記憶

從古城西路到八市這一公里內,這是過去的40年時間裡,陳星仔每天要走的路。

而他要做的只是一碗廈門最典型的麵糊而已,說是麵糊,其實說是麵線湯更確切,老味道的廈門小吃,從很久以前吃到現在都不膩。

陳星仔的麵糊裡,麵線根根分明,湯底濃而不膩,它見證了廈門40年的歷程和老一輩人的美好回憶。

做餐飲都很辛苦,陳星仔也一樣。他的一天是從每天淩晨4點開始的,起床開始準備這一天早上需要的食材。

煤爐點上火,加入10多種食材和配料,開始熬制鹵料,陳星仔的鹵料都是每天新鮮現鹵的。緊接著他要開始今天一天的重頭戲了,

清洗豬大腸和各種內臟。

這是個繁雜的過程,清洗不乾淨,就會有很大的腥味。而且只能用冷水清洗,夏天還好,但冬天時候,刺骨的冷能讓陳星仔的手凍得毫無知覺。

但來過陳星仔店裡的人都知道,鹵大腸是他的招牌菜,鹹香有嚼勁,

還有鹵魴魚,肉質緊實細嫩,這些食材都是陳星仔親自挑選和鹵制的,所以他必須親自做才能放心。

還有標配的油條,都是市場唯一一家攤位現炸的,新鮮美味。

6點半左右,陳星仔打開店門,門口已經有等待的熟客,打了招呼之後,陳星仔為他們打上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麵糊,一天的生意就開始了。

濃郁香馥的濃稠湯底,卻絲毫不膩,絲絲分明的麵線,口感爽滑,看著顧客吃得連湯底都不剩,陳星仔覺得所有的勞累都值得了。

忙碌的時候,陳星仔就像一隻陀螺一樣,在小店裡團團轉,收銀時也從來不點數,直接就放進口袋。

很快3個桌子就坐滿了人,來得晚的顧客,沒地方坐,只能在攤邊蹲著吃,將近11點時,陳星仔的麵糊就賣完了。

有些顧客排隊等了一個多小時,也沒能吃上,就對陳星仔抱怨,“明明生意那麼好,幹嘛才開這幾個小時店。”

陳星仔也很無奈,只能對他們抱歉了。

因為接下來的時間,陳星仔就要為第二天的早餐準備食材,以及麵糊最重要的湯底了。

豬大骨和扇骨各半,為了做一份好湯底,陳星仔需要前一天的中網速12點開始熬制,一直到晚上8點,知道顏色變成乳白色,且沒有一點油膩的感覺才行。

熬制的時間內,陳星仔除了要注意湯底不粘鍋之外,還要去市場買新鮮的食材回來,就比如魴魚,陳星仔只選野生的。

所以,不是他不願意開的時間再長一點,而是真的沒有時間做更多。

40年如一日,只做良心菜

陳星仔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將近40年的時間,但真正掌管這家店只有31年的時間,因為前幾年的時間裡,陳星仔只是一個勤雜工而已。

17歲時,陳星仔到八市的營平飲食店做幫工,同期來的還有好幾個年輕人,也是每天4點半就起床幹活,那時候條件艱苦,沒有風扇,沒有空調,夏天一熱就汗流浹背,冬天一冷就全身哆嗦。

最後留下來的只有陳星仔一個人。

然而陳星仔依舊是打雜的,但他也硬氣,從早到晚的洗大腸,做了5年的勤雜工,絲毫沒有怨言,他想證明給師傅看,他有這樣的毅力去做事。

終於5年後,兩位師傅點頭同意,開始毫無保留地教他做麵糊和鹹粥。

雖然是傳統小吃,但這裡面的門道也有很多。一開始陳星仔做的麵糊味道不好,也經常挨駡,但是他都堅持了下來。

後來他越做越好,終於得到了師傅們的認可,1986年時,師傅們年紀也大了,就把店交給了陳星仔。

麵糊是廈門的特色早餐,也是最普遍的小吃,味道不好,食材不新鮮都會影響口感。陳星仔一直都牢記著師傅們的教誨:做餐飲最重要的是良心。

所以他所有的食材,從來都是親自挑選,親自用手洗。

師傅傳下來的手藝,能夠保證陳星仔的店每天都有人來吃,但陳星仔並沒有就此固守,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美食店產生,這種存在巷子裡的小店,如果不能增加新菜品,讓老顧客時常感覺到心意,也經營不長久。

所以,陳星仔會在買了食材熬好湯底之後,就開始研發新鮮菜品。比如肉羹,用肥瘦正好的肉,吃起來不塞牙,需要提前一天醃制入味,第二天才能用,算是比較麻煩的配料,但從一出現開始,就備受好評。

這才讓這個蒼蠅小店歷經40年而不衰。

後繼無人,何去何從?

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大,陳星仔的店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局面。

“我兒子去教書了,收了好幾個徒弟了,他們做了一兩年就都不做了。”陳星仔說這句話的時候有點無奈,但似乎已經坦然接受了這個現實。

即便如此,陳星仔也依舊在堅持,從不懈怠,如果找不到傳承人,那就再等等,但只要做一天,就一定要做好。

其實不止廈門八市,還有很多很多像陳星仔這樣的小吃店,這些正宗的地方老味道,卻漸漸被湮沒在歷史長河裡,真的是吃一次少一次。

但願,這些老味道能夠得到傳承,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更多的慰藉。

來源 | 品牌頭版

重慶大學總裁班30期正在熱招中,讓我們共同期待,也歡迎更多優秀企業家加入我們的學習旅程。

直接就放進口袋。

很快3個桌子就坐滿了人,來得晚的顧客,沒地方坐,只能在攤邊蹲著吃,將近11點時,陳星仔的麵糊就賣完了。

有些顧客排隊等了一個多小時,也沒能吃上,就對陳星仔抱怨,“明明生意那麼好,幹嘛才開這幾個小時店。”

陳星仔也很無奈,只能對他們抱歉了。

因為接下來的時間,陳星仔就要為第二天的早餐準備食材,以及麵糊最重要的湯底了。

豬大骨和扇骨各半,為了做一份好湯底,陳星仔需要前一天的中網速12點開始熬制,一直到晚上8點,知道顏色變成乳白色,且沒有一點油膩的感覺才行。

熬制的時間內,陳星仔除了要注意湯底不粘鍋之外,還要去市場買新鮮的食材回來,就比如魴魚,陳星仔只選野生的。

所以,不是他不願意開的時間再長一點,而是真的沒有時間做更多。

40年如一日,只做良心菜

陳星仔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將近40年的時間,但真正掌管這家店只有31年的時間,因為前幾年的時間裡,陳星仔只是一個勤雜工而已。

17歲時,陳星仔到八市的營平飲食店做幫工,同期來的還有好幾個年輕人,也是每天4點半就起床幹活,那時候條件艱苦,沒有風扇,沒有空調,夏天一熱就汗流浹背,冬天一冷就全身哆嗦。

最後留下來的只有陳星仔一個人。

然而陳星仔依舊是打雜的,但他也硬氣,從早到晚的洗大腸,做了5年的勤雜工,絲毫沒有怨言,他想證明給師傅看,他有這樣的毅力去做事。

終於5年後,兩位師傅點頭同意,開始毫無保留地教他做麵糊和鹹粥。

雖然是傳統小吃,但這裡面的門道也有很多。一開始陳星仔做的麵糊味道不好,也經常挨駡,但是他都堅持了下來。

後來他越做越好,終於得到了師傅們的認可,1986年時,師傅們年紀也大了,就把店交給了陳星仔。

麵糊是廈門的特色早餐,也是最普遍的小吃,味道不好,食材不新鮮都會影響口感。陳星仔一直都牢記著師傅們的教誨:做餐飲最重要的是良心。

所以他所有的食材,從來都是親自挑選,親自用手洗。

師傅傳下來的手藝,能夠保證陳星仔的店每天都有人來吃,但陳星仔並沒有就此固守,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美食店產生,這種存在巷子裡的小店,如果不能增加新菜品,讓老顧客時常感覺到心意,也經營不長久。

所以,陳星仔會在買了食材熬好湯底之後,就開始研發新鮮菜品。比如肉羹,用肥瘦正好的肉,吃起來不塞牙,需要提前一天醃制入味,第二天才能用,算是比較麻煩的配料,但從一出現開始,就備受好評。

這才讓這個蒼蠅小店歷經40年而不衰。

後繼無人,何去何從?

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大,陳星仔的店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局面。

“我兒子去教書了,收了好幾個徒弟了,他們做了一兩年就都不做了。”陳星仔說這句話的時候有點無奈,但似乎已經坦然接受了這個現實。

即便如此,陳星仔也依舊在堅持,從不懈怠,如果找不到傳承人,那就再等等,但只要做一天,就一定要做好。

其實不止廈門八市,還有很多很多像陳星仔這樣的小吃店,這些正宗的地方老味道,卻漸漸被湮沒在歷史長河裡,真的是吃一次少一次。

但願,這些老味道能夠得到傳承,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更多的慰藉。

來源 | 品牌頭版

重慶大學總裁班30期正在熱招中,讓我們共同期待,也歡迎更多優秀企業家加入我們的學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