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曹操墓被發現,看看外媒都幹了點啥!

曹操,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生前挾天子、令諸侯,打開梁孝王墓穴籌備軍糧,其白臉奸臣形象躍然於中國之銀屏。生前奸詐狡猾死後依舊奸詐,這從他的七十二疑塚可見一斑。

曹操陵墓可謂極為隱秘,世人知之甚少。《三國演義》78回“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中曹操臨終囑託後事場景:“命諸妾多居於銅雀台中,每日設祭,必令女伎奏樂上食。曹遺命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塚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

’囑畢,長歎一聲,淚如雨下。須臾,氣絕而死。”經一部小說這麼這染,“七十二疑塚,成為一種談資,男女老少津津樂道。

其實,“七十二疑塚”傳聞未必全真,曹操死後奸詐也並非如此。七十二疑塚傳說產生于宋元時期。北宋王朝建立後,在國內大力推行忠君思想教育,

改變不符合儒家思想的地方,這是曹操遭受輿論斥攻擊的時代。蘇軾文章便可證明,“王彭嘗雲: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眉蹙有出涕者;問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

因此,南宋詩人在《曹操疑塚》中寫道:疑塚多留七十餘,謀身自謂永無虞。不知三馬同槽夢,曾為兒孫遠慮無。

按照歷史文獻中的記載,曹操的下葬儀式應該是公開進行的。魏文帝曹在《魏武帝哀策文》中講述了曹操出殯時的場景“鹵薄既整,三官駢羅。前驅建旗,方相執戈。棄此宮廷,跟彼山阿。”曹植也對葬禮現場有一番描述:“既即梓宮,躬禦綴衣。璽不存身,唯沸是菏。明器無飾,陶素是嘉......”

所以,七十二疑塚就是一個傳說。

從1998年4月,河南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西北磚場,村民徐玉超挖出一塊墓誌,開始了曹操墓之爭。到2009年12月27日,國家正式表示:河南安陽的西高穴大墓確認為曹操墓,這才止息。在此期間,我國許昌城外河底、安徽亳州、河北磁縣等地一直在爭搶曹操墓,

按理說爭搶也不是什麼壞事,你得借這個噱頭搞旅遊搞經濟啊!不過,這些地市只停留在嘴角爭搶上,請專家發言鑒定、拉條幅登報,最後也沒賺到錢。

聽說中國國內對曹操墓爭執厲害,韓國媒體報導說曹操是韓國人:曹操原是夏侯一族的後裔,而夏侯氏原是高麗貴族,最後安葬在建有魏武廟的韓國光州,所以河南安陽、亳州等“曹操墓”都是假的。更可笑的是,爭論發酵,韓國人更是直接表示“孫中山是韓國的後裔”。

國內爭論與韓國爭搶方興未艾,看看日本人在幹嘛!日本人天生就關心“曹操墓”,這是因為日本人對中國三國歷史文化太感興趣了。許多日本的三國愛好者會在網路博客、論壇上發表文章或發起討論,有不少的人撰寫關於三國的書籍,網遊公司也熱衷於推出三國遊戲,商人更是學習三國人物故事,以此為鑒。許多日本以三國為主題的動漫、小說、遊戲都以此為基礎,曹操在該小說中被塑造為正派形象而非國人眼中遭罵的“奸雄”。

這次陵墓之爭,日本全國範圍內賺的盆滿缽滿。最後誰搶到了曹操的所有權?恐怕是日本吧!

更可笑的是,爭論發酵,韓國人更是直接表示“孫中山是韓國的後裔”。

國內爭論與韓國爭搶方興未艾,看看日本人在幹嘛!日本人天生就關心“曹操墓”,這是因為日本人對中國三國歷史文化太感興趣了。許多日本的三國愛好者會在網路博客、論壇上發表文章或發起討論,有不少的人撰寫關於三國的書籍,網遊公司也熱衷於推出三國遊戲,商人更是學習三國人物故事,以此為鑒。許多日本以三國為主題的動漫、小說、遊戲都以此為基礎,曹操在該小說中被塑造為正派形象而非國人眼中遭罵的“奸雄”。

這次陵墓之爭,日本全國範圍內賺的盆滿缽滿。最後誰搶到了曹操的所有權?恐怕是日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