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魯智深行俠仗義走江湖|陶勇解讀水滸傳(10)

魯智深義救劉太公之女

話說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智真長老便差使他前往東京大相國寺,投奔他師弟智清禪師。臨別時贈他四句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

魯智深聽了偈子,便收拾了書信及諸多用品,離開五臺山,去鐵匠鋪拿了禪杖和戒刀,取路投東京來。一日形色已晚,來到一所莊院,想要借宿,莊客不允,說今晚有事,二人爭辯起來。後莊主劉太公把魯智深請進,請他喝酒吃肉,但囑咐他晚間聽見聲響不可出來窺望。

原來,劉太公之女,被此間桃花山大王看中,定要今夜來娶。魯智深請太公把女兒先藏起來,然後他自有主張,幫他擺平這件事情。

當夜,桃花山來了四五十個人前來迎娶。劉太公把他們迎進來,安排飲酒,那大王等待不及,便問他的夫人何在?劉太公把大王引到新房便走了。那大王摸進去後,摸到魯智深的肚皮,被魯智深一把按下床來捏拳便打,打得他直叫“救人”。眾嘍囉進來和魯智深打起來,

那大王便趁機溜走。臨走時,惡狠狠地給劉太公扔下一句話,嚇壞了劉太公。魯智深便安慰他,並展示自己高強的武藝。

那溜走的大王回到桃花山,訴說苦衷,山上的大頭領便帶領眾小嘍囉,呐喊下山來擒拿。魯智深讓大家別慌,等會打翻的綁去見官領賞就好。便拿著禪杖去打麥場上迎敵。沒想到,這大頭領卻是在渭州府見過的“打虎將”李忠,二人便到廳上敘舊,

嚇得劉太公心慌意亂,心想二人居然是一夥的,這怎生了得?魯智深讓李忠放過劉太公一家,李忠欣然應允,並邀請魯智深去寨中小住幾日,劉太公同行。原來,要強娶劉太公女兒的大王是“小霸王”周通,也是久聞魯智深大名,今日相近分外高興,便也答應魯智深的請求,讓劉太公下山去了。後來,二人想要留魯智深落草桃花山,魯智深死活不肯,便趁二人某日下山取財之時,
拿了一些山裡的金銀酒器便從後山溜走了。

火燒瓦罐寺

話說魯智深走過幾個山坡,來到一所敗落寺院“瓦罐寺”,便入得寺來,在廚房後面一間小屋,見到幾個面黃肌瘦的老和尚,說是已經餓了三日,沒有飯吃。原來,此處被一個雲遊和尚喚作“生鐵佛”和一個道士喚作“飛天夜叉”把持,

把眾僧都趕走了。魯智深忽然發現一鍋粥,便把粥倒到旁邊的桌子上用手捧著吃,這幾個和尚來搶被魯智深推到。正在這時,道人飛天夜叉邱小乙回來了,魯智深便跟隨而去,發現這道人和一個和尚,還有一個年輕婦人在吃酒。魯智深便問詢他們寺院的情況,他們便說是幾個老和尚胡說,魯智深回去問了老和尚後發現這一僧一道在撒謊,便回去跟他們打起來了。沒想到,魯智深沒吃飽,打不過,便溜走了,到了一個大林子,遇到一個形跡可疑之人,便打起來,沒想到該人竟然是九紋龍史進,二人便結伴回到寺院,殺了那一僧一道,卻發現老和尚和那個婦人都已自盡而死。二人便燒了寺院,在路上吃了些酒飯後,史進便去少華山投朱武他們,魯智深則繼續前往東京投奔智清禪師。

行走江湖的啟示

魯智深走一路,打一路,義救劉太公之女,嚴懲瓦罐寺邪惡僧道,真是深明大義,義薄雲天啊。魯智深這一路的故事,又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首先,沒有功夫,行走江湖就是冒險。有了功夫,行走江湖就是快意人生。如魯智深這般,有了功夫,不但能自助,還能助人。可見,想要體現自身的價值,想要維繫心中的價值準繩,沒有本事,想都別想。無論是是想在當今社會獨善其身,還是想要齊家治國平天下,先練就一身好本事,再言其它方可為。

有時候,嫉惡如仇懲惡揚善的言行,並不見得會帶來相應的美好結局。比如魯智深,仗著一身功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沒想到在瓦罐寺,因為自身的行為,導致老和尚和婦人的自盡----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作惡多端的一僧一道,但是魯智深的仗義也促發了悲劇的發生。當然,這裡面還有老和尚的膽小,不敢面對被別人坑殺的可能,這筆賬可以算在惡人的兇狠上。也有婦人的婦道所帶來的羞愧導致投井自盡,這筆賬想來也只能算在惡人的脅迫行為上,好像是怪不著社會對婦道的扭曲要求。

無論如何,我想說的是,即便如魯智深這邊功力深厚,義薄雲天,行俠仗義之時,最好考慮下被救助人的感受和處境,至少也應該考慮周全,妥善安排相應的緊急應對方案,萬萬不可憑藉自身藝高膽大而輕舉妄動。

朋友多了路好走

這段故事,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要多交朋友,多交高人。沒有史進幫忙,魯智深恐怕也無法摧毀惡僧道。功夫再厲害,難免也會遇到肚子沒吃飽低血糖無法戰鬥等各種問題。另外,也可適度結交低人,如李忠之流,這樣在義救劉太公之女時也方便了很多,少了很多傷亡。對於低人,萬萬不可輕易看不起他們,因為低人最敏感的是別人看不起他們。魯智深在渭州府初識李忠的時候,就給了李忠很多難堪,比如覺得他貪蠅頭之利不肯馬上走,管他借銀子的時候又嫌棄他摳門。果不其然,魯智深在桃花山私自溜走之後,李忠畢竟還是有些懷恨,幸虧一念之間想明白了不能輕舉妄動,否則完全可能招致新的傷亡。

便回去跟他們打起來了。沒想到,魯智深沒吃飽,打不過,便溜走了,到了一個大林子,遇到一個形跡可疑之人,便打起來,沒想到該人竟然是九紋龍史進,二人便結伴回到寺院,殺了那一僧一道,卻發現老和尚和那個婦人都已自盡而死。二人便燒了寺院,在路上吃了些酒飯後,史進便去少華山投朱武他們,魯智深則繼續前往東京投奔智清禪師。

行走江湖的啟示

魯智深走一路,打一路,義救劉太公之女,嚴懲瓦罐寺邪惡僧道,真是深明大義,義薄雲天啊。魯智深這一路的故事,又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首先,沒有功夫,行走江湖就是冒險。有了功夫,行走江湖就是快意人生。如魯智深這般,有了功夫,不但能自助,還能助人。可見,想要體現自身的價值,想要維繫心中的價值準繩,沒有本事,想都別想。無論是是想在當今社會獨善其身,還是想要齊家治國平天下,先練就一身好本事,再言其它方可為。

有時候,嫉惡如仇懲惡揚善的言行,並不見得會帶來相應的美好結局。比如魯智深,仗著一身功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沒想到在瓦罐寺,因為自身的行為,導致老和尚和婦人的自盡----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作惡多端的一僧一道,但是魯智深的仗義也促發了悲劇的發生。當然,這裡面還有老和尚的膽小,不敢面對被別人坑殺的可能,這筆賬可以算在惡人的兇狠上。也有婦人的婦道所帶來的羞愧導致投井自盡,這筆賬想來也只能算在惡人的脅迫行為上,好像是怪不著社會對婦道的扭曲要求。

無論如何,我想說的是,即便如魯智深這邊功力深厚,義薄雲天,行俠仗義之時,最好考慮下被救助人的感受和處境,至少也應該考慮周全,妥善安排相應的緊急應對方案,萬萬不可憑藉自身藝高膽大而輕舉妄動。

朋友多了路好走

這段故事,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要多交朋友,多交高人。沒有史進幫忙,魯智深恐怕也無法摧毀惡僧道。功夫再厲害,難免也會遇到肚子沒吃飽低血糖無法戰鬥等各種問題。另外,也可適度結交低人,如李忠之流,這樣在義救劉太公之女時也方便了很多,少了很多傷亡。對於低人,萬萬不可輕易看不起他們,因為低人最敏感的是別人看不起他們。魯智深在渭州府初識李忠的時候,就給了李忠很多難堪,比如覺得他貪蠅頭之利不肯馬上走,管他借銀子的時候又嫌棄他摳門。果不其然,魯智深在桃花山私自溜走之後,李忠畢竟還是有些懷恨,幸虧一念之間想明白了不能輕舉妄動,否則完全可能招致新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