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魯智深菜園子教訓破落戶|陶勇解讀水滸傳(10)

智深離別史進,行了八九日,來到東京大相國寺,拜見智清長老。

長老安頓好智深,便召集兩班許多職事僧人來商議如何安排智深的去向。眾人均認為不可收留,知客則建議讓智深去管理酸棗門外退居廨宇後那片菜園,因為這地方總被一幫軍痞和十來個破落戶羅唕,現在值守的老和尚根本就管不了。智清長老覺得知客這個辦法很好,就把智深叫來,讓他去管菜園,智深很是不解,覺得智真長老讓他來投奔,肯定不是讓他來管菜園子的,
至少應該做個都寺、監寺什麼的。

那首座很直白地告訴智深:“你新來,不曾有什麼功勞,如何便做得都寺?”智深哪裡管這麼多,就說:“洒家不管菜園,就要做都寺或者監寺!”

知客見勢不妙,便好言相勸,告知寺廟中的職位分為上中下三等。如果智深能夠先管一年菜園,第二年便課升級做一個塔頭,再做一年可以升為浴主,再過一年想來應該做到監寺。智深這才答應去管菜園子。

且說那菜園子附近的二三十個不成材的破落戶潑皮,經常偷菜為生,這天卻看到一個新的告示,大意是說,現在有一個新來的管菜園的僧人叫魯智深,閒雜人員不要入園攪擾。這幾個人便合計要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省得以後行動不便。說幹就幹,這天智深在菜園子觀望,看到這二三十個潑皮拿著果盒酒禮過來,說要慶賀一番。智深不知是計,跟著走到糞窖這邊,

只見那夥潑皮搶上來,抱起智深左右腳,打算把他顛翻在地,沒想到智深飛起兩腳,把來人踢進糞坑掙扎。剩餘的那些潑皮正待要走,被智深喝住,叫他們把糞坑裡的張三和李四救上來,洗乾淨了到廨宇裡。

魯智深跟他們講了自己的經歷,眾人無不佩服,便認了魯智深為主人。第二天,大家歡欣鼓舞一起喝酒,只聽見門外老鴉亂叫,聽得智深心煩,仔細一看原來是柳樹上建立了一個老鴉巢穴。

眾人要拿梯子,想要爬上去拆掉這個鳥巢,智深看了一下,把外衣脫了,然後一沉腰竟然把柳樹連根拔起,眾潑皮當即給智深跪了:“師父真乃神人也,真羅漢,沒有千斤力氣如何拔得起?”智深說這只能算是雕蟲小技,明天給你們表演器械武術。

且說數日之後,智深尋思總吃這幫潑皮的酒食也不像話,今兒洒家也安排些酒食還席。於是令人擺了不少酒肉果盤,

大家一起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飲到高興處,智深趁興給大家展示他的鐵杖神功,沒想到牆外有人在喊:“端的使得好!”來人原來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智深便請林沖來一起喝酒聊天,二人聊起往事,發現智深原來還識得林沖之父林轄,林沖大喜,便與智深拜為結義兄弟。

二人正喝得暢快之時,有大事發生了。預知後事,可繼續關注。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魯智深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怎講?

勇敢追逐自由

你看他剛到大相國寺,就想要當都寺和監寺,對其它職位根本沒興趣,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智深不甘居於人下。並非愛權,恐怕是愛自由更多一些,畢竟官高一級壓死人呀,他不想壓迫別人但也不想別人壓住他。

首座直白地告訴智深這肯定不行,因為你手無寸功呀。魯智深想要當都寺、監寺,並非因為他有功勞才這麼想,而是他就想當都寺和監寺,可見,兩人的需求完全不一致,所以智深根本就不聽,把首座給氣得夠嗆。

而知客解決問題的方法則截然不同。各位看官可以想想,大相國寺身處東京城,來往官宦燒香還原必然不少,想來知客應該很有些見識。所以,知客先是具體告知職位的分級制度,然後又給智深規劃了美好的前程—每年遞升一級,逐級就能做到都寺。於是,智深便答應了去管菜園子,先不忙計較都寺和監寺的職位了。

做人做事能力的區別

同樣的一件事情,比如讓魯智深去管菜園子。首座搞不定,但知客做到了。可見,世間事情,能否做成,跟做的人關係極大,而非事情本身是否可為。我們看看,知客是怎麼做到的:

一是先告訴智深寺院裡對職位變遷的規定,這是讓智深明白並非長老或者首座不講情面,而是規矩;

二是告訴智深未來的升遷路徑,讓魯智深一下子就明白,他的未來是有希望的,不出什麼意外,三年後即可升為都寺和監寺,讓他耐心等待。

告訴智深寺廟的規定,這是用客觀事實說話,不否定智深的需求,而是確實不好辦,智深多少是能夠理解的,畢竟當軍官多年。而知客在不否定智深的需求的同時,告訴他未來的希望在哪裡,讓智深不至於迷茫,或者不知所措,同時還能看到未來的希望。

知客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確實很有一套。

通情才能達理

魯智深雖然粗魯,但很可愛,有自己的想法,還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後來在知客面前,他又被理性所折服,而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這就是通情達理的好人啊!當然,沒有知客通情達理的表述,智深也做不到通情達理的接受。由此可見,與其抱怨對方很不講理,或者不可理喻,不如把事情做得更加通情達理,方可更加順利。

魯智深的一些粗魯的言行,並不能阻礙他內心的仁慈和友善。比如他義救金氏父女,拳打鎮關西;瓦罐寺救和尚(雖然最後搞砸了),饒恕眾潑皮的過錯,讓他們馬上將功贖罪等等。他不僅結交潑皮,更是願意結交林沖這樣了不起的人物。可見,魯智深是頗具個人魅力的,所以三教九流對他都很服氣,最終他也能修成正果。

怎講?

勇敢追逐自由

你看他剛到大相國寺,就想要當都寺和監寺,對其它職位根本沒興趣,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智深不甘居於人下。並非愛權,恐怕是愛自由更多一些,畢竟官高一級壓死人呀,他不想壓迫別人但也不想別人壓住他。

首座直白地告訴智深這肯定不行,因為你手無寸功呀。魯智深想要當都寺、監寺,並非因為他有功勞才這麼想,而是他就想當都寺和監寺,可見,兩人的需求完全不一致,所以智深根本就不聽,把首座給氣得夠嗆。

而知客解決問題的方法則截然不同。各位看官可以想想,大相國寺身處東京城,來往官宦燒香還原必然不少,想來知客應該很有些見識。所以,知客先是具體告知職位的分級制度,然後又給智深規劃了美好的前程—每年遞升一級,逐級就能做到都寺。於是,智深便答應了去管菜園子,先不忙計較都寺和監寺的職位了。

做人做事能力的區別

同樣的一件事情,比如讓魯智深去管菜園子。首座搞不定,但知客做到了。可見,世間事情,能否做成,跟做的人關係極大,而非事情本身是否可為。我們看看,知客是怎麼做到的:

一是先告訴智深寺院裡對職位變遷的規定,這是讓智深明白並非長老或者首座不講情面,而是規矩;

二是告訴智深未來的升遷路徑,讓魯智深一下子就明白,他的未來是有希望的,不出什麼意外,三年後即可升為都寺和監寺,讓他耐心等待。

告訴智深寺廟的規定,這是用客觀事實說話,不否定智深的需求,而是確實不好辦,智深多少是能夠理解的,畢竟當軍官多年。而知客在不否定智深的需求的同時,告訴他未來的希望在哪裡,讓智深不至於迷茫,或者不知所措,同時還能看到未來的希望。

知客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確實很有一套。

通情才能達理

魯智深雖然粗魯,但很可愛,有自己的想法,還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後來在知客面前,他又被理性所折服,而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這就是通情達理的好人啊!當然,沒有知客通情達理的表述,智深也做不到通情達理的接受。由此可見,與其抱怨對方很不講理,或者不可理喻,不如把事情做得更加通情達理,方可更加順利。

魯智深的一些粗魯的言行,並不能阻礙他內心的仁慈和友善。比如他義救金氏父女,拳打鎮關西;瓦罐寺救和尚(雖然最後搞砸了),饒恕眾潑皮的過錯,讓他們馬上將功贖罪等等。他不僅結交潑皮,更是願意結交林沖這樣了不起的人物。可見,魯智深是頗具個人魅力的,所以三教九流對他都很服氣,最終他也能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