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局」美國敢跟整個世界秋後算帳麼?

在聯合國大會上,美國也品嘗到了被“針對”的滋味。

21日,聯合國召開緊急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認定任何單方面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必須通過談判決定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

這項議題是由葉門和土耳其,分別代表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合作組織聯合向聯合國提出,可謂是直接挑戰了美國前段時間對耶路撒冷的決議,因此也遭到了美國的極力阻撓。

威脅

“老大哥”美國看見自己被質疑,

當然不會坐視不管。只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為了阻止這次決議的通過,美國竟在聯合國公然“拉票”,且或多或少有一些“威脅”的意味。

威脅一: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黑莉女士通過群發郵件的方式,要求180多個國家的代表,為了跟美國的友好關係,在議題表決環節上支持美國的態度;

威脅二:可能是考慮到自己的說法不夠有說服力,黑莉女士專門強調了“特朗普總統將非常仔細地觀看此次投票”,

且明確指示她記下“每一張反對票”;

威脅三:“耿直”的特朗普直接指出,那些拿了美國援助的國家要是還投票反對美國,可就是幫著美國“省錢”了,“我們不會再被佔便宜”。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然而最後的結果卻還是有些“打臉”。

最終,這項決議以128票對9票的結果通過,其中35個國家投了棄權票。更“打臉”的是,一些諸如英國、日本這樣的美國“鐵杆兄弟”和“乾兒子”角色的國家也投了贊成票。

對此,黑莉女士也只能板著臉發言表示,“美國真的記著這次投票了”。

秋後算帳?

被“打臉”後的美國,真的會如特朗普所說的“秋後算帳”嗎?

其實從特朗普就任之後的一貫風格看來,美國可能還真的存在秋後算帳的心思。

畢竟現在美國政府每年投向世界各地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有380億美元左右,美國國際開發署資料顯示,2016年,美國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提供大約130億美元經濟和軍事援助,向東亞和大洋洲國家提供16億美元,西亞北非國家大約130億美元,南亞和中亞國家67億美元,歐洲和歐亞國家15億美元,美洲國家22億美元。

跟美國動輒幾千億的軍費開支比起來,這筆錢好像不值一提,但是如果考慮到絕大多數受援國家的體量本就不大的話,

這筆錢確實不算小了,足以直接影響他們的國內經濟乃至政治形勢。

應當承認的是,美國的援助除了用來傳播“民主和愛”那部分外,客觀上也確實幫助了受援國家的教育衛生事業發展。至於約占三分之一的軍事援助部分,對於維護受援國自身的穩定乃至地區局勢平靜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可是,美國的援助從來不是白給的。

在這些受援國中,真正能夠拿到較大份額的,要麼是美國地區政策的“支柱”國家,比如以色列;要麼就是在美國需要的時候,披掛上陣,擔任“臨時客串”,比如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所作所為;至於對巴基斯坦和埃及這種關係說不上親密的國家來說,那就乾脆是因為美國自身利益所系。眾所周知,如果沒了巴基斯坦和埃及在反恐問題上的合作,美國可能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另外,美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軍事領域,一旦美國中斷在這些國家的軍事援助,這些國家可能立馬“瘸腿”,導致原本就不妙的安全形勢迅速惡化。美國也經常借此拿捏這些國家,從而成為服從自己政策的工具了。

還能任性嗎?

這次,如果美國真的對其他國家的援助“一刀切”,短期內可能真的 “很省錢”,但是長久來看,日後最終吃苦的恐怕也是美國。

那些為美國當“防波堤”的國家如果真的倒下,美國的安全形勢會如何暫且不論,單是那些接受美國援助的國家就此背離美國,恐怕對美國也不是什麼“福音”。畢竟這個世界上,有錢的不光是美國一家,援助的方式也不見得只有“拿錢”這一種。如果這些國家通過和其他國家合作,也解決了自己國家發展中資金不足的問題,那麼就證明了他們離開美國也還能活。未來,美國還想繼續利用援助去對他們產生影響力,恐怕就難了。

而且,雖然在表面上看,這些國家很依賴美國的援助,可是實際上美國對他們也很看重。冷戰後的近三十年,現實已經證明了僅憑美國自己的力量,想在世界某個地區推行自己的意志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取得與特定國家之間的政治影響力和經濟驅動力之後,方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即便如此,失敗也是有的,例如“大中東民主計畫”。這項計畫雖然有歐盟積極支持,可是美國還是差點被領進坑裡)。

所以這個道理很簡單,有了嘍囉的“大哥”不見得事事都成,沒了“嘍囉”就連“大哥”也不復存在了。美國要想繼續任性,怕是有一點困難了。

今時不同往日

還是回到島叔以前常說的那套:美國以前一手拿著盾牌,一手拿著錢袋子,從安全和經濟兩方面去驅動盟友湊在他身邊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現在世道不好,大家日子都緊巴,美國要想還一手拿著刀子比量別人,一手往人家的腰包裡伸,隊伍還能帶起來嗎?

而且,美國現在明顯對自己成不成孤家寡人不在乎。畢竟目前為止,特朗普表現出來不想繼續擺“大哥”排場了,明言多邊機制“好看不好吃”了,不如“美國第一原則下的公平夥伴關係”經濟實惠了。

不得不說,特朗普專注搞“雙邊”關係的算盤,打得還是蠻精明。其實很好理解,手裡拿著刀子去搜人家腰包的時候最忌諱什麼?當然是最忌諱物件紮堆了。一旦這裡面有個膽大的挑頭一下眾人一擁而上,饒是美國英明神武蓋世無雙,也最終要變得“拔毛鳳凰不如雞”了。

只可惜,美國一方面太習慣了當大哥的架勢,幹啥都得人家前呼後擁,另一面又毫不顧忌人家的感受。當年真有資本時候,大家也許敢怒不敢言,現在自己也拿不出本錢了,誰還肯總是看你臉色?

偏偏美國還認不清這一點,鬧出打算“秋後算帳”的滑稽吃相。美國有句成語,“He is burning his own bridge”,翻譯過來就是:自己拆自己的台,日理萬機的特朗普總統怕是忘記了吧。

文/千里岩

在這些受援國中,真正能夠拿到較大份額的,要麼是美國地區政策的“支柱”國家,比如以色列;要麼就是在美國需要的時候,披掛上陣,擔任“臨時客串”,比如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所作所為;至於對巴基斯坦和埃及這種關係說不上親密的國家來說,那就乾脆是因為美國自身利益所系。眾所周知,如果沒了巴基斯坦和埃及在反恐問題上的合作,美國可能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另外,美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軍事領域,一旦美國中斷在這些國家的軍事援助,這些國家可能立馬“瘸腿”,導致原本就不妙的安全形勢迅速惡化。美國也經常借此拿捏這些國家,從而成為服從自己政策的工具了。

還能任性嗎?

這次,如果美國真的對其他國家的援助“一刀切”,短期內可能真的 “很省錢”,但是長久來看,日後最終吃苦的恐怕也是美國。

那些為美國當“防波堤”的國家如果真的倒下,美國的安全形勢會如何暫且不論,單是那些接受美國援助的國家就此背離美國,恐怕對美國也不是什麼“福音”。畢竟這個世界上,有錢的不光是美國一家,援助的方式也不見得只有“拿錢”這一種。如果這些國家通過和其他國家合作,也解決了自己國家發展中資金不足的問題,那麼就證明了他們離開美國也還能活。未來,美國還想繼續利用援助去對他們產生影響力,恐怕就難了。

而且,雖然在表面上看,這些國家很依賴美國的援助,可是實際上美國對他們也很看重。冷戰後的近三十年,現實已經證明了僅憑美國自己的力量,想在世界某個地區推行自己的意志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取得與特定國家之間的政治影響力和經濟驅動力之後,方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即便如此,失敗也是有的,例如“大中東民主計畫”。這項計畫雖然有歐盟積極支持,可是美國還是差點被領進坑裡)。

所以這個道理很簡單,有了嘍囉的“大哥”不見得事事都成,沒了“嘍囉”就連“大哥”也不復存在了。美國要想繼續任性,怕是有一點困難了。

今時不同往日

還是回到島叔以前常說的那套:美國以前一手拿著盾牌,一手拿著錢袋子,從安全和經濟兩方面去驅動盟友湊在他身邊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現在世道不好,大家日子都緊巴,美國要想還一手拿著刀子比量別人,一手往人家的腰包裡伸,隊伍還能帶起來嗎?

而且,美國現在明顯對自己成不成孤家寡人不在乎。畢竟目前為止,特朗普表現出來不想繼續擺“大哥”排場了,明言多邊機制“好看不好吃”了,不如“美國第一原則下的公平夥伴關係”經濟實惠了。

不得不說,特朗普專注搞“雙邊”關係的算盤,打得還是蠻精明。其實很好理解,手裡拿著刀子去搜人家腰包的時候最忌諱什麼?當然是最忌諱物件紮堆了。一旦這裡面有個膽大的挑頭一下眾人一擁而上,饒是美國英明神武蓋世無雙,也最終要變得“拔毛鳳凰不如雞”了。

只可惜,美國一方面太習慣了當大哥的架勢,幹啥都得人家前呼後擁,另一面又毫不顧忌人家的感受。當年真有資本時候,大家也許敢怒不敢言,現在自己也拿不出本錢了,誰還肯總是看你臉色?

偏偏美國還認不清這一點,鬧出打算“秋後算帳”的滑稽吃相。美國有句成語,“He is burning his own bridge”,翻譯過來就是:自己拆自己的台,日理萬機的特朗普總統怕是忘記了吧。

文/千里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