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變革時代下,80後的快車道、焦慮與芳華

作者:何建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721篇原創首發文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華

近日電影《芳華》熱映,細膩感人,確實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呢?”很多人看完電影會問。有人說,“善良就是給善良的人最大的回報”。還有人提到拜倫的詩,“蒙受你恩惠最深的人,愛你卻愛得最淺。”

筆者關注到其中兩個細節,一個是軍區政委的兒子陳燦後來到處拿地做了開發商;另一個是好人劉峰去派出所討要被沒收的車輛。

每一段歷史車輪下,似乎總會有人穩坐駕駛艙,有些人成為螺絲釘,而有些人卻成了車軲轆下的膠泥。如果說劉峰年代的快車道之一是通過政府關係拿到一塊地,那如今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車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華。

看完電影,一個想法揮之不去:30年後,

某個現在尚未出生的新生代導演看了老片《芳華》後,打算拍《芳華2》,展現我們8090後“老一輩人”曾經的芳華,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畫面?展現出來的我們的快車道又會是什麼?

一個數學公式與80後的人生快車道

關於比特幣,網路上流傳著一個段子:

老同志語重心長地對8090後說,別玩那些區塊鏈啊、比特幣什麼虛擬的玩意兒,做點實事在北京買個房子娶個媳婦多好!

90後回答說,你們這些老同志就知道忽悠我們,你們把幾千成本的房子搞到10萬一平米了,我們不另謀出路,搞一串串數字10萬一個賣給你們,我怎麼買得起房子啊!

聽起來像笑話,其實背後的道理非常簡單,就是,要麼你自己打造一匹快馬,要麼騎到快馬上,當年的房子、當下的比特幣都算是一匹快馬。

如果你恰巧在恰當的時間點騎了上去,你就很容易跑進快車道。筆者身邊有一位89年出生的小夥,

就靠前幾年買入的比特幣實現了財務自由。

當然,還有另外一匹快馬,是自己打造的,比如開公司,打造自己的賺錢系統。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明星等等,要進入快車道,這兩匹快馬至少二選一。

如果用數學公式表達,就是:

財富快車道

=[自己打造快馬]+[騎上別人的快馬]

=[讓企業給你賺錢]+[讓投資給你賺錢]

=[淨利潤+資產價值]+[投資價值]

=[銷售數量*利潤率+行業乘數*淨利潤]+[投資總額*收益率]

但,這也是一個壓力劇增的時代!

並非所有人都能走向快車道,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快車道(當然,並不是說只有到了快車道人才能獲得人生幸福)。實際上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在慢車道裡。

我們再來看看慢車道裡的數學公式:

財富=工資收入+債務+投資收益

當投資收益>債務,可以接近財務自由了;

當工資收入+投資收益<債務,說明入不敷出了。

慢車道的數學公式已經意味著至少4種揮之不去的焦慮:

第一種是工資收入焦慮,就是如何增加工資性收入的焦慮,如何用工資性收入承擔家庭各種重擔,所以如今的知識付費、MBA、各種認證考試等生意火爆;

第二種焦慮是債務型焦慮,越來越提前消費享受高品質產品,所以這兩年的分期付款,現金貸大力發展;

第三種焦慮是投資收益的焦慮,所以P2P理財,眾籌等各種理財產品這幾年快速發展;

第四種焦慮是如何進入快車道的焦慮。拋開富二代、官二代、明星等非典型樣本,慢車道裡的突圍取決於要不自己成為某一領域有影響力的人,要不做到高管拿高薪,要不做到某家公司的合夥人,要不自己創業。

80後最大年齡37歲,最小年齡也已經28歲,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焦慮感應該會越來越強。

而那些已經進入快車道的80後,並不意味著就沒有焦慮,因為自己打造的這匹馬正處於兩種劇烈變革之中。

一種是社會變革。中國社會正從創業型社會向大俠型社會轉變,從體系、機制的混沌到越來越健全,越來越有章法,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按照規則及時調整?就如當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下,按照規則發展非常考驗從業者的適應能力。

另一種是企業自身變革。企業變化會越來越快,之前積累的成功經驗一下子發現好像不管用了,之前積累的企業優勢一下子有可能落後了,競爭對手段位越來越高了,現在各種新技術比如區塊鏈、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等發展迅猛,稍不留神就落伍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焦慮本身並不是壞事情。對於具有創新能力和自律的人來說,所有這些焦慮恰恰是難得的商業機會和成長機會。

某種程度上,這些焦慮,既是我們每個人的命運與轉機,也是我們80後一代人的奮鬥圖景。在急劇變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一種能力,那就是與焦慮為伍,行走在屬於自己的車道上,不屈不撓,步步向前,而所有這些構成了我們的整個芳華。

真真應了那句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車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華。

車道的切換恰恰是我們社會的進化和進步,而這種切換,無論主動被動,有意無意,我們每個人都會捲入其中,在滾滾歷史大潮中奮進,糾結,痛苦,快樂。

也許30年後那個尚未出世的新生代導演,在《芳華2》的片尾放著Beyond的《海闊天空》,一邊打出這樣一行字:

致敬那個創業變革的時代!

致敬那代人的焦慮和芳華!

海闊天空BEYOND - 樂與怒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文中資料圖表源於清科研究中心

作者為80後創業者,曾任互聯網金融公司CEO,現從事新角色管理者變革諮詢與培訓。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第一種是工資收入焦慮,就是如何增加工資性收入的焦慮,如何用工資性收入承擔家庭各種重擔,所以如今的知識付費、MBA、各種認證考試等生意火爆;

第二種焦慮是債務型焦慮,越來越提前消費享受高品質產品,所以這兩年的分期付款,現金貸大力發展;

第三種焦慮是投資收益的焦慮,所以P2P理財,眾籌等各種理財產品這幾年快速發展;

第四種焦慮是如何進入快車道的焦慮。拋開富二代、官二代、明星等非典型樣本,慢車道裡的突圍取決於要不自己成為某一領域有影響力的人,要不做到高管拿高薪,要不做到某家公司的合夥人,要不自己創業。

80後最大年齡37歲,最小年齡也已經28歲,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焦慮感應該會越來越強。

而那些已經進入快車道的80後,並不意味著就沒有焦慮,因為自己打造的這匹馬正處於兩種劇烈變革之中。

一種是社會變革。中國社會正從創業型社會向大俠型社會轉變,從體系、機制的混沌到越來越健全,越來越有章法,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按照規則及時調整?就如當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下,按照規則發展非常考驗從業者的適應能力。

另一種是企業自身變革。企業變化會越來越快,之前積累的成功經驗一下子發現好像不管用了,之前積累的企業優勢一下子有可能落後了,競爭對手段位越來越高了,現在各種新技術比如區塊鏈、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等發展迅猛,稍不留神就落伍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焦慮本身並不是壞事情。對於具有創新能力和自律的人來說,所有這些焦慮恰恰是難得的商業機會和成長機會。

某種程度上,這些焦慮,既是我們每個人的命運與轉機,也是我們80後一代人的奮鬥圖景。在急劇變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一種能力,那就是與焦慮為伍,行走在屬於自己的車道上,不屈不撓,步步向前,而所有這些構成了我們的整個芳華。

真真應了那句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車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華。

車道的切換恰恰是我們社會的進化和進步,而這種切換,無論主動被動,有意無意,我們每個人都會捲入其中,在滾滾歷史大潮中奮進,糾結,痛苦,快樂。

也許30年後那個尚未出世的新生代導演,在《芳華2》的片尾放著Beyond的《海闊天空》,一邊打出這樣一行字:

致敬那個創業變革的時代!

致敬那代人的焦慮和芳華!

海闊天空BEYOND - 樂與怒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文中資料圖表源於清科研究中心

作者為80後創業者,曾任互聯網金融公司CEO,現從事新角色管理者變革諮詢與培訓。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