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盤點2017年互聯網十大關鍵字(上)

2017年一眨眼就過去了,看看近期共用單車死亡和合併的新聞,

再想想年初極為火爆的融資,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這麼快的節奏,也難怪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人感覺到了壓力,出現了很多禿頂的,油膩的,使用保溫杯的“90後中年人”。

這些年來,互聯網的風口變化越來越快,以前可能一年就1,2個風口,比如2005年的O2O,2016年的直播,但2017年卻出現了一堆的大風口和小風口,僅共用經濟領域,就有共用單車,共用電單車,共用汽車,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

共用籃球,共用衣櫥、共用健身倉等等,且幾乎每一個小風口都出現了紮堆投資,紮堆死亡的“奇觀”,投資人和創業者在遍體鱗傷之後,在這一年都開始變得越來越謹慎。

除了共用經濟之外,新零售、消費升級、人工智慧、消費貸、企業級服務等等,都在2017年成為了風口,吸引了大量的資本介入。

而除了風口之外,2017年還出現了很多現象級的事件。我們在接下來將盤點一下2017年互聯網領域最為熱門的10個關鍵字,

排名不分先後:

1、潮起潮落關鍵字:共用經濟

回望共用經濟的這一年,可以說是潮起又潮落,高☆禁☆潮來的快,退潮去的也快,最後剩下一地雞毛,無數投資者和創業者不管是真創業還是蹭熱度,最終沒有幾個過的順心如意的。

年初時,共用單車的大戰開始爆發,摩拜和ofo一輪接一輪的融資之後,市場被引爆,各路資本和創業者蜂擁而上,當時一些資本打的算盤是,

就算做不到最大,最後被並購也是不錯的。

可惜,一個簡單的事實是:這種靠塞單車和補貼來比拼的專案,其實絕大部分情況下是不需要並購的,因為自己的車都把各個管道塞滿了,合併過來的車有什麼用?

小商幫科技在今年撰寫了一些共用經濟領域的文章,

其中多個方面的預測已經全部或部分得到了應驗。比如說,在《細思極恐,共用單車產業可能會有哪些灰色收入》中,我們預測了共用單車領域的種種貪腐和灰色行為,在《共用電動車大量出現,能複製共用單車的火爆嗎?》中,我們預言了共用電動車/電單車將面臨極大的政策風險,不可能重現共用單車的火爆,後續的一些文章中,預言了ofo和摩拜不可能在短期內合併等等。

很顯然的是,在共用單車貌似要合併的最後關鍵時刻,阿裡巴巴投資哈羅單車,並極有可能繼續追投ofo的事件,讓共用單車領域的戰火將重新燒向2018年,現在看來,有不死不休的味道了(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阿裡巴巴為什麼要投哈羅單車?》)。

在共用單車的熱潮之後,在清明前後,共用充電寶在網紅投資人朱嘯虎的帶動下突然火熱,但由於使用場景和頻次等問題,遭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王思聰關於聚美優品投資共用充電寶後發表的“吃翔”言論。

而共用充電寶在臨近年底時,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倒閉潮,死亡週期比共用單車還要短,似乎印證了一些人看衰共用充電寶的言論。

不過,根據小商幫科技的消息,目前一些頭部的共用充電寶玩家,經過試錯和不斷調整策略後,已經找到了比較合適的商業模型,在一些場合出現了極為高頻的使用,比如KTV、熱門餐飲店等,部分玩家已經出現了非常好的正向迴圈。

關於共用充電寶的長期投資邏輯,可以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歷史文章《沒看懂共用充電寶?這是大佬們在押寶5G時代!》。

在共用充電寶之後,共用經濟被徹底激發,共用民宿、共用辦公、共用雨傘、共用籃球、共用衣櫥、共用健身倉、共用推車、共用搖搖車等形式如雨後春筍般爆發(可以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共用經濟到底都有哪些模式?看完這篇就夠了》),甚至剛出來就出現極為慘烈的競爭,或者商業模式被驗證錯誤,資本和創業者死傷無數,而關於共用還是租賃的話題也不絕於耳。

在年末,共用經濟被很多人評論為:“賽道擁擠,死傷無數”。不過,小商幫科技認為,共用經濟的浪潮遠沒有結束,未來將會出現更多共用經濟的新模式,新方法,各位可以拭目以待。

2、資本新歡關鍵字:新零售

自從馬雲提出了新零售之後,2017年整年中,投資人先是從焦急的觀察,到一窩蜂的湧入,新零售成為了2017年中最為火熱的創業和投資領域。

新零售的賽道中,既有盒馬鮮生,超級物種這樣的重模式玩家,也有靠一個簡易的貨架鋪設到公司的無人貨架這種輕模式,還有探索性質的無人超市,此外,為商超賦能的各種軟體系統,線下線上整合改造的模式,甚至朱嘯虎投資的在共用汽車後座裝上無人貨架等等,都歸入了新零售。(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一文說清新零售到底有哪些商業模式》)

其中,最為熱門和爭議最大的,就是“無人貨架”這種模式。

支持者認為,無人貨架模式主打最後50米,把貨架搬到公司,截流了門口的小超市,成為辦公室的福音,應該會有廣闊的前景。

反對者認為,無人貨架模式極為考驗人性,很多公司上架後又悄然撤退,就是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

實際上,無人貨架雖然這麼熱,但很多大咖投資人並未進入,比如朱嘯虎等等,我們曾經在文章中估算過,無人貨架本身並不是一個規模特別大的生意,但其背後與供應鏈相關的生意規模很大,到最後,應該還是大玩家的遊戲。(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共用單車大局未定,“ofo思維”的辦公室無人貨架大混戰又開始了》)。

隨著線上線下不斷的融合,新零售相關的概念依然會不斷發酵,其周邊的相關科技和服務也會不斷湧現,我們繼續看好2018年度新零售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3、皆大歡喜關鍵字:消費升級

2017年中,投資人最大的驚喜莫過於消費升級,不管是在股市中的茅臺還是在創投圈中,消費升級的概念讓很多投資人賺的盆滿缽滿。

這些年消費升級的概念非常的火爆,比如說格力電器、小米之家、茅臺酒、周黑鴨、三隻松鼠等等消費升級品牌,再比如說喜茶、喪茶、鮑師傅、光之乳酪等等網紅產品,都是消費升級大背景之下自然產生的。

江南春說:“中國未來十年最主要的主題就是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分析今天中國的中產階級的消費心理,掌握他們愛什麼、怕什麼、缺什麼,再在裡面做生意會比較靠譜。”

熊貓資本合夥人毛聖博則說:“我所理解的消費升級是,現在人的時間越來越值錢了。人們願意為節省自己的時間,提高自己時間的利用率,賦予自己時間更多意義的方向上買單。”

不僅是投資領域大家在說消費升級,連商務部在近期也提出,明年將全面啟動“消費升級行動計畫”,並說明這是商務部在消費領域提出的未來五年的重點工作舉措。

小商幫科技曾撰文《到底什麼是消費升級?及存在的機會》,其中提到了一個觀點,就是:“消費升級的本質,就是為了更好的滿足“人性”,比如吃的更精緻、可以更懶惰、可以被認可、更加出眾、更好的滿足性☆禁☆欲等等。”無論產品的形態怎麼變化,人性不會變化,這也是未來消費升級領域持續火爆需要把握的主要方向。

我們認為,消費升級的熱潮,至少還有5年的好時光,大量線下的,借助線上力量的產品將不斷出現,造就一大批的億萬富翁。

4、高級泡沫關鍵字:人工智慧

2017年,人工智慧概念第一股科大訊飛在A股極為疲軟的情況下,走出了極為火爆的行情,而人類第一的圍棋高手柯潔,則完敗于穀歌的人工智慧AlphaGo。從表面上來看,AlphaGo是人工智慧火爆的“引信”,但實際上,人工智慧的火爆源於其技術的革命。

Geoffrey Hinton,這位多倫多大學的“神經網路之父”、“深度學習之父”,為當前的人工智慧技術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理論基礎,目前最為熱門的深度學習研究和應用方向幾乎都和他的理論有關係。

在2017年,除了AlphaGo大放異彩之外,人臉識別、智慧音箱、人工智慧晶片等也在國內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頭部的人臉識別公司比如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不斷得到巨額的融資,並且得到BAT的加持,而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瘋狂湧入智慧音箱的領域,只為在將來獲得一個極為重要的入口。(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近50家公司殺入,智慧音箱們為什麼這麼火?》),阿裡巴巴更是重度押寶人工智慧晶片:耐能、寒武紀、深鑒科技、中天微、Barefoot Networks等等主要的AI晶片公司,都得到了阿裡的投資。騰訊也不甘示弱,在產業AI領域大手筆投資,尤其是醫療AI領域,如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目前已經進入了產業化的進程中,雖然騰訊的AI起步慢,但落地可能是BAT中最快的。

最為決絕的是百度的“All In AI”,陸奇加入了百度之後,開始了大幅度的精簡和技術落地的工程,在圖像,語音和無人駕駛領域走在了行業的尖端。

根據一些機構的統計,2017年,人工智慧領域僅天使輪到A輪的投資就達到了182起,遠高於消費升級和新零售領域,是名副其實的最熱門領域之一。

李開複在2017年的3月末就開始警告:“現在,人工智慧的投資和估值泡沫化特別嚴重。”而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在12月也說:“人工智慧要去泡沫化”。

而更為關鍵的是,深度學習之父Geoffrey Hinton認為:“深度學習要另起爐灶,徹底拋棄反向傳播”,這從理論上對於當前的深度學習提出了挑戰。

隨著投資熱度的減弱和產業化落地的不斷深入,人工智慧的擠泡沫情況已經開始出現,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12月斷言:“明年有一大批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會倒閉”。

在每個PPT上都加上人工智慧以騙取投資者的青睞,這個時代可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2018年,將會是人工智慧大規模落地的階段,人們的生活將因此得到巨大的改變。

5、情懷老賴關鍵字:賈躍亭

賈躍亭在前幾年還是個英雄,有不少在互聯網圈的名人和自媒體的知名作家都為他背書,稱其為互聯網的英雄。

賈總最有名的,就是貢獻了一個“生態化反”這樣的怪異的名詞,樂視大生態在當時被很多人津津樂道,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界的未來模式。在樂視的巔峰時期,曾經有人質疑樂視的模式,但被當時的無數名人所嘲笑。(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誰還記得兩年前的6月,劉姝威和樂視的那場全民大戰……》)

一直到2016年的年底,樂視傳出了供應鏈資金斷裂的新聞後,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不會崩盤”。

2016年11月,“樂視生態”對一張疑似小米雷軍的微信截圖發出了宣戰。該截圖顯示,小米董事長雷軍稱:“昨天,幾個大供應商和我說,樂視欠款總額在150億以上,四五家供應商欠款在10億以上。明天估計有四五家開始起訴……”

然而,賈躍亭很快在公司的全員信中承認:“我們的資金和資源其實非常有限。一方面樂視汽車前期投入巨大,陸續花掉100多億的自有資金,直接導致我個人對LeEco的資金支持不足;此外,樂視融資能力不強,方式單一、資本結構不合理,外部融資規模難以滿足快速放大資金需求。賈躍亭說,樂視糧草供應不及時,後勁已經明顯乏力。”

到2016年12月,樂視的供應鏈問題已經完全掩蓋不住,資金鏈出現了崩塌,供應商開始到樂視大廈討債。

賈躍亭通過多方接觸和談判,在2017年1月,找來了融創進行融資,後者答應注入150億的資金。

不過,雖然融創在2017年8月已經全額支付了150億的資金,但樂視的窟窿極為巨大,這些錢根本就填不滿。之後,融創的孫宏斌顯然改變了打法,不再為賈躍亭補窟窿,而是著手整合樂視的優質資產,比如影視等。而樂視的討債大軍隊伍則貫穿了2017年整年,尤其是年中時,每天都有很多人睡在樂視大廈門口討債。

2017年7月4日,賈躍亭來到了美國,開啟了“All In FF”的模式。據悉,目前其妻子甘薇也已經來到了美國。

在到達美國兩天后的7月6號,賈躍亭在美國說:樂視今日之巨大挑戰,他會承擔全部的責任,會對樂視的員工、使用者、客戶和投資者盡責到底。賈躍亭稱,辭去一系列職務是為了全力以赴實現FF 91最快量產上市。

然後,在當天下午,賈躍亭宣佈辭任樂視網董事長的職務。

實際上,在賈躍亭在美國的這段時間內,媒體曾經多次報導其號稱“下周回國”的消息,到最後都被證明是假的。也因此,賈總得了一個“下周回國賈躍亭”的雅號。

其實,賈躍亭的“下周回國”在2014年就出現過一次,當時由於樂視深陷某山西高官落馬事件,賈躍亭在海外數月不歸,長期號稱“下周回國”,但一直不見蹤影,直到危機解除後才施施然回國。

而在賈躍亭信誓旦旦承諾盡責到底的背後,則是其不兌現借款給上市公司的承諾,姐弟倆在高位套現140個億的事實,以及在公司出現困難時,不准高管和員工減持,甚至忽悠員工重金增持,自己人卻偷偷瘋狂減持的行為。

或許賈躍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或許FF確實掌握了非常核心的造車技術,不過,誠信一旦失去了是很難再買回來的,畢竟,中國人都知道狼來了的故事。

也許,賈總的偉大夢想要靠PPT去忽悠老外來完成了!

遭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王思聰關於聚美優品投資共用充電寶後發表的“吃翔”言論。

而共用充電寶在臨近年底時,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倒閉潮,死亡週期比共用單車還要短,似乎印證了一些人看衰共用充電寶的言論。

不過,根據小商幫科技的消息,目前一些頭部的共用充電寶玩家,經過試錯和不斷調整策略後,已經找到了比較合適的商業模型,在一些場合出現了極為高頻的使用,比如KTV、熱門餐飲店等,部分玩家已經出現了非常好的正向迴圈。

關於共用充電寶的長期投資邏輯,可以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歷史文章《沒看懂共用充電寶?這是大佬們在押寶5G時代!》。

在共用充電寶之後,共用經濟被徹底激發,共用民宿、共用辦公、共用雨傘、共用籃球、共用衣櫥、共用健身倉、共用推車、共用搖搖車等形式如雨後春筍般爆發(可以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共用經濟到底都有哪些模式?看完這篇就夠了》),甚至剛出來就出現極為慘烈的競爭,或者商業模式被驗證錯誤,資本和創業者死傷無數,而關於共用還是租賃的話題也不絕於耳。

在年末,共用經濟被很多人評論為:“賽道擁擠,死傷無數”。不過,小商幫科技認為,共用經濟的浪潮遠沒有結束,未來將會出現更多共用經濟的新模式,新方法,各位可以拭目以待。

2、資本新歡關鍵字:新零售

自從馬雲提出了新零售之後,2017年整年中,投資人先是從焦急的觀察,到一窩蜂的湧入,新零售成為了2017年中最為火熱的創業和投資領域。

新零售的賽道中,既有盒馬鮮生,超級物種這樣的重模式玩家,也有靠一個簡易的貨架鋪設到公司的無人貨架這種輕模式,還有探索性質的無人超市,此外,為商超賦能的各種軟體系統,線下線上整合改造的模式,甚至朱嘯虎投資的在共用汽車後座裝上無人貨架等等,都歸入了新零售。(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一文說清新零售到底有哪些商業模式》)

其中,最為熱門和爭議最大的,就是“無人貨架”這種模式。

支持者認為,無人貨架模式主打最後50米,把貨架搬到公司,截流了門口的小超市,成為辦公室的福音,應該會有廣闊的前景。

反對者認為,無人貨架模式極為考驗人性,很多公司上架後又悄然撤退,就是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

實際上,無人貨架雖然這麼熱,但很多大咖投資人並未進入,比如朱嘯虎等等,我們曾經在文章中估算過,無人貨架本身並不是一個規模特別大的生意,但其背後與供應鏈相關的生意規模很大,到最後,應該還是大玩家的遊戲。(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共用單車大局未定,“ofo思維”的辦公室無人貨架大混戰又開始了》)。

隨著線上線下不斷的融合,新零售相關的概念依然會不斷發酵,其周邊的相關科技和服務也會不斷湧現,我們繼續看好2018年度新零售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3、皆大歡喜關鍵字:消費升級

2017年中,投資人最大的驚喜莫過於消費升級,不管是在股市中的茅臺還是在創投圈中,消費升級的概念讓很多投資人賺的盆滿缽滿。

這些年消費升級的概念非常的火爆,比如說格力電器、小米之家、茅臺酒、周黑鴨、三隻松鼠等等消費升級品牌,再比如說喜茶、喪茶、鮑師傅、光之乳酪等等網紅產品,都是消費升級大背景之下自然產生的。

江南春說:“中國未來十年最主要的主題就是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分析今天中國的中產階級的消費心理,掌握他們愛什麼、怕什麼、缺什麼,再在裡面做生意會比較靠譜。”

熊貓資本合夥人毛聖博則說:“我所理解的消費升級是,現在人的時間越來越值錢了。人們願意為節省自己的時間,提高自己時間的利用率,賦予自己時間更多意義的方向上買單。”

不僅是投資領域大家在說消費升級,連商務部在近期也提出,明年將全面啟動“消費升級行動計畫”,並說明這是商務部在消費領域提出的未來五年的重點工作舉措。

小商幫科技曾撰文《到底什麼是消費升級?及存在的機會》,其中提到了一個觀點,就是:“消費升級的本質,就是為了更好的滿足“人性”,比如吃的更精緻、可以更懶惰、可以被認可、更加出眾、更好的滿足性☆禁☆欲等等。”無論產品的形態怎麼變化,人性不會變化,這也是未來消費升級領域持續火爆需要把握的主要方向。

我們認為,消費升級的熱潮,至少還有5年的好時光,大量線下的,借助線上力量的產品將不斷出現,造就一大批的億萬富翁。

4、高級泡沫關鍵字:人工智慧

2017年,人工智慧概念第一股科大訊飛在A股極為疲軟的情況下,走出了極為火爆的行情,而人類第一的圍棋高手柯潔,則完敗于穀歌的人工智慧AlphaGo。從表面上來看,AlphaGo是人工智慧火爆的“引信”,但實際上,人工智慧的火爆源於其技術的革命。

Geoffrey Hinton,這位多倫多大學的“神經網路之父”、“深度學習之父”,為當前的人工智慧技術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理論基礎,目前最為熱門的深度學習研究和應用方向幾乎都和他的理論有關係。

在2017年,除了AlphaGo大放異彩之外,人臉識別、智慧音箱、人工智慧晶片等也在國內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頭部的人臉識別公司比如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不斷得到巨額的融資,並且得到BAT的加持,而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瘋狂湧入智慧音箱的領域,只為在將來獲得一個極為重要的入口。(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近50家公司殺入,智慧音箱們為什麼這麼火?》),阿裡巴巴更是重度押寶人工智慧晶片:耐能、寒武紀、深鑒科技、中天微、Barefoot Networks等等主要的AI晶片公司,都得到了阿裡的投資。騰訊也不甘示弱,在產業AI領域大手筆投資,尤其是醫療AI領域,如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目前已經進入了產業化的進程中,雖然騰訊的AI起步慢,但落地可能是BAT中最快的。

最為決絕的是百度的“All In AI”,陸奇加入了百度之後,開始了大幅度的精簡和技術落地的工程,在圖像,語音和無人駕駛領域走在了行業的尖端。

根據一些機構的統計,2017年,人工智慧領域僅天使輪到A輪的投資就達到了182起,遠高於消費升級和新零售領域,是名副其實的最熱門領域之一。

李開複在2017年的3月末就開始警告:“現在,人工智慧的投資和估值泡沫化特別嚴重。”而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在12月也說:“人工智慧要去泡沫化”。

而更為關鍵的是,深度學習之父Geoffrey Hinton認為:“深度學習要另起爐灶,徹底拋棄反向傳播”,這從理論上對於當前的深度學習提出了挑戰。

隨著投資熱度的減弱和產業化落地的不斷深入,人工智慧的擠泡沫情況已經開始出現,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12月斷言:“明年有一大批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會倒閉”。

在每個PPT上都加上人工智慧以騙取投資者的青睞,這個時代可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2018年,將會是人工智慧大規模落地的階段,人們的生活將因此得到巨大的改變。

5、情懷老賴關鍵字:賈躍亭

賈躍亭在前幾年還是個英雄,有不少在互聯網圈的名人和自媒體的知名作家都為他背書,稱其為互聯網的英雄。

賈總最有名的,就是貢獻了一個“生態化反”這樣的怪異的名詞,樂視大生態在當時被很多人津津樂道,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界的未來模式。在樂視的巔峰時期,曾經有人質疑樂視的模式,但被當時的無數名人所嘲笑。(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誰還記得兩年前的6月,劉姝威和樂視的那場全民大戰……》)

一直到2016年的年底,樂視傳出了供應鏈資金斷裂的新聞後,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不會崩盤”。

2016年11月,“樂視生態”對一張疑似小米雷軍的微信截圖發出了宣戰。該截圖顯示,小米董事長雷軍稱:“昨天,幾個大供應商和我說,樂視欠款總額在150億以上,四五家供應商欠款在10億以上。明天估計有四五家開始起訴……”

然而,賈躍亭很快在公司的全員信中承認:“我們的資金和資源其實非常有限。一方面樂視汽車前期投入巨大,陸續花掉100多億的自有資金,直接導致我個人對LeEco的資金支持不足;此外,樂視融資能力不強,方式單一、資本結構不合理,外部融資規模難以滿足快速放大資金需求。賈躍亭說,樂視糧草供應不及時,後勁已經明顯乏力。”

到2016年12月,樂視的供應鏈問題已經完全掩蓋不住,資金鏈出現了崩塌,供應商開始到樂視大廈討債。

賈躍亭通過多方接觸和談判,在2017年1月,找來了融創進行融資,後者答應注入150億的資金。

不過,雖然融創在2017年8月已經全額支付了150億的資金,但樂視的窟窿極為巨大,這些錢根本就填不滿。之後,融創的孫宏斌顯然改變了打法,不再為賈躍亭補窟窿,而是著手整合樂視的優質資產,比如影視等。而樂視的討債大軍隊伍則貫穿了2017年整年,尤其是年中時,每天都有很多人睡在樂視大廈門口討債。

2017年7月4日,賈躍亭來到了美國,開啟了“All In FF”的模式。據悉,目前其妻子甘薇也已經來到了美國。

在到達美國兩天后的7月6號,賈躍亭在美國說:樂視今日之巨大挑戰,他會承擔全部的責任,會對樂視的員工、使用者、客戶和投資者盡責到底。賈躍亭稱,辭去一系列職務是為了全力以赴實現FF 91最快量產上市。

然後,在當天下午,賈躍亭宣佈辭任樂視網董事長的職務。

實際上,在賈躍亭在美國的這段時間內,媒體曾經多次報導其號稱“下周回國”的消息,到最後都被證明是假的。也因此,賈總得了一個“下周回國賈躍亭”的雅號。

其實,賈躍亭的“下周回國”在2014年就出現過一次,當時由於樂視深陷某山西高官落馬事件,賈躍亭在海外數月不歸,長期號稱“下周回國”,但一直不見蹤影,直到危機解除後才施施然回國。

而在賈躍亭信誓旦旦承諾盡責到底的背後,則是其不兌現借款給上市公司的承諾,姐弟倆在高位套現140個億的事實,以及在公司出現困難時,不准高管和員工減持,甚至忽悠員工重金增持,自己人卻偷偷瘋狂減持的行為。

或許賈躍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或許FF確實掌握了非常核心的造車技術,不過,誠信一旦失去了是很難再買回來的,畢竟,中國人都知道狼來了的故事。

也許,賈總的偉大夢想要靠PPT去忽悠老外來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