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本是明朝太監,自盡後竟被隆重葬入皇陵,康熙帝曾專程祭拜!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一提起“太監”,大家的固有印象或許就是誤國誤民,比如子淵之前介紹的小德張,但子淵今天介紹的這位卻堪稱是太監中的例外。

▲《江山風雨情》王承恩劇照

王承恩,祖籍河北邢臺,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於是遠房親戚將他賣進宮當了小太監。崇禎帝朱由檢因為父親不被祖父寵愛、母親又是父親婢妾,在幼年時受了不少罪。在被哥哥朱由校封為信王后,王承恩來到11歲的信王身邊,

對其多有照顧。

▲《大明劫》崇禎帝、王承恩劇照

時間一久,王承恩便逐漸被朱由檢視為心腹,在其即位後,王承恩更是一躍成為秉筆太監。事實上,王承恩起初是被魏忠賢派遣到信王身邊的一名眼線,長期監視著朱由檢的一言一行。直到王承恩無意中得知魏忠賢計畫謀反後,

才主動與其撇清關係,並幫助朱由檢登上大寶。

▲《江山風雨情》魏忠賢、王承恩劇照

順利即位的崇禎皇帝下決心清除閹党,隔斷魏忠賢羽翼並逼迫其自縊身亡,倡狂多年的東廠也因此一蹶不振,在一系列的行動中處處可見王承恩的身影。

崇禎十七年,奄奄一息的大明帝國終於快要倒下了。這時的崇禎早已神志不清,文臣武將也幾乎逃了個大半,內城中的實際指揮者只有王承恩一人。根據《明史》記載:

“(王)承恩見賊坎牆,急發炮擊之,連斃數人,而諸璫泄泄自如。”

▲明思宗朱由檢自縊殉國處

然而僅憑一人之力自然是無法抵擋千軍萬馬的。3月27日,在刺傷公主、逼死妃嬪後,披頭散髮的崇禎皇帝在王承恩的攙扶下,跌跌撞撞的登上煤山,在一棵槐樹上吊死。至於這位陪伴了他大半輩子的老太監王承恩,則對著君王遺體三叩九拜,隨即自縊在旁邊的一棵海棠樹上。

▲明十三陵雪景攝影

三天后,崇禎皇帝的遺體被李自成的士兵發現,其屍骨由遺老們裝在柳木棺材中運至明十三陵。在滿清入主中原後,統治者以極高規格將崇禎帝厚葬,並將這位忠心耿耿的老太監安葬于崇禎帝思陵,讓他繼續在九泉下照料崇禎。順治帝繼位後主動為其撰寫了八百字碑文,康熙皇帝對其更是稱讚不已,為他樹碑立傳不說,還曾率眾臣親自祭奠。

▲王承恩墓

由此可見,太監這一行當也有忠奸善惡之分,既有臭名昭著的魏忠賢、劉瑾,也有英勇就義的王承恩和揚我國威的鄭和。

“趣觀歷史”(ID:quguanlishi),筆者將每天為大家分享新鮮有趣的歷史故事,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為他樹碑立傳不說,還曾率眾臣親自祭奠。

▲王承恩墓

由此可見,太監這一行當也有忠奸善惡之分,既有臭名昭著的魏忠賢、劉瑾,也有英勇就義的王承恩和揚我國威的鄭和。

“趣觀歷史”(ID:quguanlishi),筆者將每天為大家分享新鮮有趣的歷史故事,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