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市首位特級舞蹈教師孟豔 在三尺講臺舞出一方天地

2017年12月26日訊,北京市首位特級舞蹈教師、首位正高級舞蹈教師,全國首個省級學校舞蹈教研組織負責人,全國“唯一”一名被北京奧組委聘任為開幕式導演的中學教師,執教的二十多年裡將北京二中金帆舞蹈藝術團幾乎打造成了中學生校園舞蹈的代名詞……在孟豔的身上,

貼了不少開創性的標籤。

對她來說,成為教師雖是一個偶然的選擇,但是卻豐盈了她人生最美好的年華。

從“臺柱子”到“孩子王”

孟豔喜歡掌聲,喜歡舞臺,即使到現在也一樣。

在到北京舞蹈學院深造之前,她是吉林歌舞團的“臺柱子”,曾在多場演出中擔任主角。來到中國舞蹈的最高學府,也是為了以後能更好地在舞臺上發光發亮。卻沒想到畢業前的一場招聘,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1992年,孟豔即將畢業,她也做好了重新回到舞臺的準備。正在那時,北京市第二中學的老師來到舞蹈學院招人。舞跳得好,人又愛笑,被班主任推薦給學校後,

孟豔一下子就被二中相中了。“老師推薦了我,我也不能辜負了班主任的信任。”出於“禮貌”,孟豔接下了做實習老師的橄欖枝。可是心裡也難免嘀咕,從台前到幕後,一群孩子在舞臺上能完成自己想要的表現力嗎?自己一個“臺柱子”去校園裡當老師會不會有點兒“大材小用”?抱著略微有些“失落”的心情,孟豔開始了自己的執教生涯。然而,孩子們的表現卻讓她的失落感一掃而空。

進入校園,孟豔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指導二中的學生參加北京市中小學藝術節舞蹈大賽。一個零教學經驗的老師,面對一群零基礎的孩子,只能硬著頭皮,一邊瞭解中學生身體特點、一邊摸索,來編排適合的舞蹈參賽,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幾個月舞蹈教室裡摸爬滾打之後,孩子們用驚豔首秀捧回了一等獎的獎盃。

一下臺,他們就團團抱住了孟豔,“孟老師,您太棒了,

我們太愛您了!”“謝謝老師,讓我們從不會跳舞、不愛跳舞到喜歡上舞蹈!”“就是這幾句話可把我給震到了!”孟豔現在可以開著玩笑回憶當初的場景了;其實當時聽完孩子們的這幾句話,她的眼淚就流下來了。“覺得無形中有了一種責任,自己想在舞臺上表現的欲望完全被抵消了,但是卻心甘情願。”中小學藝術節至今已經走過20年,二中舞蹈團也一年年締造著更多的“奇跡”。

“本來以為3個月實習就是個過渡,

一直想著自己終究還是要回歌舞團,回到舞臺上的,沒想到在校園裡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孟豔感慨這神奇的際遇,在二中工作了20多年,孟豔覺得沒有辜負自己熱愛的舞蹈。在學校工作,肩負著藝術教育的責任和使命,讓她以另一種方式在舞臺上綻放光芒。

20多年堅持為青春“代言”

在校園中奔跑著的小女生,被同學一喊,猛地回頭,高高的馬尾在中午閃亮的陽光裡跳躍——孟豔捕捉到了這富有朝氣的一幕,於是便有了後來創作的舞蹈《如火的青春》。

除了《如火的青春》之外,舞蹈《紅扇》、《歡騰》,舞蹈詩《我們的腳步》、《舞動的青春》,音樂劇《晴朗天空下》……二十多年裡,青春一直是孟豔創作的主題,她致力於從校園出發,從生活場景出發,用舞臺張力為“青春”代言。在孟豔看來,十二歲到十八歲這個年紀,可能是人一輩子最耀眼最青春最靚麗的年齡段,正是像火一樣燃燒的年紀。但是,在20多年前的校園舞蹈中,“如火的青春”常常是被埋沒的。那個時候的校園舞蹈大多還是以模仿經典作品為主,有的經典作品與學生的活力並不合時宜,甚至對青春是一種約束。進入校園後滿腔熱情的孟豔想要尋求改變。

1996年是孟豔從事教師工作第四年,也是在那一年她將舞蹈詩《我們的腳步》搬上了保利的舞臺。那是她第一次嘗試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從自己的感受出發,闡述自己對校園友誼的感悟和理解。現在的孟豔回頭再看自己當初的這部青澀作品,難免會“吹毛求疵”,但在當時已經是開了校園舞蹈的先河。

“孩子們都是天生的演員,在舞臺上的那股靈動勁真的讓人上癮,讓人覺得熱血澎湃。”於是,便有了第二部《舞動的青春》,又有了加入臺詞、表演後“升級版”的《晴朗天空下》,這部音樂劇成為我國首部由中學生自排自演的原創校園劇。音樂劇圍繞高三女生的困惑展開: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該不該放棄去國外演出的機會呢?不放棄,那就意味著複習時間要為排練讓位。這部作品充分展現了學生關於青春的困惑,成長的抉擇,面對友誼與寬容、親情與責任的應對。“其實這樣的故事,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很有現實意義。因為這是學生自己的故事,所以才會有生命力。”

都說老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孟豔對此卻有自己的想法,她覺得,老師更像是火柴,用盡全身力氣去點燃蠟燭,讓蠟燭釋放光彩。她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點燃孩子們的潛力,點燃他們的激情,讓他們成為舞臺上耀眼的火焰。

參加奧運開幕式編導團隊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震撼世界。其中的《自然》篇章裡,恢宏的場面與整齊劃一的動作、深邃的歷史內涵與飄逸的現代編排表現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視覺衝擊波,生動地展示出剛柔並濟、外圓內方的中國氣質。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到,如此氣勢磅礴的篇章竟是女導演孟豔的傑作。

從舞蹈教師如何就跨界成了導演呢?

“有孩子在你課堂上溜號了,那你就需要警醒了,說明孩子可能覺得你的課堂沒意思了,吃不飽了。”工作這麼多年來,孟豔始終保持這樣的警醒,因此她從未放棄進修和學習:1999年在二中的支持下,她來到中央戲劇學院戲文戲,進行脫產學習;2003年,又在北京大學的文化藝術管理班讀了兩年的研究生;隨後又在2005年來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每段學習經歷都讓她在重返課堂時帶來了新的刺激和活力。

漸漸地,孟豔獨創的“校園青春舞蹈”開始在全國風靡一時,在她的帶領下,北京二中舞蹈團也成為享譽全國的學生藝術團。一些國內外的大型文體活動開始邀請她加盟創作團隊,國慶五十周年、國慶六十周年、香港回歸、澳門回歸、中國申奧成功慶典、上海世博會、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閉幕式等大型文體活動中,都開始有了她的創作身影。2007年她更是入選奧運開幕式創作團隊,擔任了《自然》篇章編創導演組組長。

但是,每次大型活動一卸任,她都會會義無反顧從繁華的舞臺上抽身,重新回到寧靜的校園。“我愛我的孩子們,去外面與社會接軌,也是為了把外面最好的、最新鮮的靈感帶給學生,我覺得我離不開他們。”

將帶頭編寫全市舞蹈教材

今年10月,北京市中小學舞蹈教研組成立,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學校舞蹈教研組織。孟豔又有了新的身份,成為教研組的首任組長。她將帶領全市舞蹈教研組成員們致力於舞蹈課程、教材的研發以及師資的培訓,建立舞蹈學科的課程標準,將全市舞蹈課普及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實,早在多年前,孟豔就已經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學體系:“熱血沸騰法”讓學生燃起學習舞蹈的欲望;“形象比喻法”使學生直觀地瞭解舞蹈的基礎知識;“幽默風趣法”提高了舞蹈課堂的教學效果;“巧妙嫁接法”強調的是不同舞種之間表現手法的借鑒;“融會貫通法”則強調綜合學習和交叉學習,“要跳好民族民間舞,就要有一定傳統文化的底子”……方法是“面”,而在面對個體的“點”時,孟豔強調的是“因材施教,精准育人”:有的孩子抗壓力強,高壓環境可能更能逼迫出他潛在的能力;有的孩子敏感但是有悟性,一個眼神,輕拍下肩膀,或許能帶來更好的傳授效果。她獨特的教學創新成果甚至還在全國教育和舞蹈界引發了“孟豔現象”。

如今,作為教研組長的孟豔正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在她看來,舞蹈走入教學是大勢所趨,很多老師也已經在這個領域耕耘了很多年。“舞蹈學科現在迎來了自己的盛夏,機會好、條件好、環境好,肯定能蓬勃地生長和燃燒起來。”

於是便有了後來創作的舞蹈《如火的青春》。

除了《如火的青春》之外,舞蹈《紅扇》、《歡騰》,舞蹈詩《我們的腳步》、《舞動的青春》,音樂劇《晴朗天空下》……二十多年裡,青春一直是孟豔創作的主題,她致力於從校園出發,從生活場景出發,用舞臺張力為“青春”代言。在孟豔看來,十二歲到十八歲這個年紀,可能是人一輩子最耀眼最青春最靚麗的年齡段,正是像火一樣燃燒的年紀。但是,在20多年前的校園舞蹈中,“如火的青春”常常是被埋沒的。那個時候的校園舞蹈大多還是以模仿經典作品為主,有的經典作品與學生的活力並不合時宜,甚至對青春是一種約束。進入校園後滿腔熱情的孟豔想要尋求改變。

1996年是孟豔從事教師工作第四年,也是在那一年她將舞蹈詩《我們的腳步》搬上了保利的舞臺。那是她第一次嘗試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從自己的感受出發,闡述自己對校園友誼的感悟和理解。現在的孟豔回頭再看自己當初的這部青澀作品,難免會“吹毛求疵”,但在當時已經是開了校園舞蹈的先河。

“孩子們都是天生的演員,在舞臺上的那股靈動勁真的讓人上癮,讓人覺得熱血澎湃。”於是,便有了第二部《舞動的青春》,又有了加入臺詞、表演後“升級版”的《晴朗天空下》,這部音樂劇成為我國首部由中學生自排自演的原創校園劇。音樂劇圍繞高三女生的困惑展開: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該不該放棄去國外演出的機會呢?不放棄,那就意味著複習時間要為排練讓位。這部作品充分展現了學生關於青春的困惑,成長的抉擇,面對友誼與寬容、親情與責任的應對。“其實這樣的故事,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很有現實意義。因為這是學生自己的故事,所以才會有生命力。”

都說老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孟豔對此卻有自己的想法,她覺得,老師更像是火柴,用盡全身力氣去點燃蠟燭,讓蠟燭釋放光彩。她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點燃孩子們的潛力,點燃他們的激情,讓他們成為舞臺上耀眼的火焰。

參加奧運開幕式編導團隊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震撼世界。其中的《自然》篇章裡,恢宏的場面與整齊劃一的動作、深邃的歷史內涵與飄逸的現代編排表現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視覺衝擊波,生動地展示出剛柔並濟、外圓內方的中國氣質。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到,如此氣勢磅礴的篇章竟是女導演孟豔的傑作。

從舞蹈教師如何就跨界成了導演呢?

“有孩子在你課堂上溜號了,那你就需要警醒了,說明孩子可能覺得你的課堂沒意思了,吃不飽了。”工作這麼多年來,孟豔始終保持這樣的警醒,因此她從未放棄進修和學習:1999年在二中的支持下,她來到中央戲劇學院戲文戲,進行脫產學習;2003年,又在北京大學的文化藝術管理班讀了兩年的研究生;隨後又在2005年來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每段學習經歷都讓她在重返課堂時帶來了新的刺激和活力。

漸漸地,孟豔獨創的“校園青春舞蹈”開始在全國風靡一時,在她的帶領下,北京二中舞蹈團也成為享譽全國的學生藝術團。一些國內外的大型文體活動開始邀請她加盟創作團隊,國慶五十周年、國慶六十周年、香港回歸、澳門回歸、中國申奧成功慶典、上海世博會、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閉幕式等大型文體活動中,都開始有了她的創作身影。2007年她更是入選奧運開幕式創作團隊,擔任了《自然》篇章編創導演組組長。

但是,每次大型活動一卸任,她都會會義無反顧從繁華的舞臺上抽身,重新回到寧靜的校園。“我愛我的孩子們,去外面與社會接軌,也是為了把外面最好的、最新鮮的靈感帶給學生,我覺得我離不開他們。”

將帶頭編寫全市舞蹈教材

今年10月,北京市中小學舞蹈教研組成立,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學校舞蹈教研組織。孟豔又有了新的身份,成為教研組的首任組長。她將帶領全市舞蹈教研組成員們致力於舞蹈課程、教材的研發以及師資的培訓,建立舞蹈學科的課程標準,將全市舞蹈課普及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實,早在多年前,孟豔就已經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學體系:“熱血沸騰法”讓學生燃起學習舞蹈的欲望;“形象比喻法”使學生直觀地瞭解舞蹈的基礎知識;“幽默風趣法”提高了舞蹈課堂的教學效果;“巧妙嫁接法”強調的是不同舞種之間表現手法的借鑒;“融會貫通法”則強調綜合學習和交叉學習,“要跳好民族民間舞,就要有一定傳統文化的底子”……方法是“面”,而在面對個體的“點”時,孟豔強調的是“因材施教,精准育人”:有的孩子抗壓力強,高壓環境可能更能逼迫出他潛在的能力;有的孩子敏感但是有悟性,一個眼神,輕拍下肩膀,或許能帶來更好的傳授效果。她獨特的教學創新成果甚至還在全國教育和舞蹈界引發了“孟豔現象”。

如今,作為教研組長的孟豔正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在她看來,舞蹈走入教學是大勢所趨,很多老師也已經在這個領域耕耘了很多年。“舞蹈學科現在迎來了自己的盛夏,機會好、條件好、環境好,肯定能蓬勃地生長和燃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