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學5年級就學初中難度《新概念》領先一步就能領先一路?

2017年12月25日訊,小學一年級,大部分孩子的拼音剛學完,有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句子的修辭方法了;小學5年級的孩子,寒假課外英語班報的是初中難度的《新概念》二;初三化學的輔導班上,

坐著不少初二的孩子……現在,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並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很多家長在孩子正常上課的同時,還花錢讓孩子在課外提前學,成了課外班上的“搶跑生”。

現象

用辛苦換高分的“搶跑生”

上週六,在北三環一家培訓機構的初三化學尖子班上,

陳昊坐在第一排靠窗的位置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看不出他和其他同學有什麼不同。下課了,教室裡立刻熱鬧起來,三三兩兩地紮在一堆兒聊天兒、嬉鬧,陳昊不大愛說,逕自走到教室後面陪聽的媽媽身旁,拿起桌子上的水杯喝了幾口,轉身又回到了教室前面的座位上寫起作業來。

“初二的孩子,跟著初三的一起學,是有點兒費勁兒。”陳昊媽媽心疼地說。但她也覺得很無奈。

“我以前一直堅持快樂教育的理念,上小學前什麼課外班都沒報過,但一上學就抓瞎了。拿語文來說,開學講拼音,班裡40個孩子一半兒以上都學過,老師一看多數孩子都會,講得就相對糙一些,結果陳昊學得就不扎實,以後語文就一直有障礙,en和eng到現在都還經常拼錯。”這件事給陳昊媽媽的觸動很大。之後,陳昊媽媽給孩子報了語文的課外班。到了課外班陳昊媽媽才發現,
原來不僅學習不好的孩子上課外班,學習好的孩子也上,只不過難度更大,進度更超前。

“他上六年級的時候,很多家長都和我說,初中和小學的學習完全不一樣,小學主要是讓學生多想,會做就成,尤其是奧數,對做題的格式幾乎沒有什麼要求。但初中就不同了,開始要求解題步驟和格式了,一步沒寫清楚,即使答案對了,也扣分。提前學,可以讓孩子儘快儘早地適應初中教學方式。

另外,上初中後,為了應對中考,大大小小的考試很多,期中期末考不算,還要有月考、階段考,學習一下就緊張起來,提前學習也會緩解一些壓力。我們擔心像小學語文那樣吃虧,就跟著報了初中語文和數學。後來,物理和化學也是一樣,到今年已經堅持兩年多了。”

提前學後,對陳昊的成績確實有幫助,基本保持在班裡前三名,但辛苦也不言而喻。“我們幾乎每個週末都是在課外班度過的,

車就成了‘移動的家’,吃飯、休息、做作業都在車上。” 為了讓孩子不為其他事兒分心,她的週末也是全程保姆式接送、買飯、陪聽。

“搶跑”蔓延到小學

目前,在初中初二跟著初三上、初三跟著高一上的學生已經不是個別現象。甚至小學也有跟著初中上的,尤其以英語為多。

在東城北新橋附近的一間教室裡,6個女生圍坐在講臺前,跟著老師背英語《新概念》第二冊裡面的一篇課文。“他們都是一個班的同學,上5年級,本來上的《新概念》第一冊,但孩子和家長都說太簡單了。第二冊又覺得有點兒難,一個孩子的家長就組織這6個孩子,先跟著我上小課,覺得沒問題了,寒假再報我的大課。”教課的徐老師介紹說。

徐老師已經有近10年的課外英語輔導經驗了,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是追著她的課上。她覺得這幾年,雖然學校在減負,但家長卻在暗地裡使勁兒。孩子學習的強度、難度都比以前大了,在徐老師的《新概念》第二冊課上,經常會有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的身影。

“上課外班的孩子也越來越小,很多孩子在幼稚園就開始報課外的少兒英語和語文,希望孩子上學能輕鬆點兒,可結果是,走上這條路就停不下來了,孩子越來越累。”徐老師深有感觸地說。

“後勁兒”足不足顧不上

對於“搶跑”的孩子,因為已經學了一遍,家長又盯得緊,和本班同學一起上時等於在複習,多數孩子成績都不錯,但副作用也很明顯。

據瞭解,現在初中不設實驗班後,但會根據學生各科的成績,分別設置A、B、C層分層教學,分在A層的學生,學習成績是相對較好的。“我們開家長會的時候,也聽老師抱怨:他們是學校最好的A層班,上化學實驗課,很多孩子做錯了,但結果是對的,因為他們以前學過,知道答案。更有甚者,一次做實驗,老師設置的參數是錯的,居然沒有人指出來,實驗報告還一個比一個寫得完整、漂亮。因為學過的會做,不說;不會的,發現不了,照著會做的同學抄。反而B層、C層的孩子更認真一些,發現了這個問題。”一位初三學生家長高女士介紹說。

“提前學容易造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校內外講的不一樣,孩子還容易混淆。而且提前學習相當於用時間換成績,但也容易造成後勁兒不足的問題。可現在我們不敢停呀,無論如何,要先把中考挺過去,上不了好高中,就等於前功盡棄了。”高女士對提前學的利弊瞭解得很全面,但大環境所致,她根本不敢讓孩子停下來。

專家點評

北京大學“三寬家長教育”課題組專家張旭玲

“搶跑生”已成“劇場效應”

我個人認為要不要提前學,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沒法一概而論。最終怎麼選擇還取決於家長自己的心態、教育目標、對自己孩子的客觀認識等。

上面的案例涉及到三個問題:幼小銜接是不是要提前學小學內容;實驗班背後的教育分層問題;補習班的“劇場效應”。

中國孩子6歲上學是因為寫漢字比英文需要用到手的更多肌肉,6歲才能完全發育成熟,6歲開始寫漢字是符合孩子生理發展的規律的。但因為很多孩子都提早學了小學的內容,造成小學一年級老師教得很快。這種現象的弊端在於先學了小學內容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已經學過了課堂的內容而養成上課不注意聽講的壞習慣,而有些孩子上了不規範的幼小銜接,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如錯誤的書寫筆劃、不正確的拼讀、字寫不好等。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小學一年級教學不能加快速度。

對於初中的教育分層,我認為是必要的。因為到了中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差異已經呈現,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一起上課會造成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聽不懂,也會造成能力差的學生自信心受到打擊,老師也不好組織課堂的教學。公平不是相等,而是因材施教。雖然家長都願意相信只要孩子努力就能學好,但到了中學學生之間確實存在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差異。

補習班有兩類,一類是補差,一類是培優,就是提前學和提高班。不論哪一類的補習,我覺得都應該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家長經常問我怎麼看待補習班,我覺得補習班的本質是家長求得心安,並給自己一些希望,至於孩子有沒有效果取決於三點:孩子是否願意學;補課的內容是否適合孩子;能不能帶給孩子自信心。

中國的“課外班”教育已經形成“劇場效應”,這是指大家在一個劇場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員的演出。忽然,有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周圍的人勸他坐下,他不聽也沒人管。於是,後面的人為了看到演出,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後全場的觀眾都變成了站著看戲。大家都比原來付出了更多的體力,得到了和原來一樣的,甚至更差的觀劇效果。這是個社會問題,家長很難置身事外,最終怎麼選擇還取決於家長自身的生存狀態、自己的教育心態、教育目標、對自己孩子的客觀認識等。

“他們都是一個班的同學,上5年級,本來上的《新概念》第一冊,但孩子和家長都說太簡單了。第二冊又覺得有點兒難,一個孩子的家長就組織這6個孩子,先跟著我上小課,覺得沒問題了,寒假再報我的大課。”教課的徐老師介紹說。

徐老師已經有近10年的課外英語輔導經驗了,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是追著她的課上。她覺得這幾年,雖然學校在減負,但家長卻在暗地裡使勁兒。孩子學習的強度、難度都比以前大了,在徐老師的《新概念》第二冊課上,經常會有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的身影。

“上課外班的孩子也越來越小,很多孩子在幼稚園就開始報課外的少兒英語和語文,希望孩子上學能輕鬆點兒,可結果是,走上這條路就停不下來了,孩子越來越累。”徐老師深有感觸地說。

“後勁兒”足不足顧不上

對於“搶跑”的孩子,因為已經學了一遍,家長又盯得緊,和本班同學一起上時等於在複習,多數孩子成績都不錯,但副作用也很明顯。

據瞭解,現在初中不設實驗班後,但會根據學生各科的成績,分別設置A、B、C層分層教學,分在A層的學生,學習成績是相對較好的。“我們開家長會的時候,也聽老師抱怨:他們是學校最好的A層班,上化學實驗課,很多孩子做錯了,但結果是對的,因為他們以前學過,知道答案。更有甚者,一次做實驗,老師設置的參數是錯的,居然沒有人指出來,實驗報告還一個比一個寫得完整、漂亮。因為學過的會做,不說;不會的,發現不了,照著會做的同學抄。反而B層、C層的孩子更認真一些,發現了這個問題。”一位初三學生家長高女士介紹說。

“提前學容易造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校內外講的不一樣,孩子還容易混淆。而且提前學習相當於用時間換成績,但也容易造成後勁兒不足的問題。可現在我們不敢停呀,無論如何,要先把中考挺過去,上不了好高中,就等於前功盡棄了。”高女士對提前學的利弊瞭解得很全面,但大環境所致,她根本不敢讓孩子停下來。

專家點評

北京大學“三寬家長教育”課題組專家張旭玲

“搶跑生”已成“劇場效應”

我個人認為要不要提前學,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沒法一概而論。最終怎麼選擇還取決於家長自己的心態、教育目標、對自己孩子的客觀認識等。

上面的案例涉及到三個問題:幼小銜接是不是要提前學小學內容;實驗班背後的教育分層問題;補習班的“劇場效應”。

中國孩子6歲上學是因為寫漢字比英文需要用到手的更多肌肉,6歲才能完全發育成熟,6歲開始寫漢字是符合孩子生理發展的規律的。但因為很多孩子都提早學了小學的內容,造成小學一年級老師教得很快。這種現象的弊端在於先學了小學內容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已經學過了課堂的內容而養成上課不注意聽講的壞習慣,而有些孩子上了不規範的幼小銜接,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如錯誤的書寫筆劃、不正確的拼讀、字寫不好等。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小學一年級教學不能加快速度。

對於初中的教育分層,我認為是必要的。因為到了中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差異已經呈現,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一起上課會造成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聽不懂,也會造成能力差的學生自信心受到打擊,老師也不好組織課堂的教學。公平不是相等,而是因材施教。雖然家長都願意相信只要孩子努力就能學好,但到了中學學生之間確實存在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差異。

補習班有兩類,一類是補差,一類是培優,就是提前學和提高班。不論哪一類的補習,我覺得都應該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家長經常問我怎麼看待補習班,我覺得補習班的本質是家長求得心安,並給自己一些希望,至於孩子有沒有效果取決於三點:孩子是否願意學;補課的內容是否適合孩子;能不能帶給孩子自信心。

中國的“課外班”教育已經形成“劇場效應”,這是指大家在一個劇場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員的演出。忽然,有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周圍的人勸他坐下,他不聽也沒人管。於是,後面的人為了看到演出,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後全場的觀眾都變成了站著看戲。大家都比原來付出了更多的體力,得到了和原來一樣的,甚至更差的觀劇效果。這是個社會問題,家長很難置身事外,最終怎麼選擇還取決於家長自身的生存狀態、自己的教育心態、教育目標、對自己孩子的客觀認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