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小學5年級學生挨批學“三毛”去流浪,如何預防孩子離家出走?

2017-04-12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想當年,那封被譽為“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

打動了不少人

好多白領藍領黑領……豪氣地撂下這句話辭職

離家出走,周遊世界(或路上或夢裡)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成年人的世界

而是我們祖國的花朵~

一個未成年人如果選擇離家出走

身邊所有人都會跟著揪心……

一名11歲小男孩平時缺少家庭關愛,但對“三毛”很是崇拜。在與同學吵架受到老師批評後,決心當一回“三毛”去外面流浪。4月10日晚他搭乘了深圳開往蘇州的列車,

幸遇列車乘警及時發現,重歸家人懷抱。

一男孩挨批學“三毛”去流浪詳情

4月10日晚7時許,在深圳開往蘇州的K34次列車上,值乘該次列車的惠州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乘警長游戰巡視車廂時發現,在17、18號車廂連接處有一個小男孩,孤單一人,神情沮喪。

民警見情況異常,便靠上前譜詢問。經細心瞭解,得知這名小男孩名叫彭某,今年11歲,江西餘幹縣人,正在上小學5年級。

小彭的父母離異,他在一所全日制寄宿學校上學。平時,他認為繼母對他不夠關心,爸爸也沒多少時間看他,閒置時間,他喜歡看《三毛流浪記》,心裡對三毛很崇拜。

當天,他因矛盾與同學發生口角,受到老師批評。小彭心裡不舒服,不由得想起自己一直崇拜的三毛,

決心像三毛一樣,去外面流浪一番。於是他偷偷離開學校,隨著人流混上了K34次列車。

獲知情況後,游戰迅速設法與其父親取得了聯繫,並打來飯菜,耐心教育,給予精心照顧。11日淩晨4時許,列車抵達前方車站時,小彭居住該地的伯父將其順利接走。

通過網路搜索“離家出走”或者“孩子走失”的字眼,

小編發現,這樣的案例頻頻發生……

每每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們的心總會揪得很緊。

生怕這些出走的孩子發生意外

那麼,如何未雨綢繆,預防孩子離家出走?

家長必看↓↓↓

增強家庭的吸引力

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讓孩子體驗到家的溫馨,進而產生濃濃的眷念之情。試問,一個總是彌漫著硝煙味的家庭,連家長自己都想離家出走,

孩子怎麼會不想逃離這樣的環境?

站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與他交朋友

父母想和孩子做朋友為什麼這麼難?正是因為大多數父母都站在教育者的立場,或頤指氣使、或專斷獨行,或不考慮孩子的天性和心理,固執地把自己認為好的和對的東西塞給他。所以,大多數家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其實是單向的,帶有壓迫性的,長此以往,孩子的心事不再願意對父母坦誠,以致于很多家長在孩子出走後都無法接受現實:我到底做了什麼?他為什麼要離家出走?

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告訴他們社會是怎樣的

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都會有自主、獨立、冒險意識,尤其是孩子成熟越來越早齡化的今天。家長要從正面看待這種現象,尊重他們努力成長的意願,在安全範圍內給他們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支持。同時,家長要多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讓他們知道,社會是很複雜的,離家出走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讓自己更加迷失。

多鼓勵孩子與同齡人接觸

即使孩子有些話不願意對家長說,如果他們有自己穩定的人際圈,也可以學會轉移自己的壓力和負面情緒。同時,家長要和孩子的老師、同學、親密朋友多多接觸,這樣可以知道很多孩子的情況,有些異常也會提前得知,以便及時採取措施。

文字《東江時報》記者劉豪偉 通訊員張科軍 王睿飛;部分內容綜合網路

編輯 祝金鳳 李雪

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告訴他們社會是怎樣的

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都會有自主、獨立、冒險意識,尤其是孩子成熟越來越早齡化的今天。家長要從正面看待這種現象,尊重他們努力成長的意願,在安全範圍內給他們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支持。同時,家長要多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讓他們知道,社會是很複雜的,離家出走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讓自己更加迷失。

多鼓勵孩子與同齡人接觸

即使孩子有些話不願意對家長說,如果他們有自己穩定的人際圈,也可以學會轉移自己的壓力和負面情緒。同時,家長要和孩子的老師、同學、親密朋友多多接觸,這樣可以知道很多孩子的情況,有些異常也會提前得知,以便及時採取措施。

文字《東江時報》記者劉豪偉 通訊員張科軍 王睿飛;部分內容綜合網路

編輯 祝金鳳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