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郭安娜:一個日本女子,死前全部家當都捐獻給了中國

作者:藍胖,一個肥而不膩的70年後老男人,喜歡研究無厘頭的歷史,推出“民國系列”、“古代系列”、“外國系列”、“詩詞故事系列”等人物、歷史故事,為您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燴。

簡-書簽約作者原創文字,轉載授權請聯繫版權經紀人,非授權謝絕轉載。可以轉發朋*友*圈哦!

朋友讓我評價下魯迅和郭沫若。

我回復:對魯迅先生的觀感還好,一個鬥士,沒有特別喜歡,也沒有惡感;而郭沫若這人我總是瞧不上的,不僅他糜爛的私人生活,最主要的此人沒有底線、是個牆頭草、是個人格的反面教材。

有人說他是人渣,其實,這個評價是在侮辱人渣、拉低人渣的評價標準。

從他與郭安娜的一生生活即可看出,此人在很多人心中已廢,甚至比胡蘭成、徐志摩之流都沒有可比性。

我們從歷史記載和留言看,同時代、現代、包括他的子女,大抵都是瞧不上此人的。

一個人活到這程度,也是醉了。

郭安娜

-01-

1894年,佐藤富子,生於日本仙台,安娜是遇見郭沫若後改的名字。

佐藤富子是名門之後、基督教徒,家庭等各方面情況還都不錯的。

1915年,佐藤富子21歲,家人未經女兒同意就幫她定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佐藤富子聽說這個消息,離家出走,從仙台跑到東京的聖路加病院,工作崗位:護士。

一年後,1916年8月,在日本讀醫科的郭沫若到東京聖路加病院訪友,遇見22歲的護士佐藤富子。

驚為天人。

這時的郭沫若才不管家裡已有原配張瓊華,發動了對小護士的瘋狂追求攻勢。

郭沫若在給佐藤富子的第一封信中就寫道:

我在醫院大門口看見您的時候,我立刻產生了就好像是看到聖母瑪利亞那樣的心情,您眉宇間散發著不可思議的潔光,就好比一輪光華四射的明月,

您的臉放出聖光,您的眼睛會說話,您的口好像櫻桃一樣,我愛上了您!

佐藤富子收到信件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日本青年那時談戀愛都是淡淡的漸進式的,哪有一見面就這麼熱情、肉麻的、一見鍾情的。

佐藤富子被這些文字深深的吸引住了,覺得寫肉麻信的青年與國內的很多青年有著不一樣的感覺。

佐藤富子認為這個人長的還行、做事也特別、文筆不錯。

跟他開始書信來往,

反正是談,嘗試談看看。

郭沫若

-02-

一個在日本岡山,一個在日本東京,短短四個月時間,他們通信40多次。

寫情書本就是郭沫若的強項,林語堂給他的評價是集古今肉麻之大成,大抵也是從這些肉麻的情書中得出的結論吧。

關於他們的感情,佐藤富子一開始心裡是沒有底的,所以,開始他們以兄妹相稱。

最關鍵的,家裡不會接受一個非基督教徒作女婿的、郭沫若又是中國人,經濟不獨立,前途說不清楚。

佐藤富子非常明白,他們之間的阻力太大了。

當她發現自己已深深陷入時,就知道無法收場了。

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命題,甚至第三套方案根本就沒有。

1916年底,佐藤富子辭去了醫院工作,與家庭斷絕關係,到岡山和郭沫若同居了。

郭沫若給她取了個中國名字:郭安娜。

留學日本的郭

-03-

1917年,安娜考上大學,剛入學就發現懷孕了,不得已輟學在家待產。

1917年,長子郭和夫出生,因為與家裡斷絕關係,家裡也不會給予經濟支持。

郭和夫出生後,安娜要照顧孩子不能外出工作,全家只靠郭沫若每月48元官費補助,生活異常艱難。

一個家庭富足的公主自此開始了克勤克儉的平民生活。

安娜對郭沫若的學習支出和兒子的需要從不吝嗇,而自己時以紅薯充饑,這樣才能節約費用。

1923年,郭沫若大學畢業,攜安娜和三個孩子回到上海。

回國後的郭沫若棄醫從文,經濟不確定,生活拮据。

那幾年,安娜跟隨郭沫若奔波于上海、廣州、漢口等地,仍然難以維持生計。

郭和安娜一家

-04-

即便這麼困頓的情況下,同時有兩個老婆的郭沫若仍不消停。

把革命生活搞成了活色生香的愛情生活了。

1927年,郭沫若對女學生兼部下安琳下手了,兩個人好上了。

安娜的態度是對這個安字輩的姐妹抱有悲憫,她對郭沫若說是自己阻擋了郭沫若與安琳的好事。

但是她也沒有辦法,如果不是他們的幾個孩子,她會離開成全郭沫若的。

1928年2月,蔣介石通緝郭沫若,郭沫若不得已要離開上海,安琳隨同別人送行,三人都比較尷尬。

革命生涯,四處亂竄。

後來他與安琳不了了之。

-05-

1928年被通緝的郭沫若跑到了日本,開始為期10年的流亡生涯。

在日本郭沫若與安娜共同度過了較為安定的10年生活。

只是相對安定。

這10年,郭沫若被日本憲警嚴密監視,活動不太方便。他開始研究甲骨文和中國古代史,先後出版了《十批判》、《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一時名聲大震。

郭沫若在日本有時也心有躁動,

躁動就搞事,至少有兩件事:

第一件,搞的比較大,郭沫若在日本與在日本治病的於立忱好上了,等於立忱懷孕了,他要求她打胎,後來於立忱自殺,等郭沫若回國後,娶了於立忱的妹妹。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姐妹倆的命運。

第二件,對身體傷害比較大,郭沫若在日本嫖妓,後來得了性病,又把病傳染給了安娜,不得已情況下安娜求助親戚治病。

-06-

1937年,盧溝橋事變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

當郭沫若得知蔣介石取消了對自己的通緝令後,連忙穿著居家服,沒有跟安娜告別,就登上了回國的輪船。

郭沫若不打招呼回國,留下孤單無援的安娜和惱羞成怒的日本軍方。

在郭沫若回到上海時,日本那邊也逮捕了安娜,拷打,折磨,進行非人的待遇。

安娜咬牙扛過來了。

安娜被釋放後,與郭沫若一開始還有書信往來,後來就完全斷了聯繫。

安娜獨自在日本撫養著五個孩子,艱苦的生活著,她堅信自己的丈夫會回來。

——曾有不少人想高價收購郭沫若的手稿,她一一拒絕了。

——她種地、種菜,一天獨自奔走數十裡賣貨,安娜不僅讓五個孩子有飯吃,還讓他們接受了高等教育。

1947年,記者陸立之探訪安娜,看到室徒四壁,空無一物,全家僅靠一點山芋充饑。

這一年安娜53歲。

安娜對記者說,郭沫若他不應該是這樣,她和孩子們為郭沫若擔驚受怕,但是他卻音信全無,把這個家全忘了。

-07-

1948年,11年終於熬過去了,偶然機會,安娜得到了郭沫若的消息。

1948年,安娜以探訪妹妹妹夫為由,帶著子女先到臺灣,再到香港,踏上漫長的尋夫路。

在香港,她偶遇郭沫若,郭沫若早已成為她人夫,而且子女成群。

郭沫若對她和孩子的到來閃躲回避。

安娜明白,郭沫若對她和孩子並沒有什麼感情。

安娜不想讓郭沫若難堪,所以放下、不再糾纏。

郭沫若和於立群之家

-08-

安娜回到日本,繼續帶著孩子過著無人關懷的清苦日子。

1949年,在周總理的幫助下移居到了中國,卻從沒與郭沫若見過面。

同年,安娜正式加入中國國籍,她保存的郭沫若手稿全部獻給國家,並帶五個孩子到中國生活,安娜和長子住在大連。

1978年春,郭沫若病危,安娜要求去北京探望。

她只在病房待了片刻就出來了,這是郭沫若和安娜最後一次見面。

郭沫若逝世後,安娜甚至連追悼會的新聞報導也沒有看。

安娜膝下的子女,對郭沫若更是不敬而遠之。

二兒子郭博曾在記者面前這樣評價父親:對於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

心裡要有多大的恨,才能指名道姓這樣的評價自己的親生父親。

-09-

安娜晚年說:我這一輩子生活得像是一隻野狗。不知道一個女人要被傷害到什麼程度才能說出這樣的話語。

1994年8月在她病危之前,她把自己僅有的500萬日元全部捐給中國政府。

1994年9月13日,她的大兒子郭和夫腦溢血去世。

1995年安娜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10-

1916年,安娜給郭沫若寫信:哥哥,除你而外我是不能再愛別人,我這個肉體,我這個靈魂,除你而外是不許為任何人所有。

有的人,一句承諾,用一生用生命去守護,即便受到不公的待遇。

這就是一個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偶有抱怨,但是終是堅持,守護自己的溫和。

你可以說她傻,但是這樣的傻有時候更值得尊敬。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說: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難。

經過這樣苦難的安娜,看清人世,善待身邊的人。

而她這一生最大的收穫是她的幾個孩子:

——長子郭和夫是中國科學院的著名化學物理學家。

——次子郭博是建築家和攝影家,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參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及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三子郭複生(亦叫佛生)是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工程師。

——女兒郭淑瑀。郭淑瑀後來與林愛信結婚,生一女林叢。林叢後留學日本,歸化為日本籍,改名藤田梨那,現任日本國士館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教授,參與創立日本郭沫若研究會。郭淑瑀與林愛信的兒子林靖,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

——四子郭志鴻是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鋼琴家。

人生哪有那麼多美滿,沒有郭沫若的安娜安度晚年,兒女成才,也是殘缺後的完美吧。

作者:藍胖,肥而不膩的一個70年後老男人,喜歡研究無厘頭的歷史,推出“民國系列”、“古代系列”、“外國系列”、“詩詞故事系列”等人物歷史故事,為您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燴。

簡-書簽約作者原創文字,轉載授權請聯繫版權經紀人,非授權謝絕轉載。可以轉發朋*友*圈哦!

所以,開始他們以兄妹相稱。

最關鍵的,家裡不會接受一個非基督教徒作女婿的、郭沫若又是中國人,經濟不獨立,前途說不清楚。

佐藤富子非常明白,他們之間的阻力太大了。

當她發現自己已深深陷入時,就知道無法收場了。

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命題,甚至第三套方案根本就沒有。

1916年底,佐藤富子辭去了醫院工作,與家庭斷絕關係,到岡山和郭沫若同居了。

郭沫若給她取了個中國名字:郭安娜。

留學日本的郭

-03-

1917年,安娜考上大學,剛入學就發現懷孕了,不得已輟學在家待產。

1917年,長子郭和夫出生,因為與家裡斷絕關係,家裡也不會給予經濟支持。

郭和夫出生後,安娜要照顧孩子不能外出工作,全家只靠郭沫若每月48元官費補助,生活異常艱難。

一個家庭富足的公主自此開始了克勤克儉的平民生活。

安娜對郭沫若的學習支出和兒子的需要從不吝嗇,而自己時以紅薯充饑,這樣才能節約費用。

1923年,郭沫若大學畢業,攜安娜和三個孩子回到上海。

回國後的郭沫若棄醫從文,經濟不確定,生活拮据。

那幾年,安娜跟隨郭沫若奔波于上海、廣州、漢口等地,仍然難以維持生計。

郭和安娜一家

-04-

即便這麼困頓的情況下,同時有兩個老婆的郭沫若仍不消停。

把革命生活搞成了活色生香的愛情生活了。

1927年,郭沫若對女學生兼部下安琳下手了,兩個人好上了。

安娜的態度是對這個安字輩的姐妹抱有悲憫,她對郭沫若說是自己阻擋了郭沫若與安琳的好事。

但是她也沒有辦法,如果不是他們的幾個孩子,她會離開成全郭沫若的。

1928年2月,蔣介石通緝郭沫若,郭沫若不得已要離開上海,安琳隨同別人送行,三人都比較尷尬。

革命生涯,四處亂竄。

後來他與安琳不了了之。

-05-

1928年被通緝的郭沫若跑到了日本,開始為期10年的流亡生涯。

在日本郭沫若與安娜共同度過了較為安定的10年生活。

只是相對安定。

這10年,郭沫若被日本憲警嚴密監視,活動不太方便。他開始研究甲骨文和中國古代史,先後出版了《十批判》、《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一時名聲大震。

郭沫若在日本有時也心有躁動,

躁動就搞事,至少有兩件事:

第一件,搞的比較大,郭沫若在日本與在日本治病的於立忱好上了,等於立忱懷孕了,他要求她打胎,後來於立忱自殺,等郭沫若回國後,娶了於立忱的妹妹。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姐妹倆的命運。

第二件,對身體傷害比較大,郭沫若在日本嫖妓,後來得了性病,又把病傳染給了安娜,不得已情況下安娜求助親戚治病。

-06-

1937年,盧溝橋事變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

當郭沫若得知蔣介石取消了對自己的通緝令後,連忙穿著居家服,沒有跟安娜告別,就登上了回國的輪船。

郭沫若不打招呼回國,留下孤單無援的安娜和惱羞成怒的日本軍方。

在郭沫若回到上海時,日本那邊也逮捕了安娜,拷打,折磨,進行非人的待遇。

安娜咬牙扛過來了。

安娜被釋放後,與郭沫若一開始還有書信往來,後來就完全斷了聯繫。

安娜獨自在日本撫養著五個孩子,艱苦的生活著,她堅信自己的丈夫會回來。

——曾有不少人想高價收購郭沫若的手稿,她一一拒絕了。

——她種地、種菜,一天獨自奔走數十裡賣貨,安娜不僅讓五個孩子有飯吃,還讓他們接受了高等教育。

1947年,記者陸立之探訪安娜,看到室徒四壁,空無一物,全家僅靠一點山芋充饑。

這一年安娜53歲。

安娜對記者說,郭沫若他不應該是這樣,她和孩子們為郭沫若擔驚受怕,但是他卻音信全無,把這個家全忘了。

-07-

1948年,11年終於熬過去了,偶然機會,安娜得到了郭沫若的消息。

1948年,安娜以探訪妹妹妹夫為由,帶著子女先到臺灣,再到香港,踏上漫長的尋夫路。

在香港,她偶遇郭沫若,郭沫若早已成為她人夫,而且子女成群。

郭沫若對她和孩子的到來閃躲回避。

安娜明白,郭沫若對她和孩子並沒有什麼感情。

安娜不想讓郭沫若難堪,所以放下、不再糾纏。

郭沫若和於立群之家

-08-

安娜回到日本,繼續帶著孩子過著無人關懷的清苦日子。

1949年,在周總理的幫助下移居到了中國,卻從沒與郭沫若見過面。

同年,安娜正式加入中國國籍,她保存的郭沫若手稿全部獻給國家,並帶五個孩子到中國生活,安娜和長子住在大連。

1978年春,郭沫若病危,安娜要求去北京探望。

她只在病房待了片刻就出來了,這是郭沫若和安娜最後一次見面。

郭沫若逝世後,安娜甚至連追悼會的新聞報導也沒有看。

安娜膝下的子女,對郭沫若更是不敬而遠之。

二兒子郭博曾在記者面前這樣評價父親:對於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

心裡要有多大的恨,才能指名道姓這樣的評價自己的親生父親。

-09-

安娜晚年說:我這一輩子生活得像是一隻野狗。不知道一個女人要被傷害到什麼程度才能說出這樣的話語。

1994年8月在她病危之前,她把自己僅有的500萬日元全部捐給中國政府。

1994年9月13日,她的大兒子郭和夫腦溢血去世。

1995年安娜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10-

1916年,安娜給郭沫若寫信:哥哥,除你而外我是不能再愛別人,我這個肉體,我這個靈魂,除你而外是不許為任何人所有。

有的人,一句承諾,用一生用生命去守護,即便受到不公的待遇。

這就是一個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偶有抱怨,但是終是堅持,守護自己的溫和。

你可以說她傻,但是這樣的傻有時候更值得尊敬。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說: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難。

經過這樣苦難的安娜,看清人世,善待身邊的人。

而她這一生最大的收穫是她的幾個孩子:

——長子郭和夫是中國科學院的著名化學物理學家。

——次子郭博是建築家和攝影家,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參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及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三子郭複生(亦叫佛生)是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工程師。

——女兒郭淑瑀。郭淑瑀後來與林愛信結婚,生一女林叢。林叢後留學日本,歸化為日本籍,改名藤田梨那,現任日本國士館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教授,參與創立日本郭沫若研究會。郭淑瑀與林愛信的兒子林靖,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

——四子郭志鴻是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鋼琴家。

人生哪有那麼多美滿,沒有郭沫若的安娜安度晚年,兒女成才,也是殘缺後的完美吧。

作者:藍胖,肥而不膩的一個70年後老男人,喜歡研究無厘頭的歷史,推出“民國系列”、“古代系列”、“外國系列”、“詩詞故事系列”等人物歷史故事,為您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燴。

簡-書簽約作者原創文字,轉載授權請聯繫版權經紀人,非授權謝絕轉載。可以轉發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