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報告 未來3年產能將爆增3倍

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統計,2016 年年底中國動力電池產能為 101.3GWh,預計到 2019 年有望超過 300GWh,動力電池產能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車目前仍處導入期,但已經是全球大趨勢,世界主要工業國均出臺了相關產業政策大力推進本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國內更是自主車企、合資車企、新造車勢力群雄逐鹿。預計到2025年,各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規劃銷量合計將達到570萬-820萬輛。

受益於全球新能源汽車浪潮的開啟,動力電池市場空間巨大。市場需求疊加政策8GWh產能門檻驅動,各大企業紛紛擴張產能,搶佔市場。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統計,2016 年年底中國動力電池產能為 101.3GWh,

預計到 2019 年有望超過 300GWh,動力電池產能大幅提升。也就是說,未來3年產能將爆增3倍。

以下為正文:

▲鋰電產業鏈的上、下游

▲鋰電池生產工藝流程

鋰電池產業鏈,包括動力鋰電池、消費鋰電池和儲能鋰電池,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專業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產業鏈體系。

受益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以及相關政策的推進,動力鋰電池已經成為行業發展最大動力。

裝機需求暴漲

▲2016/2017年各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輛)

201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僅為 0.7 萬輛,受益於新能源相關政策(新能源補貼政策、燃油車退出計畫等)的大力扶持,

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快速上升,2013-2016 年的複合增長率為+54%,2016 年的增速略有放緩,仍達到了+36%。2016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創歷史高點,總計超過 75 萬輛。中國更是成為了世界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市場。

▲各國紛紛出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

2017年初,各國主要汽車生產廠商陸續發佈了未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規劃。到2025 年,各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規劃銷量合計將達到570 萬-820萬輛。

▲世界主要車企紛紛加速新能源汽車佈局

受全球新能源汽車浪潮來臨,動力電池空間巨大。根據研究機構EVTank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國內動力鋰電池企業出貨量合計達到30.5GWh,同比2015年的17.0GWh大幅度增長79.4%,2013-2016年動力電池出貨量複合增長率高達172.94%。

▲2011-2016年動力電池出貨量猛增

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以及補貼目錄重申等因素影響,2017年1-3月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裝機容量分別為 0.11GWh、0.23GWh 和 0.94GWh,分別同比下降81%、35%和 6%。

▲2017下半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回升

第二季度隨著補貼目錄包含車型數量的完善、地補落地以及免購置稅目錄錯配的逐漸解決,新能源汽車產銷資料逐步提升,行業開始回暖。截止到2017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總量高達2.92GWh ,與2016年8月的1.69GWh相比,同比大增73.4%。

產能亟待擴張

▲動力電池的占比穩步提升

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快速擴張的影響 , 近兩年中國鋰離子動力電池需求猛 , 各大企業紛紛進行動力電池產能擴產。在從產量上看, 根據起點研究(SPIR)統計,2017H1中國鋰電池產量為35GWh,同比增長25% ,上半年動力電池產量占比達到了55%。

▲我國動力電池產能快速增長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預計到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有望超過300GWh。根據 OFweek 鋰電網的資料,從各大動力電池企業生產商來看,其中沃特瑪、CATL、國軒高科國能等企業擴產力度最大,2016年產能擴張規模均翻倍。

▲部分動力電池生產廠商產能變化

2016年11月,工信部發佈《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17年)》(徵求意見稿)對電池企業(含單體電池企業及系統電池企業) 的產能做了很大調整 ,企業產能門檻大幅提升。該調整有利於龍頭企業的快速成長,可集合優勢資源重點打造3-5傢俱有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企業。

▲新規《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17年)》對企業產能要求大幅提升

▲2016年產能達標的僅有兩家

▲部分企業動力電池產能擴張規劃

新格局初現

市場集中度提升

▲主要動力電池企業產能利用率

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 是我國目前動力電池市場的現狀。

2016年動力電池出貨量30.5GWh,小於2016年底廠商 101GWh 的產能規模,產能利用率 30%左右,但是對於鋰電池行業第一梯隊中的比亞迪、CATL的產能利用率分別高達69%、78%,要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而部分產能規模偏小的鋰電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普遍未達到 20%。

▲2016年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占比

從市場集中度來看,2016年前十家企業合計出貨量達到 23.8Gwh,占全部出貨量的比重高達 78%,前三家企業合計出貨量達到 17.0Gwh,占全部出貨量的比重達到 55.8%,前五家占比達到了 67.8%,較2015年的 59%,有所提升。

▲2017年1-8月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占比

進入2017年 ,強者恒強的趨勢依然存在。從動力電池廠商的情況看,前兩強CATL和比亞迪的領先優勢有拉大的趨勢,其中CATL前8個月累計裝機3.27GWh,比亞迪2.05GWh ,二者合計市場份額45.88% ,比前7個月的41.12%有明顯提高。

▲動力電池企業數量變化

可以說, 動力電池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已經快速提升,行業整合趨勢日益明顯,未來中國鋰動力電池市場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和龍頭企業集中。

第一梯隊動力電池廠商比亞迪和CATL憑藉自己的技術、資金、客戶等各方面的優勢,逐漸成為市場上的主要力量。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和上游原材料漲價,動力電池企業“兩頭受壓”,大企業可以規模生產以降成本,但一些小廠商的生存會變得舉步維艱,第三梯度,甚至某些第二梯度的動力電池企業將被迫退出市場。

“三元化”趨勢

▲2017年正極材料企業紛紛進行產能擴張

從動力電池成本組成上來看, 正極材料的占比也是最大的,在整個動力電池成本占比超過了30%。

動力電池的正極材料有很多種,主要有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動力電池的負極材料則分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兩大類,市場亦在迅速擴大,碳納米管和石墨烯成為新的負極材料候選。

▲當下不同正極材料動力電池的性能比較

根據GGII的資料,2016年動力鋰電正極材料產量中磷酸鐵鋰的產量(含企業自產)為 5.7 萬噸,三元材料產量 5.43 萬噸;但從2016年第四季度的產量來看,NCM已經超過LEP,2017 年上半年延續著這樣的勢頭。隨著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越來越高,磷酸鐵鋰未來難以達到要求,三元動力電池前景廣闊,三元材料有望徹底爆發,迎來發展良機。

▲ 各類動力電池出貨占比

三元正極材料有著更高的比容量和平均電壓,能夠進一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三元電池的能量密度超過 200Wh/kg,相對其他體系有較大優勢,而且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而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僅有 120-150Wh/kg,進一步提高品質能量密度的空間不大;同時三元電池的成本、售價與磷酸鐵鋰電池基本相當,單從性價比分析,三元電池優勢明顯。

▲ 1-8批新能源汽車推薦名錄乘用車三元鋰電占比較高

▲ 1-8批新能源汽車推薦名錄專用車三元鋰電占比較高

▲ 1-8批新能源汽車推薦名錄客用車磷酸鐵鋰占比較高

從推薦名錄看,乘用車(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增長點)和專用車三元鋰電占比較高,有利於提高續航里程;由於客車對於電池安全性要求較為嚴格,磷酸鐵鋰電池在安全與迴圈性能的優勢更為明顯。總體而言, 隨著技術發展, 新能源車電池體系的三元化趨勢仍在繼續。

▲ 主要動力電池企業三元電池產能快速提升(GWh)

隨著三元動力電池優勢逐漸凸顯,三元電池成為鋰電企業戰略佈局的重要陣地,加上“三元電池解禁”以及陸續出臺的高能密度動力電池政策要求也為三元技術電池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眾多國內外鋰電企業積極擴大三元電池項目建設,搶佔市場份額。

▲ 企業紛紛佈局三元鋰電

總結: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背後更是有著燃油車退市計畫的政策支持。今年,各國汽車廠商紛紛發佈新能源發展規劃,科技公司支持的新造車勢力也陸續推出概念產品,甚至量產車型。汽車新能源化的提速直接導致了動力電池產業的迅速擴張,而其對能量密度、性價比的要求,導致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儘管整體市場前景看好,部分二三梯隊的電池企業或退局;與此同時,三元電池成為鋰電企業戰略佈局的重要陣地。

新能源汽車產銷資料逐步提升,行業開始回暖。截止到2017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總量高達2.92GWh ,與2016年8月的1.69GWh相比,同比大增73.4%。

產能亟待擴張

▲動力電池的占比穩步提升

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快速擴張的影響 , 近兩年中國鋰離子動力電池需求猛 , 各大企業紛紛進行動力電池產能擴產。在從產量上看, 根據起點研究(SPIR)統計,2017H1中國鋰電池產量為35GWh,同比增長25% ,上半年動力電池產量占比達到了55%。

▲我國動力電池產能快速增長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預計到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有望超過300GWh。根據 OFweek 鋰電網的資料,從各大動力電池企業生產商來看,其中沃特瑪、CATL、國軒高科國能等企業擴產力度最大,2016年產能擴張規模均翻倍。

▲部分動力電池生產廠商產能變化

2016年11月,工信部發佈《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17年)》(徵求意見稿)對電池企業(含單體電池企業及系統電池企業) 的產能做了很大調整 ,企業產能門檻大幅提升。該調整有利於龍頭企業的快速成長,可集合優勢資源重點打造3-5傢俱有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企業。

▲新規《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17年)》對企業產能要求大幅提升

▲2016年產能達標的僅有兩家

▲部分企業動力電池產能擴張規劃

新格局初現

市場集中度提升

▲主要動力電池企業產能利用率

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 是我國目前動力電池市場的現狀。

2016年動力電池出貨量30.5GWh,小於2016年底廠商 101GWh 的產能規模,產能利用率 30%左右,但是對於鋰電池行業第一梯隊中的比亞迪、CATL的產能利用率分別高達69%、78%,要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而部分產能規模偏小的鋰電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普遍未達到 20%。

▲2016年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占比

從市場集中度來看,2016年前十家企業合計出貨量達到 23.8Gwh,占全部出貨量的比重高達 78%,前三家企業合計出貨量達到 17.0Gwh,占全部出貨量的比重達到 55.8%,前五家占比達到了 67.8%,較2015年的 59%,有所提升。

▲2017年1-8月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占比

進入2017年 ,強者恒強的趨勢依然存在。從動力電池廠商的情況看,前兩強CATL和比亞迪的領先優勢有拉大的趨勢,其中CATL前8個月累計裝機3.27GWh,比亞迪2.05GWh ,二者合計市場份額45.88% ,比前7個月的41.12%有明顯提高。

▲動力電池企業數量變化

可以說, 動力電池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已經快速提升,行業整合趨勢日益明顯,未來中國鋰動力電池市場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和龍頭企業集中。

第一梯隊動力電池廠商比亞迪和CATL憑藉自己的技術、資金、客戶等各方面的優勢,逐漸成為市場上的主要力量。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和上游原材料漲價,動力電池企業“兩頭受壓”,大企業可以規模生產以降成本,但一些小廠商的生存會變得舉步維艱,第三梯度,甚至某些第二梯度的動力電池企業將被迫退出市場。

“三元化”趨勢

▲2017年正極材料企業紛紛進行產能擴張

從動力電池成本組成上來看, 正極材料的占比也是最大的,在整個動力電池成本占比超過了30%。

動力電池的正極材料有很多種,主要有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動力電池的負極材料則分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兩大類,市場亦在迅速擴大,碳納米管和石墨烯成為新的負極材料候選。

▲當下不同正極材料動力電池的性能比較

根據GGII的資料,2016年動力鋰電正極材料產量中磷酸鐵鋰的產量(含企業自產)為 5.7 萬噸,三元材料產量 5.43 萬噸;但從2016年第四季度的產量來看,NCM已經超過LEP,2017 年上半年延續著這樣的勢頭。隨著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越來越高,磷酸鐵鋰未來難以達到要求,三元動力電池前景廣闊,三元材料有望徹底爆發,迎來發展良機。

▲ 各類動力電池出貨占比

三元正極材料有著更高的比容量和平均電壓,能夠進一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三元電池的能量密度超過 200Wh/kg,相對其他體系有較大優勢,而且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而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僅有 120-150Wh/kg,進一步提高品質能量密度的空間不大;同時三元電池的成本、售價與磷酸鐵鋰電池基本相當,單從性價比分析,三元電池優勢明顯。

▲ 1-8批新能源汽車推薦名錄乘用車三元鋰電占比較高

▲ 1-8批新能源汽車推薦名錄專用車三元鋰電占比較高

▲ 1-8批新能源汽車推薦名錄客用車磷酸鐵鋰占比較高

從推薦名錄看,乘用車(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增長點)和專用車三元鋰電占比較高,有利於提高續航里程;由於客車對於電池安全性要求較為嚴格,磷酸鐵鋰電池在安全與迴圈性能的優勢更為明顯。總體而言, 隨著技術發展, 新能源車電池體系的三元化趨勢仍在繼續。

▲ 主要動力電池企業三元電池產能快速提升(GWh)

隨著三元動力電池優勢逐漸凸顯,三元電池成為鋰電企業戰略佈局的重要陣地,加上“三元電池解禁”以及陸續出臺的高能密度動力電池政策要求也為三元技術電池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眾多國內外鋰電企業積極擴大三元電池項目建設,搶佔市場份額。

▲ 企業紛紛佈局三元鋰電

總結: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背後更是有著燃油車退市計畫的政策支持。今年,各國汽車廠商紛紛發佈新能源發展規劃,科技公司支持的新造車勢力也陸續推出概念產品,甚至量產車型。汽車新能源化的提速直接導致了動力電池產業的迅速擴張,而其對能量密度、性價比的要求,導致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儘管整體市場前景看好,部分二三梯隊的電池企業或退局;與此同時,三元電池成為鋰電企業戰略佈局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