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國康復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張海迪有話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的講話中強調,要重視重點人群健康,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加快發展殘疾人康復事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目前,我國經過系統訓練的康復治療師不到2萬人,數量和品質遠遠落後于康復醫療實際的需要。(資料圖)

康復是殘疾人最迫切的需求,是基本民生問題之一,也是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據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實名制調查,

全國有1300多萬持證殘疾人和殘疾兒童反映需要康復服務。另據測算,約1.3億慢性病患者有醫療康復需求,約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有康復需求。發展康復事業,逐步滿足殘疾人、老年人等的康復需求,學科是基礎,人才是關鍵。當前,專業人才的缺乏是制約我國康復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我國康復專業人才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康復人才總量嚴重不足。

按照國際康復治療師配備標準30人/10萬人推算,全國約需康復治療師近40萬人。但是目前,我國康復醫療專業人員只有不到兩萬人。我國開辦康復治療專業的大學本科院校只有75所,專科院校158所,每年畢業生總數僅約8000人,而且超過七成為專科學歷。二是康復人員結構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康復機構的業務技術人員所占比例低、康復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低、康復專業技術人員學歷層次總體較低,
甚至在某些康復服務機構中,出現非專業技術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倒掛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康復服務的提供及康復事業的發展。三是學科與專業建設嚴重滯後。與發達國家康復治療專業都普遍開設有較為成熟的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體系相比,我國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的碩士招生單位僅有34個,博士招生單位僅有9個,而且康復醫學各層次教育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師資條件等缺乏規範標準,
存在標準雜、資源散、層次低等問題。

一台多體位智慧康復訓練機器人在專業人士的操作下,正在針對人體下肢進行康復訓練。這台機器人擁有行走、下蹲等10項智慧模式,可以説明下肢殘疾人以及截癱、偏癱患者進行正常行走訓練。

2017年2月,國務院頒佈《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明確要求:加強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專業人才的培養;鼓勵和支持高等學校、職業學校設置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相關專業或者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建議採取五個方面的舉措,加快康復專業人才培養,促進康復事業發展:

一是加快建設中國康復大學。康復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涉及多學科的複雜工作。高素質、複合型的康復專業人才,需要專門的大學來培養。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提出“建設康復大學”。建議加快中國康復大學建設,這是引領康復人才培養和康復學科建設的“龍頭”。

二是建立完善康復人才培養體系。要突出社會需求導向,加強人才需求預測,統籌康復行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總體規劃,動態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培養層次、招生規模等,縱向形成完整的康復專業學歷教育體系,橫向構建院校教育、繼續教育、在職教育等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三是構建康復教育標準體系。人才的培養品質是教育的核心。康復人才的教育不能盲目無序地擴大,要在硬體設施、師資人員方面嚴格准入,在課程設置等方面嚴格規範。要構建教育層次標準,使各層次的教育都有標準可循。要構建專科培訓標準,在腦血管疾病、心肺疾病等常見專科疾病康復培訓上統一標準。要構建品質監管標準,做好執業資質認定和動態跟蹤監管,把好康復人才的“進口”和“出口”,提高康復人才的品質。

四是建立康復專業人才培養網路。疾病譜的變化要求康復行業越來越專科化、精細化。康復人才要滿足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建立康復醫學與康復治療學亞專科培養模式,既培養全科人才也要培養專科人才。另外,根據國家分級診療的要求,要形成分層康復治療服務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達到綜合醫院康復科、大型康復機構、社區康復機構、居家康復服務機構之間無縫銜接。

五是培養康復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物的培養至關重要。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大國際水準的學科前沿人才引進與培養,儘快培養一批站在康復行業前沿、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物,充分發揮其骨幹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

編者注

本文為《光明日報》張海迪署名文章,原題為《加快康復專業人才培養》。

【新朋友】點擊上方藍色字“廣東殘聯”加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給好友

【助殘諮詢熱線】12385

【今日頭條】打開APP關注\搜索“廣東殘聯”

廣東電視臺新聞頻道“手語新聞”

播出時間:每日17:00——17:30

1.電視收看: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即時收看;

2.網路收看:登錄“荔枝網”,選擇“直播”欄目的“新聞頻道”,再點擊“正點報導”欄目即可;

廣東新聞廣播《自強之聲》播出頻率:FM91.4

播出時間:每週二上午11:00-11:30

我們向您徵稿啦!

親們:

高素質、複合型的康復專業人才,需要專門的大學來培養。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提出“建設康復大學”。建議加快中國康復大學建設,這是引領康復人才培養和康復學科建設的“龍頭”。

二是建立完善康復人才培養體系。要突出社會需求導向,加強人才需求預測,統籌康復行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總體規劃,動態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培養層次、招生規模等,縱向形成完整的康復專業學歷教育體系,橫向構建院校教育、繼續教育、在職教育等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三是構建康復教育標準體系。人才的培養品質是教育的核心。康復人才的教育不能盲目無序地擴大,要在硬體設施、師資人員方面嚴格准入,在課程設置等方面嚴格規範。要構建教育層次標準,使各層次的教育都有標準可循。要構建專科培訓標準,在腦血管疾病、心肺疾病等常見專科疾病康復培訓上統一標準。要構建品質監管標準,做好執業資質認定和動態跟蹤監管,把好康復人才的“進口”和“出口”,提高康復人才的品質。

四是建立康復專業人才培養網路。疾病譜的變化要求康復行業越來越專科化、精細化。康復人才要滿足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建立康復醫學與康復治療學亞專科培養模式,既培養全科人才也要培養專科人才。另外,根據國家分級診療的要求,要形成分層康復治療服務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達到綜合醫院康復科、大型康復機構、社區康復機構、居家康復服務機構之間無縫銜接。

五是培養康復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物的培養至關重要。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大國際水準的學科前沿人才引進與培養,儘快培養一批站在康復行業前沿、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物,充分發揮其骨幹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

編者注

本文為《光明日報》張海迪署名文章,原題為《加快康復專業人才培養》。

【新朋友】點擊上方藍色字“廣東殘聯”加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給好友

【助殘諮詢熱線】12385

【今日頭條】打開APP關注\搜索“廣東殘聯”

廣東電視臺新聞頻道“手語新聞”

播出時間:每日17:00——17:30

1.電視收看: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即時收看;

2.網路收看:登錄“荔枝網”,選擇“直播”欄目的“新聞頻道”,再點擊“正點報導”欄目即可;

廣東新聞廣播《自強之聲》播出頻率:FM91.4

播出時間:每週二上午11:00-11:30

我們向您徵稿啦!

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