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書記淩市長見證!國家力挺合肥,打造創新之都、中國IC之都!

國家力挺!

全國唯一一家,“國字型大小”實驗室落戶合肥!

打造世界一流國家工程實驗室!

打造創新之都、中國IC之都、中國軟體名城!

合肥被國家看好~

一、宋書記、淩市長見證!

國家級實驗室落戶合肥

12月24日,

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建設啟動大會在合肥召開。

標誌著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

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

來自中科院、環保部、省直、市直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環境領域的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代表等共千餘人,參與此次啟動大會。

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必方,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淩雲,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合肥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等領導為共建單位代表授牌

為國家工程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頒發聘書

為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安徽光機所劉文清院士頒發聘書

為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郝吉明院士頒發聘書

為工程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張遠航院士頒發聘書

二、合肥科學島再添“大將”

中科院聯手北大等單位共同組建

省市領導,來自中科院、清華、北大等環境領域專家、學者紛紛出席,如此強大陣容共同見證該實驗室的啟動,可見這不是一般的實驗室。

實驗室位於蜀山經開區

實驗室位於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以坐落在蜀山區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光機所為主組建。

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實驗室

由國家發改委批准成立,是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我國環境工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四大研究領域中環境領域建設內容。

中科院聯合北大等單位共同組建

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作為專案法人單位,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環科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科院大氣所等在國內相關技術領域最具實力院所和企業共同組建。

科研團隊曾為北京奧運等服務

該實驗室將由劉文清院士等組成,目前團隊固定成員100余位,在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研究領域,研究水準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該研究團隊已取得不少成果,如:研製成功大氣環境綜合立體觀測系統,為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會、APEC峰會、G20峰會等重大活動提供空氣品質保障預測和評估資料。

與多所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合作

這些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包括: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物理所、 德國布萊梅大學、 德國馬普化學所、 德國馬普氣象所、 英國劍橋大學、伯明罕大學、日本千葉大學遙感中心、 日本海洋研究機構全球變化中心、德國航天局大氣研究所、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法國里爾科技大學、荷蘭皇家氣象研究院、比利時皇家研究院等。

研究成果將有效對抗霧霾

實驗室將圍繞大氣環境污染綜合立體監測、污染源即時快速線上監測的迫切需求,建設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應用研究平臺,支撐開展環境空氣和污染源細顆粒物監測等關鍵技術、裝備的研發、系統集成和工程化。

據悉,未來三年將突破灰霾關鍵氣態前體物高靈敏監測等不少於10項關鍵技術,幫助對抗霧霾之擾。

提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可能會有點陌生,但說合肥科學島,大家可能會恍然大悟,合肥科研實力“神一樣的存在”。

本次啟動建設的實驗室,可以說是入駐科學島的又一“牛逼”專案。不僅是全國唯一一家,其科研實力甚至達到全球一流水準。

三、環保產業將成合肥重要產業

科研實力全國領先

這樣一所實力雄厚的實驗室落戶合肥,與企業落戶不同,沒有最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對於合肥軟實力提升卻不可小覷。

1提升合肥影響力

合肥在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研究將佔據全國領先地位,合肥的首位度及在全國的影響力大大提升。

2增強合肥科研實力

實驗室將建成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設備工程化示範基地;成為國際一流的環境監測設備高技術成果輻射基地、大氣環境監測高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基地。從而發展成為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的科技創新的源頭。

該實驗室啟動建設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又一重大成果,合肥科技創新再添國字型大小平臺。

3為合肥吸引更多人才

曾被央視新聞報導的科學島“哈佛八劍客”,就是合肥人才吸引力的最好見證。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的國家級實驗室,必將會吸引大量科技型、環保型人才和科研團隊的集聚。

4環保產業或將成為合肥重要產業

據瞭解,下一步還將籌備成立“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環境產業技術研究中心”、“合肥中科環境監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有限公司”,以帶動促進科學院的成果轉化與全國環保產業發展。

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是產城融合、院地合作一個良好的典範。實驗室成立後孵化一系列成果,能吸附大量環保類、環境監測類企業入駐,有助打造一個創新型、環境保護型的產業化基地。

據介紹,未來,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產業也將成為蜀山區的支柱產業,以及合肥市的重要產業。

5改善合肥環境現狀

隨著該實驗室的啟動,這些技術未來也將更多地服務於社會,提供天、空、地一體化的大氣環境監測系統,比如開展空氣污染預警,提供更精確的空氣品質預警預報。

另外,還能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決策依據,結合近期多次上榜全國污染指數第一的合肥環境現狀,未來或將“近水樓臺先得月”,儘早改善空氣品質。

四、全國唯一科技創新試點城市

合肥被國家點名看好

說實話,這樣一所國家級實驗室落戶合肥,小編絲毫不感到意外,畢竟合肥的科創實力擺在那兒!

早在2015年,合肥登上英國《自然》雜誌榜單——躋身中國十大科研產出城市第五名,超過香港、廣州、杭州。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今年年初正式獲批,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合肥在建, 第一個獲批的是上海,合肥第二個獲批。

這裡曾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DVD和仿生洗衣機、全球首個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中國第一台空調、第一台微型汽車、第一台微型電腦、第一條純電動公交線路……

這是合肥的科技實力

▼▼▼

1合肥擁有近千個各類研發機構

當前,合肥擁有中科大等高等院校54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等中央駐肥科研機構9家,以及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等各類研發機構近1000個。

2合肥已集聚兩院院士86人

一批已在先發地區落戶的領軍人才,如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翔、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等先後來肥領銜創業。

2016年,全市新建院士工作站8家、總數達33家,博士後工作站75家,集聚“兩院”院士達86人、國家“千人計畫”專家225人、省“百人計畫”專家80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70.8萬人、各類人才總數142.7萬人!

3合肥的科研實力被國家看中

● 近期,科技部宣佈啟動六個國家研究中心組建工作,其中就包括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 合肥市是全國唯一的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國家創新型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聯盟(WTA)會員城市。

● 先後被國家批准在股權激勵、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科技金融結合、文化科技融合、智慧財產權示範、新能源汽車示範、創業創新城市示範等領域先行先試,具備多重疊加優勢。

4合肥的科技成果引領全球

高大上的三個大科學裝置:同步輻射裝置,是國內唯一以真空紫外和軟X射線為主的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裝置是國內唯一、指標參數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強磁場實驗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國際首個、國內唯一。

2017年7月,合肥科學島上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7月30日,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安徽合肥的中國電科38所自主研製的三型裝備驚豔亮相:它們分別是空警500預警機、305A雷達和306A雷達。

▲ 中國電科38所自主研製的雷達參與閱兵現場圖

四創電子研製的邊界層風廓線雷達,上艦服務我國首艘國產航母。

安徽科大國盾量子通信公司支撐“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入選英國《自然》雜誌2016年度國際重大科學事件。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自主研製成功磁場強度世界第二高的穩態強磁場裝置。

中國電科38所“魂芯一號”填補了我國高性能晶片國產化空白,打破國外高端數位信號處理晶片對我國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壟斷。

科大訊飛智慧型機器人“曉曼”成為全球首台全程語音交互的銀行服務機器人。

中國電科38研究所博微太赫茲公司研發出“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人體安檢儀,產品在新疆反恐一線全面部署,成為守衛人民公共安全的“反暴恐”新利器。

華米科技發佈世界上第一款採用人工智慧技術並支援生物特徵識別的智慧手環——米動手環7。

5合肥的牛逼企業

● 科大訊飛 全球領先的語音及人工智慧企業、中國最聰明的公司

● 科大國盾 世界領先的量子通信企業

● 華米科技 全球第二大智慧可穿戴企業

● 陽光電源 全球最大的逆變器生產商

● 美亞光電 國內領先的光電檢測與分級專用設備提供商

● 四創電子 全國雷達第一股

2017年,創新成為合肥最閃耀的城市名片,一系列重大科技事件和科研成果讓世界側目。

五、合肥未來是這樣

創新之都、IC之都、軟體名城

合肥是個“養人”的地方,創造出這麼多科研成果,培養出這麼多優秀人才,是一片創新的天地,未來還將打造創新之都、中國IC之都、中國軟體名城。

1、打造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十三五”合肥將建設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集高水準人才,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率先建成創新型城市。

《合肥日報》曾發文表態,合肥將矢志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以創新為核心的“1+3+5”政策體系領先全國!168項改革協同展開,形成了63項重大制度性成果!斥資4.7億激勵試點企業170家。

打造超導核聚變中心、國家量子中心等“七大平臺”。2016年,全市新建院士工作站8家、總數達33家,新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8家、總數達84家。

建設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共603家,其中國家級70家,全市各類研發機構總數達1245家。

2、全力打造中國軟體名城

☞ 根據發展規劃,合肥將全力打造“中國軟體名城”,到2020年全市軟體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

☞ 目前,市經信委正在牽頭編制《合肥市創建“中國軟體名城”實施方案》,加強頂層設計,推動軟體產業做大做強。

3、建成國際知名度的中國IC之都

根據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市將:

☞ 建設特色8寸線、12寸晶圓生產線,積體電路企業將超過150家,年產值達到500億元。

☞實現製造業及設計業均位居全國前五,成為國內最大的面板驅動、汽車電子、功率積體電路、特色記憶體、MEMS傳感晶片、化合物半導體等特定晶片的生產基地。

☞ 整體上成為全國最大的非數位晶片生產基地,最終成為國內領先的、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業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國IC之都”。

結語:昔日合肥以科教聞名,如今又以創新全國矚目。科技創新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在創新這條道路上,合肥從未停步!

部分素材來源於今日蜀山、安徽網

省市領導,來自中科院、清華、北大等環境領域專家、學者紛紛出席,如此強大陣容共同見證該實驗室的啟動,可見這不是一般的實驗室。

實驗室位於蜀山經開區

實驗室位於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以坐落在蜀山區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光機所為主組建。

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實驗室

由國家發改委批准成立,是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我國環境工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四大研究領域中環境領域建設內容。

中科院聯合北大等單位共同組建

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作為專案法人單位,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環科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科院大氣所等在國內相關技術領域最具實力院所和企業共同組建。

科研團隊曾為北京奧運等服務

該實驗室將由劉文清院士等組成,目前團隊固定成員100余位,在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研究領域,研究水準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該研究團隊已取得不少成果,如:研製成功大氣環境綜合立體觀測系統,為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會、APEC峰會、G20峰會等重大活動提供空氣品質保障預測和評估資料。

與多所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合作

這些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包括: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物理所、 德國布萊梅大學、 德國馬普化學所、 德國馬普氣象所、 英國劍橋大學、伯明罕大學、日本千葉大學遙感中心、 日本海洋研究機構全球變化中心、德國航天局大氣研究所、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法國里爾科技大學、荷蘭皇家氣象研究院、比利時皇家研究院等。

研究成果將有效對抗霧霾

實驗室將圍繞大氣環境污染綜合立體監測、污染源即時快速線上監測的迫切需求,建設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應用研究平臺,支撐開展環境空氣和污染源細顆粒物監測等關鍵技術、裝備的研發、系統集成和工程化。

據悉,未來三年將突破灰霾關鍵氣態前體物高靈敏監測等不少於10項關鍵技術,幫助對抗霧霾之擾。

提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可能會有點陌生,但說合肥科學島,大家可能會恍然大悟,合肥科研實力“神一樣的存在”。

本次啟動建設的實驗室,可以說是入駐科學島的又一“牛逼”專案。不僅是全國唯一一家,其科研實力甚至達到全球一流水準。

三、環保產業將成合肥重要產業

科研實力全國領先

這樣一所實力雄厚的實驗室落戶合肥,與企業落戶不同,沒有最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對於合肥軟實力提升卻不可小覷。

1提升合肥影響力

合肥在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研究將佔據全國領先地位,合肥的首位度及在全國的影響力大大提升。

2增強合肥科研實力

實驗室將建成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設備工程化示範基地;成為國際一流的環境監測設備高技術成果輻射基地、大氣環境監測高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基地。從而發展成為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的科技創新的源頭。

該實驗室啟動建設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又一重大成果,合肥科技創新再添國字型大小平臺。

3為合肥吸引更多人才

曾被央視新聞報導的科學島“哈佛八劍客”,就是合肥人才吸引力的最好見證。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的國家級實驗室,必將會吸引大量科技型、環保型人才和科研團隊的集聚。

4環保產業或將成為合肥重要產業

據瞭解,下一步還將籌備成立“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環境產業技術研究中心”、“合肥中科環境監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有限公司”,以帶動促進科學院的成果轉化與全國環保產業發展。

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是產城融合、院地合作一個良好的典範。實驗室成立後孵化一系列成果,能吸附大量環保類、環境監測類企業入駐,有助打造一個創新型、環境保護型的產業化基地。

據介紹,未來,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產業也將成為蜀山區的支柱產業,以及合肥市的重要產業。

5改善合肥環境現狀

隨著該實驗室的啟動,這些技術未來也將更多地服務於社會,提供天、空、地一體化的大氣環境監測系統,比如開展空氣污染預警,提供更精確的空氣品質預警預報。

另外,還能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決策依據,結合近期多次上榜全國污染指數第一的合肥環境現狀,未來或將“近水樓臺先得月”,儘早改善空氣品質。

四、全國唯一科技創新試點城市

合肥被國家點名看好

說實話,這樣一所國家級實驗室落戶合肥,小編絲毫不感到意外,畢竟合肥的科創實力擺在那兒!

早在2015年,合肥登上英國《自然》雜誌榜單——躋身中國十大科研產出城市第五名,超過香港、廣州、杭州。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今年年初正式獲批,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合肥在建, 第一個獲批的是上海,合肥第二個獲批。

這裡曾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DVD和仿生洗衣機、全球首個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中國第一台空調、第一台微型汽車、第一台微型電腦、第一條純電動公交線路……

這是合肥的科技實力

▼▼▼

1合肥擁有近千個各類研發機構

當前,合肥擁有中科大等高等院校54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等中央駐肥科研機構9家,以及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等各類研發機構近1000個。

2合肥已集聚兩院院士86人

一批已在先發地區落戶的領軍人才,如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翔、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等先後來肥領銜創業。

2016年,全市新建院士工作站8家、總數達33家,博士後工作站75家,集聚“兩院”院士達86人、國家“千人計畫”專家225人、省“百人計畫”專家80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70.8萬人、各類人才總數142.7萬人!

3合肥的科研實力被國家看中

● 近期,科技部宣佈啟動六個國家研究中心組建工作,其中就包括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 合肥市是全國唯一的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國家創新型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聯盟(WTA)會員城市。

● 先後被國家批准在股權激勵、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科技金融結合、文化科技融合、智慧財產權示範、新能源汽車示範、創業創新城市示範等領域先行先試,具備多重疊加優勢。

4合肥的科技成果引領全球

高大上的三個大科學裝置:同步輻射裝置,是國內唯一以真空紫外和軟X射線為主的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裝置是國內唯一、指標參數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強磁場實驗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國際首個、國內唯一。

2017年7月,合肥科學島上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7月30日,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安徽合肥的中國電科38所自主研製的三型裝備驚豔亮相:它們分別是空警500預警機、305A雷達和306A雷達。

▲ 中國電科38所自主研製的雷達參與閱兵現場圖

四創電子研製的邊界層風廓線雷達,上艦服務我國首艘國產航母。

安徽科大國盾量子通信公司支撐“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入選英國《自然》雜誌2016年度國際重大科學事件。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自主研製成功磁場強度世界第二高的穩態強磁場裝置。

中國電科38所“魂芯一號”填補了我國高性能晶片國產化空白,打破國外高端數位信號處理晶片對我國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壟斷。

科大訊飛智慧型機器人“曉曼”成為全球首台全程語音交互的銀行服務機器人。

中國電科38研究所博微太赫茲公司研發出“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人體安檢儀,產品在新疆反恐一線全面部署,成為守衛人民公共安全的“反暴恐”新利器。

華米科技發佈世界上第一款採用人工智慧技術並支援生物特徵識別的智慧手環——米動手環7。

5合肥的牛逼企業

● 科大訊飛 全球領先的語音及人工智慧企業、中國最聰明的公司

● 科大國盾 世界領先的量子通信企業

● 華米科技 全球第二大智慧可穿戴企業

● 陽光電源 全球最大的逆變器生產商

● 美亞光電 國內領先的光電檢測與分級專用設備提供商

● 四創電子 全國雷達第一股

2017年,創新成為合肥最閃耀的城市名片,一系列重大科技事件和科研成果讓世界側目。

五、合肥未來是這樣

創新之都、IC之都、軟體名城

合肥是個“養人”的地方,創造出這麼多科研成果,培養出這麼多優秀人才,是一片創新的天地,未來還將打造創新之都、中國IC之都、中國軟體名城。

1、打造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十三五”合肥將建設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集高水準人才,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率先建成創新型城市。

《合肥日報》曾發文表態,合肥將矢志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以創新為核心的“1+3+5”政策體系領先全國!168項改革協同展開,形成了63項重大制度性成果!斥資4.7億激勵試點企業170家。

打造超導核聚變中心、國家量子中心等“七大平臺”。2016年,全市新建院士工作站8家、總數達33家,新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8家、總數達84家。

建設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共603家,其中國家級70家,全市各類研發機構總數達1245家。

2、全力打造中國軟體名城

☞ 根據發展規劃,合肥將全力打造“中國軟體名城”,到2020年全市軟體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

☞ 目前,市經信委正在牽頭編制《合肥市創建“中國軟體名城”實施方案》,加強頂層設計,推動軟體產業做大做強。

3、建成國際知名度的中國IC之都

根據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市將:

☞ 建設特色8寸線、12寸晶圓生產線,積體電路企業將超過150家,年產值達到500億元。

☞實現製造業及設計業均位居全國前五,成為國內最大的面板驅動、汽車電子、功率積體電路、特色記憶體、MEMS傳感晶片、化合物半導體等特定晶片的生產基地。

☞ 整體上成為全國最大的非數位晶片生產基地,最終成為國內領先的、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業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國IC之都”。

結語:昔日合肥以科教聞名,如今又以創新全國矚目。科技創新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在創新這條道路上,合肥從未停步!

部分素材來源於今日蜀山、安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