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醫生將要被淘汰?“電腦醫生”10秒開出藥方!

(圖片來源於網路 )

據《大河報》報導,河南省周口市中醫院引進一套高端智慧的“電腦醫生”,

醫生將患者的病歷資訊輸入系統後,僅10秒鐘,它就給出了治療“藥方”,並對藥物的使用、毒副反應作出說明,且與當今腫瘤臨床權威指南給出的方案吻合度高達95%。

這個“電腦醫生”系統已美國幾十家醫院醫療機構的大量腫瘤病例,學習過多個世界癌症中心診療指南,還有300多種醫學專業期刊和超過250種腫瘤專著。面的這種人工智慧,不少人驚呼:醫生難道要被淘汰下崗了?而筆者並不贊同這種說法。

一、電腦醫生應將是好助手

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極大的方便了患者求醫問藥。而“電腦醫生”的出現,更將在這方面帶來質的變化。它可以幫助醫生提供多種治療方案,激發更廣闊的專業思路,為患者的康復治療遴選最優答案,極大的提升醫生診療的效率,降低診療失誤,減輕醫務工作者的負擔,

緩解目前優質醫療資源緊缺的窘境。只要作為駕馭者的醫生能熟練掌握,合理利用,必將成為自己工作的好助手。

二、醫生的診療地位不可取代

“電腦醫生”優點眾多,有人斷言30年後醫生將找不到工作。筆者覺得這種說法有些誇張,雖然“電腦醫生”能極大的提高診療品質與效率,但取代不了醫生。

首先患者需要醫生有溫度的人文關懷,而“電腦醫生”不能與人交流,由於每位患者存在個體差異、文化差異、家庭差異、情緒差異等,

理解不了患者疾病的疼痛感,更無法施展醫學人文的內涵;其次 “電腦醫生”不能完全代替人的思維方式,它本身診療技術的構建、應用和創新,需要依靠有臨床實踐和自主思維的醫生;再者“電腦醫生”不具備人的主觀能動性,不可能獨立于真正的醫生開展手術,不可能代替面對面的醫患交流,不可能有效解決患者的突發情況與問題等。

這些情況的限制,“電腦醫生”就無法取代醫生的診療地位。

三、與其排斥不如加以運用

這種“電腦醫生”的出現,勢必會有部分同仁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這種不接觸、不容納、不看好的態度,將無法適應未來行業的激烈競爭。大資料的網路時代,誰掌握並應用人工智慧,就會在競爭中優先勝出。

對於醫生更是如此,尤其醫學知識的更新速率越來越快,多科融合診療的概率越來越多,

疾病譜的變化與發展越來越雜,單靠個人的有限知識儲存與思考,將逐漸的無法適應診療方式的需要。如遇到罕見病、多科會診疾病的治療,借助“電腦醫生”,一人操作,即可根據系統的判斷,選擇合適的診療方案。縮短了時間、節省了人力、減少了精力、提高了效率,這是單靠一個人的知識儲備與專業技能所無法匹敵的。所以,當你學會了運用類似這樣的助手,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造福更多的患者。

四、醫護同仁不能丟掉危機意識

如同工廠裡的機器人一樣,剛投入使用時,很多人質疑它不可能大規模的被運用,更不會代替工人。但科技發展到現在,機械化已在各大工廠成為普遍現象,機器人的運用也間接的導致了多少工人失業。雖然醫療行業的各位同仁,出於以上的各類原因,很難被替代。

但不容忽視的是,它的確能代替一部分醫生的工作量,當每位醫生的效率提升了,另一部分能力較弱的醫生就可能面臨著失業的風險。而醫療行業作為知識更新速率快的學科,醫生若不加快學習的步伐,掌握各類類似電腦醫生需要的知識,很可能也會被時代淘汰。

科學技術的運用,將有助於實現醫生與患者之間更高效的溝通和更精准的治療,是醫生之利,是患者之幸。然而資訊時代如何發展,醫療技術如何進步,醫生的職業追求都是不變的,在醫生身上應該體現科學和人文的結合。

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造福更多的患者。

四、醫護同仁不能丟掉危機意識

如同工廠裡的機器人一樣,剛投入使用時,很多人質疑它不可能大規模的被運用,更不會代替工人。但科技發展到現在,機械化已在各大工廠成為普遍現象,機器人的運用也間接的導致了多少工人失業。雖然醫療行業的各位同仁,出於以上的各類原因,很難被替代。

但不容忽視的是,它的確能代替一部分醫生的工作量,當每位醫生的效率提升了,另一部分能力較弱的醫生就可能面臨著失業的風險。而醫療行業作為知識更新速率快的學科,醫生若不加快學習的步伐,掌握各類類似電腦醫生需要的知識,很可能也會被時代淘汰。

科學技術的運用,將有助於實現醫生與患者之間更高效的溝通和更精准的治療,是醫生之利,是患者之幸。然而資訊時代如何發展,醫療技術如何進步,醫生的職業追求都是不變的,在醫生身上應該體現科學和人文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