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津村名文化」—沙樊頭村名由來

沙樊頭村早在石器時代就開始有人類活動,遠古時代的皮氏部落一度很強大,以養殖、皮革、貨幣鑄造為發達,傳說這裡有850年的尚氏城、860年的龍門城遺跡。沙樊頭村在清乾隆元年(1736 年)以前,

叫“興降村”據傳當時的村子很大,居住人口很多,商鋪集聚,生意興隆。興隆村的牌樓後被拆除。清乾隆年間,因村名中有“隆”字,與皇帝年號中的“隆”字相重,屬於犯上,故而村子被官府燒毀。大火連燒幾天幾夜,多數人無家可歸,流落他鄉,只剩個別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孩童居住在此。村名犯上要改名,改成什麼好呢? 當時,村北由於遮馬峪洪水在流人黃河的過程中,不斷沖刷,形成一條像河裡的“船”一樣形狀的圖案。
這個圖案坐東朝西,興隆村就在這個圖案的西邊,也就是“船”頭上,所以,村裡幾位老者商議後,就把“興隆村”改為“沙船頭村”由於土語中“船”與“樊”諧音,加之和“樊村”相鄰,所以天長日久,“沙船頭村”就變成了“沙樊頭”。

圖片僅供參考

建置沿革

清代一連亭裡沙樊頭村。

民國8年(1919 年)一第三區沙樊頭村。

1947 年4 月河津解放第三區沙樊頭村。

1953 年全縣劃為41個鄉一光德鄉沙樊頭村。

1956年3 月,全縣合併為17 個鄉一光德鄉沙樊頭村。

1958 年成立人民公社後一一樊村人民公社沙樊頭大隊。

1984 年4 月至今一樊村鎮沙樊頭村委會。

(撰文:曹珠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