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津村名文化」樊家莊村名由來

樊家莊村名由來

樊家莊村位於河津市北坡東北5公里處,2014年全村3880口人,5660畝土地,12個村民小組。地域寬廣,土質肥沃,傳統農耕,得天獨厚,條件優越,素有“糧棉之鄉”美譽。改革開放後,村西臨209國道和“樊米路”交匯,

南依侯禹高速公路月臺。廠房林立,農工並貿,可謂發展經濟的“金三角”。

據本村古廟水脊板記載的明嘉靖四年重修“法王殿”考證,距今已有490餘年的歷史。明清前村裡以樊姓主居,故名樊家莊。現樊姓僅存一戶,楊、侯等16姓氏居多。

原古建築“大廟”三殿(後土、關帝、法王)三亭各九間,

並輔有閱台、廂房、戲臺、更房,氣勢恢宏,獨具一格。每年三月二十八廟會,後為禁賭改會為三月二十五會(現存道光八年“禁賭碑”詳細敘述了此事的緣由,詳文可考),香火旺盛,熱鬧非凡。村中原有的祠堂、高廟、龍王廟、顯神廟、尼姑寺、魁星閣、石碑坊、過亭戲臺、堡子城牆歷盡滄桑,蕩無痕跡。2004年,村民籌集鉅資,歷時一年有餘,仿照原貌,重建了“大廟”三殿九間。
2009年賢達、村民自發集資再次修繕,雕塑、壁畫栩栩如生,傳承遺產,躍然新史。

追古撫今,民風淳樸,急公好義,人文厚重。清時有“範氏遺風”的孝義賢人,近代有公廉執法的民廳廳長,文人學者,岐黃中醫,佼佼俊秀,代不乏人。20世紀 50年代初,民校掃盲、紅火家戲、籃球運動譽滿省、縣;2000年後,龍騰鑼鼓、民間栽方、“五老”關工載譽省市。

民營企業的崛起,帶動了上千名勞動力就業,人民幸福指數日臻提高。

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村富民殷,闊步小康!

建置沿革

明代———南方平裡樊家莊。

民國8年(1919年)———第三區樊家莊村。

1947年 4月河津解放———第三區樊家莊村。

1953年———義唐鄉樊家莊村。

1956年———辛興鄉樊家莊村。

1971年———趙家莊公社樊家莊大隊。

1984年至今———趙家莊鄉樊家莊村委會。

(撰文:侯惠民 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