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不喜歡讀繪本,那一定是你的打開方式不對!(內附專家建議)

很多家長認為,繪本薄薄的一本那麼貴,真的很不划算。故事看起來很簡單,不僅自己講著覺得沒意思,孩子也覺得沒意思,更希望買那些故事性、教育性更強的圖畫書。那是因為許多父母給孩子講繪本的時候,

只看重圖畫下面的字,一個字一個字指讀,希望孩子能夠快點認字,但那些精美的畫面,那些精彩的故事都被忽略了。

把繪本當成識字來讀,真的是再大的誤區也沒有了。

01 繪本是個啥玩意兒

什麼是繪本?如果你覺得繪本僅僅是圖畫上配一個短故事的小人書、連環畫,我必須得說這種觀念實在是太過時了。

繪本大多是專為幼兒設計的,圖多字少,

也是順應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閱讀習慣。即便沒有人給講解文字,幼兒也能從連續性的圖畫中學到知識。

繪本一般是由圖畫、色彩、故事構成的。

——圖畫

幼兒正處在讀圖時期,一幅圖,孩子可以看很久。他的觀察力在認真的看每幅圖片時,都能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強加。

打開一本繪本時,可以先不著急講,先引導孩子觀察畫面,問問他都看到了什麼。小孩子的觀察力往往會讓大人覺得驚訝。一幅圖畫,你可能只注意了藍天綠樹,而他會看到這個飛在最後的小鳥不高興。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家,他們比我們更關注細節。

——色彩

經典繪本都是由著名藝術家以及最瞭解兒童心理的美術家的傾心之作。他們出色地運用繪畫技巧,

通過優美的圖畫來詮釋生動的故事,使得繪本既有色彩、線條、構圖的美,又有語言、韻律和故事情節的美。

閱讀繪本,孩子可以感受到色彩的變化,感受不一樣的視覺體驗,而這也為他們的審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故事

兒童的想像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像力越豐富。

我們傳統教育的大部分都是文字思考、語言思考,很少有圖像思考。

繪本為兒童養成用圖像思考的習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管道,因為繪本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一系列連貫圖畫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以圖為主,圖文結合。所以,閱讀繪本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圖像概念,提高思考連貫性,豐富想像力。

上面這些只是主流的繪本,有些優秀繪本更是隱藏著令你驚訝的魅力。

看到沒有這一頁的數字是3,那麼咱們一眼看上去,是不是有3只小豬?如果你僅僅看到這個,滿足於這個對應關係,那我只能說,快睜大你的眼睛!我們來看這幅圖上有多少三個數的東西!

這些小玩意兒都是粘在書裡的!這本書比較特殊,幾乎每一頁都有外掛程式。這個東西和書的文字部分結合的特別好,也正是因為這些小東西,讓這本書的閱讀感受變得無與倫比。

每一個顏色都對應著一個故事,並且每一頁都比上一頁更小,所以翻到最後,我們看到的書整個就有了顏色條紋,就像彩虹一樣!而且所有的故事都是連貫的,顏色結束,整個故事也結束。你說設計巧不巧妙,內容和形式幾乎完美!

更為熟悉的是可能是電影《卑鄙的我》裡面的那本:

可以看到繪本發展實際上已經去到更為廣闊的天地了,而不僅僅是文字性的互動。大量的資訊被隱藏在了圖畫與書本結構當中,文字退居到一個相對合適的位置,不佔用過多的空間和注意力,專心為兒童的聽覺服務。

鑒於其多樣性和良好的互動基礎,繪本實際上可以用來幹很多事情。扔給孩子自己一個人看實在是一件很浪費的事。

02 親子共讀怎麼做

基礎方式:由家長朗讀文字部分,小孩閱讀其他內容的方式是很好的一種親子閱讀方法。

繪本的文字淺顯精簡,朗讀時帶有節奏感,像詩一般優美。

抱著孩子,跟孩子一起看著圖,你的聲音輕輕在他耳邊響起,這是多麼美好的親子時光:圖畫、聲音、溫暖的懷抱。再好的故事音訊都不如媽媽、爸爸的聲音更能感染孩子。堅持給孩子朗讀繪本,讓孩子在自己最熟悉、最親切的聲音裡感受語言的美。

進階方式:

1、角色扮演

倘若遇到了孩子愛不釋手的繪本,就可以在重複講的時候嘗試一些新的方法。角色扮演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只要家長願意投入其中,效果是很好的(角色較少對白較多的繪本)。

角色扮演的好處是小孩能夠融入其中,學習體驗身為不同角色狀態下的情感,有助於建立小孩換位思考與共情的能力。而好的繪本不單止能夠對小孩有幫助,對家長本身也有意義。

2、引發提問

閱讀是認知學習的一種方式,兒童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在閱讀繪本時,總想從畫面上得到故事發展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兒童閱讀繪本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尋找答案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

當你給孩子講繪本的時候,可以問下孩子,讓他來思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或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這些啟發式的提問,會調動孩子思考能力和想像力,這樣遠比你揪著孩子讓他說說故事講了一個什麼大道理更有用也更有趣。

3、重複閱讀

很多爸媽都發現,孩子會把一個繪本反復閱讀。

但爸爸媽媽不用太在意孩子總是反復聽一個故事,也不用在意閱讀的數量。對孩子來說,他一次一次要求重聽同一個故事的時候,他正在感知上面的故事,正在思考。

每一次重複都是認知的加強。

而且,你很快會發現,有一天孩子自己打開書,雖然他一個字也不認識,但是整個繪本故事他可以完整講下來。因為,記憶就是一遍遍地重複。而在不斷重複的故事中,孩子的記憶力也得到了鍛煉。

3、動手畫一畫

舉個例子,有個繪本叫做《洞》。

這是一本特別的繪本,裡面的故事、畫面和文本卻是非常簡單的。儘管大家對這本故事書的評價差別非常大(很喜歡或者覺得無聊),但小孩普遍對於擁有一個“洞”這件事情特別興奮,很願意和父母探討倘若自己擁有一個洞時自己的計畫。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鼓勵孩子畫下來,作為一次繪本閱讀的延伸,也是對孩子奇思妙想的童年生活的一次保留,同時還能鍛煉寶寶繪畫和創作的能力。一舉多得,豈不美妙!

4、故事再創作

上面的內容其實已經涉及到讓小孩創作的部分了,接下來可以進一步鼓勵小孩對繪本進行再創作,比方說修改不喜歡的情節、續寫故事的後續,這樣的話小孩就會開始有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對兒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將帶領兒童過渡到更後期的發展階段。更為關鍵的是,父母需要在這個世界裡面擁有家長應有的位置,不然這個世界就太孤單了。

最後,我想再強調下,正如親子互動的方法有千百種,繪本閱讀方法也可以有百千種。身為家長一方面可以學習借鑒,另一方面切記不可僵化思維、貪圖一勞永逸的最佳答案。一個人的人格是隨著時間而流動變化的,兒童在成長期間變化尤甚。雖然這時常讓家長筋疲力竭,卻也是養育兒女的有趣之處。

附:專家提供的科學建議(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讀繪本)

一、周兢教授的CROWD原則:

1)補充型提示,讓兒童將句子補充完整。例如當書中有押韻或重複性短語時常常採用這樣的提示的方式。【0-2歲更適合】

2)回憶型提示,對兒童讀過的內容進行提問,説明兒童梳理故事情節。【0-2歲更適合】

3)開放型提示,開放型提示將重點放在書中的圖畫上,對畫面資訊豐富的繪本來說,這是最佳提問方式。【2-3歲更適合】

4)特殊型提示,主要功能是教會兒童一些新的詞彙。【0-2歲更適合】

5)間距型提示,要求兒童將書中內容與兒童的實際經驗聯繫起來,為兒童搭建起一座連結書本與現實世界的橋樑,有助於提高兒童語言表達的能力(少提知識性的問題,多問經驗性的問題)【2-3歲更適合】

二、美國的Reach out read的官網,給出的關於親子閱讀的建議:

這些小玩意兒都是粘在書裡的!這本書比較特殊,幾乎每一頁都有外掛程式。這個東西和書的文字部分結合的特別好,也正是因為這些小東西,讓這本書的閱讀感受變得無與倫比。

每一個顏色都對應著一個故事,並且每一頁都比上一頁更小,所以翻到最後,我們看到的書整個就有了顏色條紋,就像彩虹一樣!而且所有的故事都是連貫的,顏色結束,整個故事也結束。你說設計巧不巧妙,內容和形式幾乎完美!

更為熟悉的是可能是電影《卑鄙的我》裡面的那本:

可以看到繪本發展實際上已經去到更為廣闊的天地了,而不僅僅是文字性的互動。大量的資訊被隱藏在了圖畫與書本結構當中,文字退居到一個相對合適的位置,不佔用過多的空間和注意力,專心為兒童的聽覺服務。

鑒於其多樣性和良好的互動基礎,繪本實際上可以用來幹很多事情。扔給孩子自己一個人看實在是一件很浪費的事。

02 親子共讀怎麼做

基礎方式:由家長朗讀文字部分,小孩閱讀其他內容的方式是很好的一種親子閱讀方法。

繪本的文字淺顯精簡,朗讀時帶有節奏感,像詩一般優美。

抱著孩子,跟孩子一起看著圖,你的聲音輕輕在他耳邊響起,這是多麼美好的親子時光:圖畫、聲音、溫暖的懷抱。再好的故事音訊都不如媽媽、爸爸的聲音更能感染孩子。堅持給孩子朗讀繪本,讓孩子在自己最熟悉、最親切的聲音裡感受語言的美。

進階方式:

1、角色扮演

倘若遇到了孩子愛不釋手的繪本,就可以在重複講的時候嘗試一些新的方法。角色扮演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只要家長願意投入其中,效果是很好的(角色較少對白較多的繪本)。

角色扮演的好處是小孩能夠融入其中,學習體驗身為不同角色狀態下的情感,有助於建立小孩換位思考與共情的能力。而好的繪本不單止能夠對小孩有幫助,對家長本身也有意義。

2、引發提問

閱讀是認知學習的一種方式,兒童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在閱讀繪本時,總想從畫面上得到故事發展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兒童閱讀繪本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尋找答案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

當你給孩子講繪本的時候,可以問下孩子,讓他來思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或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這些啟發式的提問,會調動孩子思考能力和想像力,這樣遠比你揪著孩子讓他說說故事講了一個什麼大道理更有用也更有趣。

3、重複閱讀

很多爸媽都發現,孩子會把一個繪本反復閱讀。

但爸爸媽媽不用太在意孩子總是反復聽一個故事,也不用在意閱讀的數量。對孩子來說,他一次一次要求重聽同一個故事的時候,他正在感知上面的故事,正在思考。

每一次重複都是認知的加強。

而且,你很快會發現,有一天孩子自己打開書,雖然他一個字也不認識,但是整個繪本故事他可以完整講下來。因為,記憶就是一遍遍地重複。而在不斷重複的故事中,孩子的記憶力也得到了鍛煉。

3、動手畫一畫

舉個例子,有個繪本叫做《洞》。

這是一本特別的繪本,裡面的故事、畫面和文本卻是非常簡單的。儘管大家對這本故事書的評價差別非常大(很喜歡或者覺得無聊),但小孩普遍對於擁有一個“洞”這件事情特別興奮,很願意和父母探討倘若自己擁有一個洞時自己的計畫。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鼓勵孩子畫下來,作為一次繪本閱讀的延伸,也是對孩子奇思妙想的童年生活的一次保留,同時還能鍛煉寶寶繪畫和創作的能力。一舉多得,豈不美妙!

4、故事再創作

上面的內容其實已經涉及到讓小孩創作的部分了,接下來可以進一步鼓勵小孩對繪本進行再創作,比方說修改不喜歡的情節、續寫故事的後續,這樣的話小孩就會開始有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對兒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將帶領兒童過渡到更後期的發展階段。更為關鍵的是,父母需要在這個世界裡面擁有家長應有的位置,不然這個世界就太孤單了。

最後,我想再強調下,正如親子互動的方法有千百種,繪本閱讀方法也可以有百千種。身為家長一方面可以學習借鑒,另一方面切記不可僵化思維、貪圖一勞永逸的最佳答案。一個人的人格是隨著時間而流動變化的,兒童在成長期間變化尤甚。雖然這時常讓家長筋疲力竭,卻也是養育兒女的有趣之處。

附:專家提供的科學建議(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讀繪本)

一、周兢教授的CROWD原則:

1)補充型提示,讓兒童將句子補充完整。例如當書中有押韻或重複性短語時常常採用這樣的提示的方式。【0-2歲更適合】

2)回憶型提示,對兒童讀過的內容進行提問,説明兒童梳理故事情節。【0-2歲更適合】

3)開放型提示,開放型提示將重點放在書中的圖畫上,對畫面資訊豐富的繪本來說,這是最佳提問方式。【2-3歲更適合】

4)特殊型提示,主要功能是教會兒童一些新的詞彙。【0-2歲更適合】

5)間距型提示,要求兒童將書中內容與兒童的實際經驗聯繫起來,為兒童搭建起一座連結書本與現實世界的橋樑,有助於提高兒童語言表達的能力(少提知識性的問題,多問經驗性的問題)【2-3歲更適合】

二、美國的Reach out read的官網,給出的關於親子閱讀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