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這座城市,我觸及了愛的粗糲

▍陳舊的人

到了早晨,就應該學會去開始。

可是,在地鐵裡,

那些男男女女

在手機裡輸入普通話,臉上的

敷腴之色滴著露水,清夜的憂鬱

並未滌除多少。玻璃上的身形

疊加著別人的身形。他們還能相遇?

出站口,冬天驕傲如空白。

我在黃浦區尋找一些不幸的人,

牆壁裡的磚頭記錄著失敗,我需要

一切深入幽暗的記錄,讓我走路時

抬起頭,看見人們不可原諒的遲疑。

然後,回到出租屋,繼續練習靜默。

我的肉體不新鮮,買菜、做飯、

散步、呼吸汽車尾氣,

我要裝出

忙碌的樣子,吃一隻乾癟的蘋果,

將各種證書的影本不斷地變換順序。

每次總是記得與眼鏡店門口的松獅狗

交換痛苦,可是它一點也不痛苦,

也沒有人質疑它的懶散。經過美容店、

社區醫院和房產仲介,我觸及了

愛的粗糲。不過,生活只知道少許絕望。

作者 / 胡桑

最近在讀朋友胡桑的新書《在孟溪那邊》,一本追憶故鄉生活的散文集,讀來讓我感動。他在書中事無巨細地回憶童年、少年時曾經接觸的各類事物,

將這些事物進行分類、歸攏,努力呈現一個鮮活的江南。

讀這些散文時,我倒是想起胡桑的一些詩,尤其是那些關於城市生活的詩。這種聯想並非源自一種常見的寫作狀況:那些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作者,總是傾向美化故鄉、鄙夷城市。我如此聯想,恰恰是因為胡桑對城市生活的書寫沒有落入“城市-農村”這一常見的對比維度之中。

在城市生活的對立面,或隱或現是某種更有序、更有歷史縱深的智性☆禁☆生☆禁☆活。

初讀《陳舊的人》,我們能感到城市氛圍的壓抑。這種壓抑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它的“陳舊”,在前三段中被逐一展開:一是集體生活上的陳舊,新的一天到來,但地鐵裡擁擠的人群依然和昨日相似,在人影與人影的反復交疊中,雖然可能都是新的相遇,但無法帶來任何激動;二是時空上的陳舊,

舊地藏著舊時日,那些不幸的人、失敗的事件需要詩人的銘記,來對抗歷史的虛無;三是,個人生活的陳舊,被時光耗損的肉身,繼續被日常生活和苦澀的現實消磨著。

在最後一段,詩人更明顯得展現了對這種生活的感受——痛苦,但更痛苦的是,你連交換痛苦的物件都沒有。他只能試圖與經常路過的一隻松獅狗進行互動,然而它沒有可供共情的痛苦,它有的是無人質疑的懶散。

這是一種多麼悲痛的處境,但是在經過一處處容納著世俗生活的場所時,詩人明白自己的困境也被眾人分享著。人們在柴米油鹽、生老病中緩緩前行,這其中存在著一種愛,它隱忍,它粗糲。只是人們常常注目眼前的困苦,被尚且能夠承受的一份絕望侵襲著,很少意識到這份粗糲而珍貴的愛。

薦詩 / 冬至

2017/12/27

回復 朗讀 ,或點擊閱讀原文,可至喜馬拉雅電臺讀睡首頁,收聽祭祀的朗讀,配樂是 Asaf Avidan - The Disciple。

題圖 / Alex Webb

第1752日值守 / 彭豔戎、冬至

詩作及本平臺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

相關事宜請聯繫 bedtimepoem@qq.com

去觸及遠方的朋友

配樂是 Asaf Avidan - The Disciple。

題圖 / Alex Webb

第1752日值守 / 彭豔戎、冬至

詩作及本平臺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

相關事宜請聯繫 bedtimepoem@qq.com

去觸及遠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