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LPL席位洗牌,外傳競標門檻9000萬,中國電競告別“富二代”時代

電競圈一直有個笑談,說“北美電競靠籃球,歐洲靠足球,韓國靠電信,中國靠富二代公子哥”。的確,過去王思聰的 IG,秦奮的 KING 都是典型案例。不過,隨著《英雄聯盟》的聯賽化改革,更加成熟和穩定的資本入局,

是大勢所趨。LPL 的整改完成,聯賽制已經有了雛形,其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新面孔。中國電競“富二代”時代要過去了。

2017年,《英雄聯盟》發生了很多大事。

S7全球總決賽,遠古巨龍在鳥巢上方盤旋,LPL戰隊雖然遺憾未能進入決賽,但兩支戰隊闖入半決賽,創造了3年來的最佳戰績,而這其中LPL戰隊RNG對陣LCK戰隊SKT的半決賽吸引了8000萬獨立觀眾進行收看,創造電競收視歷史。年末的全明星收官之戰,

LPL賽區繼洲際賽後再度捧杯,為賽季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S7總決賽鳥巢現場氣氛火爆

時值歲末,12月22日,英雄聯盟官方宣佈征戰S8賽季的LPL戰隊名單,華碩、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滔搏運動、遊戲公司FunPlus在最後時刻強勢加盟,再一次攪動中國電競圈的神經。

劃重點:

LPL聯賽席位洗牌,競標門檻9000萬的傳言背後,是中國電競市場極具潛力的體現。

華碩ROG、滔搏運動、B站、FunPlus四大資本入局LPL,搭建自由的“電競生態”,與聯盟協同發展是他們一致的理念。

中國電競告別“富二代”時代,進入企業化運營模式。

重視青訓體系搭建與人才培養,完善電競產業鏈,資本入局為電競帶來的優勢遠不止這些。

LPL席位洗牌,外傳競標門檻9000萬

2017年4月30日上午,LPL春季總決賽電競戰略發佈會上,

官方發言人宣佈,LPL聯賽自2017年夏季賽開始將進行重大戰略改革,以致力於將其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體育運動聯賽。

新政策包括取消降級,建設全新的主客場制,收益共用,以及全新的薪酬體系等。熟悉傳統體育的人會知道,此次改革仿照了傳統體育賽事NBA的制度,甚至包括席位的確立,也模仿NBA採用“競標”方式來獲得——LPL聯賽席位自2018賽季開始將由12個變為14個,

經過聯盟綜合評估之後,符合標準的現有俱樂部以及通過席位招標滿足錄取資質的俱樂部,將獲得LPL聯賽席位。

PDD

與PDD一同被熱議的,還有“地產大鱷”恒大集團參與競標的消息。據傳,包括個人和企業在內的多家“大資本”都對LPL名額產生了濃厚興趣,激烈競爭下首輪競標價格就達到9000萬元。

不過,隨後恒大方面否認了此消息,表示未有進軍電競產業的計畫。PDD也在12月10日的直播中說:“雖然沒有恆大,但我還是落標了,我個人出資3550萬競標,不過還是太窮了。”直接印證了LPL席位的天價“入場費”。

12月22日,官方正式公佈2018賽季最新席位名單,包括華碩ROG、滔搏運動、B站、FunPlus在內的四家企業成為入駐LPL的“新軍”,其中B站和滔搏分別在IM以及Dan戰隊的基礎上組建新戰隊。這意味著,新賽季LPL的構成模式將為:9支LPL隊伍+ 從LSPL(英雄聯盟甲級聯賽)升級的VG + 4支新隊伍。

滔搏運動投資的TOP俱樂部

作為成功競標的四家資本之一,滔搏運動CEO張強稱,在觀看完S7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後,堅定了投資電競的決心。“對我們觸動最大的是S7全球總決賽,現場熱火朝天的氛圍,以及上億人的觀看資料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張強表示,從加入談判到確定席位,前後僅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

雖然並未透露最終的席位價格,但滔搏運動表示,他們在入駐LPL時曾向聯盟承諾將投入至少千萬級的資金以及線下資源。

FunPlus創始人及CEO鐘英武則稱,除了資金外,LPL官方同樣看中企業對戰隊未來的規劃以及資金穩定性。“競標的時候我們專門提供了一個未來2-3年的規劃,除了強力的資金投入外,我們想打造的是國際領先的俱樂部,而不僅僅是一支中國的俱樂部,我們希望戰隊能在國際賽場上打出成績,這才是最終目標。”

硬體大佬和隱秘巨富 ,四大資本入局LPL

華碩ROG、滔搏運動(Topsports)、B站以及FunPlus,這其中既有硬體大佬,也有年輕人熟悉的“二次元”文化社區,有些公司的名字也許並不被人們所熟知,但他們或是海外知名,或是背後有著隱秘巨富的支持。

這四家資本為何加入LPL,他們又想要搭建一個怎樣的“電競生態”?

B站官宣

12月18日,B站首先官宣,稱將正式組建自己的電競俱樂部,全稱嗶哩嗶哩電競,簡稱BLG。這是繼冠名CBA上海大鯊魚後,B站在競技職業聯賽中的第二次大手筆。

B站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投資電競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用戶的需求:“B站在遊戲區和直播上有大量跟電子競技相關內容。不僅我們的用戶喜歡電競,也有很多up主製作電競相關的內容。所以站內有深厚的群眾基礎,電競是我們使用者願意消費的內容,這是我們決定投資電競領域的原因。”2009年成立至今,B站已完成4輪融資,估值至今已高達17億元。此次組建電競戰隊,使其完成了“直播平臺+戰隊+線下賽事”的泛娛樂產業佈局,進一步擴大產業鏈。

滔搏運動(Topsports)作為運動品牌集合店,十分受年輕人喜愛。CEO張強認為,如今體育的概念正在延伸,電競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其中的一部分,而這也是促使他們投資的原因。“我們關注到體育的概念正在延伸,消費者的習慣在不斷地變化。電競中的團隊協作、進取拼搏精神是被大眾所接受的,成為了主流文化以及娛樂形式。未來我們想把電競賽事體驗也作為消費者體驗的重要一環,是我們接近年輕消費者的重要方式。”

有趣的是,滔搏運動的背後是百麗國際以及高瓴資本,高瓴資本的操控人則是有“隱秘巨富”之稱的張磊。張磊投資過京東、滴滴、摩拜單車、去哪兒、愛奇藝、Airbnb、藍月亮等赫赫有名的企業,這其中似乎“唯獨”少了電競產業。張強表示,此次組建電競戰隊是“董事會一致的決意和決策”,這或許也意味著張磊本人對電競市場的認可。

FPX電競俱樂部

FunPlus則被認為是中國遊戲行業中比較獨特的一家公司——這家總部位於北京中關村的遊戲公司,從員工到創始人基本都是中國人,但卻在國外更受追捧,名下手游《King of Avalon》曾穩居美國暢銷榜榜首,年利潤可達3個億。公司創始人及CEO鐘英武表示,公司早在2016年便投資了北美的C9俱樂部,此次加盟LPL,是為了把FunPlus打造成全球最優秀的工作室,而這也是他們多年來的夢想。

“我們並不是專注于手游或者端遊的公司,而是把自己定位於全球互動娛樂的公司。我們希望去創建全世界這種比較優秀,又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室,這個工作室可以是做手遊,可以做端遊,也可以做電競,甚至可以做其它的東西。”

RW電競俱樂部

華碩作為硬體大佬,在電競圈是頗為活躍的企業。旗下品牌ROG玩家國度曾先後贊助多達21支職業戰隊,其中包括:SKT(英雄聯盟)、臺灣AHQ(英雄聯盟)、周傑倫的J-Team(英雄聯盟)、天祿(CS:GO)、瑞典NIP(CS:GO)和AG(王者榮耀)等。這些戰隊基本覆蓋了中國、歐洲、北美、亞太等電競活躍市場。

但是RW俱樂部負責人卻說,這些對於華碩來說還遠遠不夠。

“S7之後,我們發現像SKT傳奇中單Faker這樣對品牌和賽事有深遠影響的選手,我們(作為贊助商)很難觸及和延伸,因此有了自己做戰隊的想法。”他們認為,贊助和擁有戰隊最大的差別,一是長期性,擁有戰隊可以有不可逆轉的關係紐帶,但贊助相對短期。二是深入性,無論是遊戲賽事的發展,還是明星選手的個人經歷,毫無疑問戰隊擁有者能夠更深地介入其中。

告別富二代時代 電競步入企業化運營模式

中國電子競技,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靠著“富二代模式”維繫和發展的。

隨後,王思聰全面佈局中國電競產業,先後創辦香蕉計畫、熊貓直播,並嘗試將賽事聯盟規範化,先後組建ACE聯盟、移動電競聯盟。2017年的《胡潤80後財富繼承富豪榜》,王思聰拿著5億“練手”錢,將它硬生生變成了50億元。隨後,包括秦奮、蔣鑫、侯閣亭在內的“富二代”,以及周傑倫、余文樂等明星也相繼入場,中國電競進入富二代時代和明星時代。

王思聰進軍電競產業

但是這一切,隨著4個資本加盟LPL,中國電競或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與老牌俱樂部最大的不同是,以企業資本為背景的俱樂部,其運營方式將不再是“戰隊化”,而是“企業化”,這些企業將成立專門的“電競事業部”或是子公司,裡面包含市場、宣傳等各個部門,教練和隊員都是其所屬員工。

如此一來,這4個資本,加上此前加盟LPL的京東與蘇寧,企業贊助的俱樂部將佔據LPL的“半壁江山”。

S7總冠軍SSG

韓國電競之所以強大,很大程度得益於企業化的運營模式——獨霸天下的SKT、以及老牌戰隊KT的資方相當於中國的電信和聯通,剛剛捧得S7全球總決賽冠軍的SSG三星更不必多說,Jin Air是大韓航空的所屬隊伍,這些都是韓國國內穩定而強大的企業,多年來致力於韓國電競的發展,並用企業化的管理模式運營戰隊。

談到如何將企業化的運營方式具體應用到電競戰隊中,滔搏運動CEO張強說:“我們是有豐富運營經驗的成熟企業,管理著全國8000多家直營門店和幾萬名員工。這個先進的管理理念本身可以應用到俱樂部的運營上,包括KPI的制訂,激勵機制的制訂,以及挖掘培養新的選手等。希望通過規範管理,打造一個能夠長期發展的俱樂部,當然這需要時間,我們願意投入資本,和俱樂部一起成長。”

或許在未來,選手們登上賽場擊敗對手,也成了完成自己“KPI”的一種方式。

企業化運營的好處自不必多說,穩定的資金投入下,隊員會感到更有保障,俱樂部的管理也將更加規範。RW俱樂部負責人稱,S7結束後SKT與Faker簽約終身合約給了他們啟發,隨後管理層提出了“星途計畫”。在這個計畫中,通過強大的海選機制,年輕的選手能更容易地加入電競戰隊實現夢想。與此同時,為戰隊效力超過一定年限的老隊員將參與到“退休計畫”中,戰隊會為其在全球的華碩系統裡找到匹配的職務,這也是對電競負責任的態度。

資本入局將為中國電競帶來什麼?

5年前,拳頭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布蘭登-貝克先生曾這樣描繪過英雄聯盟的未來——賽事和直播能夠匹配遊戲的品質,能夠達到傳統體育的水準,讓職業選手能夠通過他們出神入化的遊戲技術,在召喚師峽谷裡鑄造傳奇的職業生涯。

這樣的未來,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資本的進入,將從兩個方面為LPL帶來改變。首先,由於降級制度取消,戰隊不必再有後顧之憂,企業可以將穩定的資金投入到青訓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TOP電競俱樂部

接受騰訊體育的專訪時,4家戰隊紛紛表示出對青訓以及人才培養的重視。滔搏運動CEO張強說:“當然好的成績是我們需要的,但我們更看重先搭建完善的管理體系,用一個先進的體系來培養隊員,培養後續的團隊。俱樂部會做好團隊的後勤保障,我們希望隊員能夠用最優的狀態拼搏,盡他們的最大努力。”

已經擁有北美C9戰隊運營經驗的鐘英武則稱,他們不僅重視選手實力的培養,更重視心理的建設:“我們希望選手的心態是成熟的,甚至能夠接受類似軍事化的管理方法。我們希望選手能夠接受團隊作戰,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能夠與俱樂部共患難。”與此同時,鐘英武表示FPX將搭建“星探體系”,通過星探發掘、選拔等流程,不斷招募新鮮血液。

其次,除了人才培養外,和“富二代”的個人贊助模式相比,企業自身擁有更加雄厚的資源,這些線上線下的資源,都可以回饋給聯盟,幫助它發展得更好。

運營C9戰隊時,Funplus曾經成功的幫助他們引入包括NBA勇士隊、MLB道奇隊在內的老闆投資。鐘英武稱,他同樣希望能夠將這些傳統體育的資源帶給LPL:“電競是在年輕人中發展迅猛的行業,能夠帶動很多行業去跨界。在投資國外戰隊的過程中,我們也幫他引入很多傳統體育公司的投資者,比如幫助C9引入勇士和道奇的老闆,我們有著非常先進的運營理念,是很具競爭力的。”

電競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類似體育產業的規模。規模被不斷放大後,傳統的、資金實力不太夠的俱樂部會遇到發展瓶頸。此次LPL聯盟改革,也是希望能讓懷有熱忱、有強烈雄心的企業加入其中,把電競生態做得更好。RW俱樂部負責人說:“目前這個商業聯盟中有14位成員,每位成員都有自己很強大的基因,我相信隨著俱樂部體系的成熟,我們可以有更好的聯盟生態圈。”

LPL14支戰隊

結語

一直以來,電競都是冒著風雨步履闌珊地前進,從最初在網吧“吃泡面打遊戲”,到王思聰等人以“富二代模式”運營電競戰隊,再到現在大型企業強勢加盟,中國電競又一次站在了機遇的路口。

這意味著,新賽季LPL的構成模式將為:9支LPL隊伍+ 從LSPL(英雄聯盟甲級聯賽)升級的VG + 4支新隊伍。

滔搏運動投資的TOP俱樂部

作為成功競標的四家資本之一,滔搏運動CEO張強稱,在觀看完S7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後,堅定了投資電競的決心。“對我們觸動最大的是S7全球總決賽,現場熱火朝天的氛圍,以及上億人的觀看資料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張強表示,從加入談判到確定席位,前後僅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

雖然並未透露最終的席位價格,但滔搏運動表示,他們在入駐LPL時曾向聯盟承諾將投入至少千萬級的資金以及線下資源。

FunPlus創始人及CEO鐘英武則稱,除了資金外,LPL官方同樣看中企業對戰隊未來的規劃以及資金穩定性。“競標的時候我們專門提供了一個未來2-3年的規劃,除了強力的資金投入外,我們想打造的是國際領先的俱樂部,而不僅僅是一支中國的俱樂部,我們希望戰隊能在國際賽場上打出成績,這才是最終目標。”

硬體大佬和隱秘巨富 ,四大資本入局LPL

華碩ROG、滔搏運動(Topsports)、B站以及FunPlus,這其中既有硬體大佬,也有年輕人熟悉的“二次元”文化社區,有些公司的名字也許並不被人們所熟知,但他們或是海外知名,或是背後有著隱秘巨富的支持。

這四家資本為何加入LPL,他們又想要搭建一個怎樣的“電競生態”?

B站官宣

12月18日,B站首先官宣,稱將正式組建自己的電競俱樂部,全稱嗶哩嗶哩電競,簡稱BLG。這是繼冠名CBA上海大鯊魚後,B站在競技職業聯賽中的第二次大手筆。

B站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投資電競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用戶的需求:“B站在遊戲區和直播上有大量跟電子競技相關內容。不僅我們的用戶喜歡電競,也有很多up主製作電競相關的內容。所以站內有深厚的群眾基礎,電競是我們使用者願意消費的內容,這是我們決定投資電競領域的原因。”2009年成立至今,B站已完成4輪融資,估值至今已高達17億元。此次組建電競戰隊,使其完成了“直播平臺+戰隊+線下賽事”的泛娛樂產業佈局,進一步擴大產業鏈。

滔搏運動(Topsports)作為運動品牌集合店,十分受年輕人喜愛。CEO張強認為,如今體育的概念正在延伸,電競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其中的一部分,而這也是促使他們投資的原因。“我們關注到體育的概念正在延伸,消費者的習慣在不斷地變化。電競中的團隊協作、進取拼搏精神是被大眾所接受的,成為了主流文化以及娛樂形式。未來我們想把電競賽事體驗也作為消費者體驗的重要一環,是我們接近年輕消費者的重要方式。”

有趣的是,滔搏運動的背後是百麗國際以及高瓴資本,高瓴資本的操控人則是有“隱秘巨富”之稱的張磊。張磊投資過京東、滴滴、摩拜單車、去哪兒、愛奇藝、Airbnb、藍月亮等赫赫有名的企業,這其中似乎“唯獨”少了電競產業。張強表示,此次組建電競戰隊是“董事會一致的決意和決策”,這或許也意味著張磊本人對電競市場的認可。

FPX電競俱樂部

FunPlus則被認為是中國遊戲行業中比較獨特的一家公司——這家總部位於北京中關村的遊戲公司,從員工到創始人基本都是中國人,但卻在國外更受追捧,名下手游《King of Avalon》曾穩居美國暢銷榜榜首,年利潤可達3個億。公司創始人及CEO鐘英武表示,公司早在2016年便投資了北美的C9俱樂部,此次加盟LPL,是為了把FunPlus打造成全球最優秀的工作室,而這也是他們多年來的夢想。

“我們並不是專注于手游或者端遊的公司,而是把自己定位於全球互動娛樂的公司。我們希望去創建全世界這種比較優秀,又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室,這個工作室可以是做手遊,可以做端遊,也可以做電競,甚至可以做其它的東西。”

RW電競俱樂部

華碩作為硬體大佬,在電競圈是頗為活躍的企業。旗下品牌ROG玩家國度曾先後贊助多達21支職業戰隊,其中包括:SKT(英雄聯盟)、臺灣AHQ(英雄聯盟)、周傑倫的J-Team(英雄聯盟)、天祿(CS:GO)、瑞典NIP(CS:GO)和AG(王者榮耀)等。這些戰隊基本覆蓋了中國、歐洲、北美、亞太等電競活躍市場。

但是RW俱樂部負責人卻說,這些對於華碩來說還遠遠不夠。

“S7之後,我們發現像SKT傳奇中單Faker這樣對品牌和賽事有深遠影響的選手,我們(作為贊助商)很難觸及和延伸,因此有了自己做戰隊的想法。”他們認為,贊助和擁有戰隊最大的差別,一是長期性,擁有戰隊可以有不可逆轉的關係紐帶,但贊助相對短期。二是深入性,無論是遊戲賽事的發展,還是明星選手的個人經歷,毫無疑問戰隊擁有者能夠更深地介入其中。

告別富二代時代 電競步入企業化運營模式

中國電子競技,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靠著“富二代模式”維繫和發展的。

隨後,王思聰全面佈局中國電競產業,先後創辦香蕉計畫、熊貓直播,並嘗試將賽事聯盟規範化,先後組建ACE聯盟、移動電競聯盟。2017年的《胡潤80後財富繼承富豪榜》,王思聰拿著5億“練手”錢,將它硬生生變成了50億元。隨後,包括秦奮、蔣鑫、侯閣亭在內的“富二代”,以及周傑倫、余文樂等明星也相繼入場,中國電競進入富二代時代和明星時代。

王思聰進軍電競產業

但是這一切,隨著4個資本加盟LPL,中國電競或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與老牌俱樂部最大的不同是,以企業資本為背景的俱樂部,其運營方式將不再是“戰隊化”,而是“企業化”,這些企業將成立專門的“電競事業部”或是子公司,裡面包含市場、宣傳等各個部門,教練和隊員都是其所屬員工。

如此一來,這4個資本,加上此前加盟LPL的京東與蘇寧,企業贊助的俱樂部將佔據LPL的“半壁江山”。

S7總冠軍SSG

韓國電競之所以強大,很大程度得益於企業化的運營模式——獨霸天下的SKT、以及老牌戰隊KT的資方相當於中國的電信和聯通,剛剛捧得S7全球總決賽冠軍的SSG三星更不必多說,Jin Air是大韓航空的所屬隊伍,這些都是韓國國內穩定而強大的企業,多年來致力於韓國電競的發展,並用企業化的管理模式運營戰隊。

談到如何將企業化的運營方式具體應用到電競戰隊中,滔搏運動CEO張強說:“我們是有豐富運營經驗的成熟企業,管理著全國8000多家直營門店和幾萬名員工。這個先進的管理理念本身可以應用到俱樂部的運營上,包括KPI的制訂,激勵機制的制訂,以及挖掘培養新的選手等。希望通過規範管理,打造一個能夠長期發展的俱樂部,當然這需要時間,我們願意投入資本,和俱樂部一起成長。”

或許在未來,選手們登上賽場擊敗對手,也成了完成自己“KPI”的一種方式。

企業化運營的好處自不必多說,穩定的資金投入下,隊員會感到更有保障,俱樂部的管理也將更加規範。RW俱樂部負責人稱,S7結束後SKT與Faker簽約終身合約給了他們啟發,隨後管理層提出了“星途計畫”。在這個計畫中,通過強大的海選機制,年輕的選手能更容易地加入電競戰隊實現夢想。與此同時,為戰隊效力超過一定年限的老隊員將參與到“退休計畫”中,戰隊會為其在全球的華碩系統裡找到匹配的職務,這也是對電競負責任的態度。

資本入局將為中國電競帶來什麼?

5年前,拳頭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布蘭登-貝克先生曾這樣描繪過英雄聯盟的未來——賽事和直播能夠匹配遊戲的品質,能夠達到傳統體育的水準,讓職業選手能夠通過他們出神入化的遊戲技術,在召喚師峽谷裡鑄造傳奇的職業生涯。

這樣的未來,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資本的進入,將從兩個方面為LPL帶來改變。首先,由於降級制度取消,戰隊不必再有後顧之憂,企業可以將穩定的資金投入到青訓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TOP電競俱樂部

接受騰訊體育的專訪時,4家戰隊紛紛表示出對青訓以及人才培養的重視。滔搏運動CEO張強說:“當然好的成績是我們需要的,但我們更看重先搭建完善的管理體系,用一個先進的體系來培養隊員,培養後續的團隊。俱樂部會做好團隊的後勤保障,我們希望隊員能夠用最優的狀態拼搏,盡他們的最大努力。”

已經擁有北美C9戰隊運營經驗的鐘英武則稱,他們不僅重視選手實力的培養,更重視心理的建設:“我們希望選手的心態是成熟的,甚至能夠接受類似軍事化的管理方法。我們希望選手能夠接受團隊作戰,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能夠與俱樂部共患難。”與此同時,鐘英武表示FPX將搭建“星探體系”,通過星探發掘、選拔等流程,不斷招募新鮮血液。

其次,除了人才培養外,和“富二代”的個人贊助模式相比,企業自身擁有更加雄厚的資源,這些線上線下的資源,都可以回饋給聯盟,幫助它發展得更好。

運營C9戰隊時,Funplus曾經成功的幫助他們引入包括NBA勇士隊、MLB道奇隊在內的老闆投資。鐘英武稱,他同樣希望能夠將這些傳統體育的資源帶給LPL:“電競是在年輕人中發展迅猛的行業,能夠帶動很多行業去跨界。在投資國外戰隊的過程中,我們也幫他引入很多傳統體育公司的投資者,比如幫助C9引入勇士和道奇的老闆,我們有著非常先進的運營理念,是很具競爭力的。”

電競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類似體育產業的規模。規模被不斷放大後,傳統的、資金實力不太夠的俱樂部會遇到發展瓶頸。此次LPL聯盟改革,也是希望能讓懷有熱忱、有強烈雄心的企業加入其中,把電競生態做得更好。RW俱樂部負責人說:“目前這個商業聯盟中有14位成員,每位成員都有自己很強大的基因,我相信隨著俱樂部體系的成熟,我們可以有更好的聯盟生態圈。”

LPL14支戰隊

結語

一直以來,電競都是冒著風雨步履闌珊地前進,從最初在網吧“吃泡面打遊戲”,到王思聰等人以“富二代模式”運營電競戰隊,再到現在大型企業強勢加盟,中國電競又一次站在了機遇的路口。